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46|回复: 51

六十年前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罗烈烈女史...

[复制链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发表于 2016-8-11 21: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挖井人 于 2016-8-11 23:55 编辑

【转引者按】
早在1956年2月6日,国务院便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指示导语
有云:
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
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在文化教育系统中和
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广这种普通话,是促进汉语达到完全统一的主要办法。

以下是指示全文

六十年前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在文化教育系统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广这种普通话,是促进汉语达到完全统一的主要方法。为此,国务院指示如下:

(一)从1956年秋季起,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在全国小学和中等学校的语文课内-律开始教学普通话。到1960年,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中学和师范学校的学生都应该基本上会说普通话,小学和师范学校的各科教师都应该用普通话教学,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也都应该基本上用普通话教学。各高等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增加普通话的内容。中等学校、高等学校的就要毕业的学生和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助教,如果还不会说普通话,应该进行短期的补习,以便于工作。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应该分别定出大力加强各级学校汉语教学、促进汉语规范化的专门计划,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文化教育中的语文课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各级学校的语文课,都应该用普通话教学。战士入伍一年之内,各级军事学校学员入学-年之内,都应该学会使用普通话。各机关业余学校中的语文教学,也都应该以普通话为标准。

(三)青年团的各地支部和工会的各地组织,都应该采用适当的和有效的方式,在青年中和工人中大力推广普通话。青年团员在学习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应该起带头作用。工厂(首先是大工厂)中的文化补习学校、文化补习班和农村中的常年民校的高级班,都应该尽可能地、逐步地推广普通话的教学。

(四)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应该同各地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合作,举办普通话讲座。各个方言区域的广播站,在它们的日常播音节目中,必须适当地包括用普通话播音的节目,以便帮助当地的听众逐步地听懂普通话和学习说普通话。全国播音人员、全国电影演员,职业性的话剧演员和声乐(歌唱)演员,都必须受普通话的训练。在京戏和其他戏曲演员中,也应该逐步地推广普通话。

(五)全国各报社、通讯社、杂志社和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应该学习普通话和语法修辞常识,加强对稿件的文字编辑工作。文化部应该监督中央一级的和地方各级的出版机关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制度,训练干部,定出计划,分别在两年到五年内基本上消灭出版物上用词和造句方面的不应有的混乱现象。

(六)全国铁路、交通、邮电事业中的服务人员,大城市和工矿区的商业企业中的服务人员,大城市和工矿区的卫生事业中的工作人员,大城市和工矿区的警察,司法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报社和通讯社的记者、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县级以上的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学习普通话。上述各有关机关应该分别情况,定出关于所属工作人员学习普通话的具体计划,并负责加以执行,使它们所属的一切经常接近各方面群众的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都学会普通话。

(七)一切对外交际的翻译人员,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应该一律用普通话进行翻译。

(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应该在1956年上半年完成汉语拼音方案,以便于普通话的教学和汉字的注音。

(九)为了帮助普通话的教学,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该在1956年编好以确定语音规范为目的的普通话正音词典,在1958年编好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并且会同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组织各地师范学院和大学语文系的力量,在1956年和1957年完成全国每一个县的方言的初步调查工作。各省教育厅应该在1956年内,根据各省方言的特点,编出指导本省人学习普通话的小册子。教育部和广播事业局应该大量灌制教学普通话的留音片。文化部应该在1956年内摄制宣传普通话和教学普通话的电影片。

(十)为了培养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干部,教育部应该经常举办普通话语音研究班,训练各地中学和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各机关、团体、部队也应该派适当的干部参加受训。同样,各省、市和县的教育行政机关也应该普遍地举办普通话语音短期训练班,训练各地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当地机关、团体、部队也应该派适当的干部参加学习。

(十一)国务院设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它的日常工作,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高等教育部、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分工进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整个工作的计划、指导和检查;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负责全国各级学校和业余学校的普通话教学的领导,普通话师资的训练和普通话教材的供应;文化部负责出版物上的语言规范化工作、有关普通话书刊的出版和留音片、电影片的生产;语言研究所负责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的研究和宣传。各省、市人民委员会都应该设立同样的委员会,并以各省、市的教育厅、局为日常工作机关。

(十二)各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在各地区的汉族人民中大力推广普通话。各少数民族学校中的汉语教学,应该以汉语普通话为标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台的汉语广播应该尽量使用普通话。各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以便统一领导在各自治区的说汉语的人民中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2 07: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年前毛泽东还健在,是党和国家主席,他帯头写诗用旧韵。直到二千年也没有什么新韵平仄出笼,你十年如一日地总在这个问题上如祥林嫂,神经没有毛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0: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2 07:11
六十年前毛泽东还健在,是党和国家主席,他帯头写诗用旧韵。直到二千年也没有什么新韵平仄出笼,你十年如一 ...

普通话语音系统明明白白地在十数亿国人舌间耳畔摆着呢,只要稍具押韵常识,便可轻而易举地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韵。六十年前老金刚换掉开裆裤吧?六十年后你当真不会说普通话?智力和口舌唇齿鼻没有什么毛病吧?

点评

谁不让你说普通话了?普通话即国语,民国政府颁布于1919年!但这是写1300年传承下来,今后还要继续传下去的近体诗,你对抗得了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2 10: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0:44
普通话语音系统明明白白地在十数亿国人舌间耳畔摆着呢,只要稍具押韵常识,便可轻而易举地押大致相同或相 ...

谁不让你说普通话了?普通话即国语,民国政府颁布于1919年!但这是写1300年传承下来,今后还要继续传下去的近体诗,你对抗得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2 10:51
谁不让你说普通话了?普通话即国语,民国政府颁布于1919年!但这是写1300年传承下来,今后还要继续传下去 ...

你连韵乃声韵这样的基本韵理都不懂,就别在这儿扯着脖子硬犟了。光彩吗?
当然,你若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韵,或醉心于玩弄平仄游戏,我也不拦着你。

点评

请问一句 挖井人 先生,金版如何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1:49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音,唐宋元明清、民国、毛泽东时代,有谁如你这个祥林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2 11: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0:55
你连韵乃声韵这样的基本韵理都不懂,就别在这儿扯着脖子硬犟了。光彩吗?
当然,你若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 ...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音,唐宋元明清、民国、毛泽东时代,有谁如你这个祥林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1: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2 11:00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音,唐宋元明清、民国、毛泽东时代,有谁如你这个祥林嫂?!, ...

别扯别的,说正经的。别一辩不过就王顾左右而言他。在官场和读书人阶层,现在全国范围的时音就是普通话。

点评

对呀!但时音不能继承唐近体诗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2 11: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1:04
别扯别的,说正经的。别一辩不过就王顾左右而言他。在官场和读书人阶层,现在全国范围的时音就是普通话。 ...

对呀!但时音不能继承唐近体诗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6
贡献
3597
金钱
5024
发表于 2016-8-12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0:55
你连韵乃声韵这样的基本韵理都不懂,就别在这儿扯着脖子硬犟了。光彩吗?
当然,你若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 ...

请问一句 挖井人 先生,金版如何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2: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2 11:49
请问一句 挖井人 先生,金版如何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 ?

不是听任沦为方言,而是听任沦为方言韵。
我5楼的原话是:“~~~你若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韵~~~”

点评

不好意思,复写时复漏了最后一字。 订正,再请问一句 挖井人 先生,金版如何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6
贡献
3597
金钱
5024
发表于 2016-8-12 12: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2:10
不是听任沦为方言,而是听任沦为方言韵。
我5楼的原话是:“~~~你若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韵~~~”
...

不好意思,复写时复漏了最后一字。  
订正,再请问一句 挖井人 先生,金版如何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3: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2 12:56
不好意思,复写时复漏了最后一字。  
订正,再请问一句 挖井人 先生,金版如何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韵 ...

呵呵,这么说已经是对他莫大的抬举了。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中古读书音,而今不但北方的读书人读不出听不懂,东南一带的读书人其实也读不出听不懂,于是只好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金筑子听之任之,无所作为,还不是听任吗?他若有种,哪怕呼吁成立个平水韵讲习所或平水韵普及与推广指导委员会之类也成啊。

点评

先生说: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中古读书音”这差不多了。 正确是“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切韵音系” 但于相对于标准普通话(或称标准化方言)而言,也可以称为“方言韵”。即《平水韵》就是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3: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2 11:09
对呀!但时音不能继承唐近体诗呀?!

呆板如斯,夫复何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6
贡献
3597
金钱
5024
发表于 2016-8-12 13: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8-12 14:03 编辑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3:08
呵呵,这么说已经是对他莫大的抬举了。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中古读书音,而今不但北方的读书人读 ...

先生说: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中古读书音”这差不多了。 正确是“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切韵音系”

   但《平水韵》相对于标准普通话(或称标准化方言)而言,也可以称为“方言韵”。即《平水韵》就是方言韵
   这个倒不是在金版之“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韵” 错, 在金版出生之前的千多年前就有了《切韵》,《切韵》是隋陆法言编撰的,成书于仁寿元年(601年)。按现在来说,《切韵》也是基于方言的音系。  有别于现在的标准普通话。
   这怎么能赖到在近一千五百年后在出生的 金版身上去呢?

   至于“北方的读书人读不出听不懂,东南一带的读书人其实也读不出听不懂,”那是 挖井人 先生还没有理解什么切韵音系的原因。那是一个另论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4: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挖井人 于 2016-8-12 14:22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2 13:58
先生说: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中古读书音”这差不多了。 正确是“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切 ...

老金一知半解,却习惯于扯着脖子愣犟。未知是否旨在维护他的网络论文集?
苏先生能够坦然承认时人不过是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这一点还是难能可贵的。这是苏先生令人敬佩之处,也是我们讨论的共同基础,否则无法形成交集。
历史上的任何官话都是有方言支撑的,或一地,或几地,或以一地为主而兼顾其他,其实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官场人士和读书人阶层能按既定标准学说,一如现在的普通话。
切韵、唐韵、广韵都有官韵背景,也都有所谓标准音,至于各地官员和读书人能否读得十分准确,那是另一回事,现在的普通话其实也是南腔北调,但都是直接或辗转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实用中各人所操的普通话其实千差万别,达成交流目的即可。
至此,也向苏星空先生讨教一下:切韵也好、唐韵、广韵也好,平水韵也罢,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其现实中的标准音安在?

点评

“切韵也好、唐韵、广韵也好,平水韵也好” 这是用于传统诗词创作的一个标准。有别于交流用语的普通话。这句话就是说 依《平水韵》作诗词,例如 毛主席 依《平水韵》用韵标准作诗词,并非就是意味着反对普通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4:55
切韵,产生于601年。它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它并不是隋代的时音。那是还没有唐近体诗,切韵的平仄音调只是反应了南北朝时代的永明体四声。也就是说,切韵的四声地位基本上是沈约他们发现汉语四声时辨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4: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2 14: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8-12 14:49 编辑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4:15
老金一知半解,却习惯于扯着脖子愣犟。未知是否旨在维护他的网络论文集?
苏先生能够坦然承认时人不过是以 ...

切韵,产生于601年。它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它并不是隋代的时音。那时还没有唐近体诗,切韵的平仄音调只是反应了南北朝时代的永明体四声。也就是说,切韵的四声地位基本上是沈约他们发现汉语四声时辨定的。唐近体诗产生于大约680时代,也就是切韵之后的八十年之际。显然,近体诗的产生与唐代的时音无关,即与唐代人能不能读无关!
吟者十年如一日胡说八道诗人须能读才能写,鼓吹今人只能读普通话,故只能用十四韵新平仄写诗,诬蔑1300年来的古今人是哑巴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6
贡献
3597
金钱
5024
发表于 2016-8-12 14: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4:15
老金一知半解,却习惯于扯着脖子愣犟。未知是否旨在维护他的网络论文集?
苏先生能够坦然承认时人不过是以 ...

  “切韵也好、唐韵、广韵也好,平水韵也好” 这是用于传统诗词创作的一个标准。有别于交流用语的普通话。这句话就是说 依《平水韵》作诗词,例如 毛主席  依《平水韵》用韵标准作诗词,并非就是意味着反对普通话。这两者是并存关系。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其现实中的标准音就是普通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5: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2 14:36
切韵,产生于601年。它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它并不是隋代的时音。那时还没有唐近体诗,切韵的平仄音 ...

老金这算什么辩论之道啊?
谁十年如一日了?谁说须能读才能写了?谁说只能用新十四韵写诗了?谁污蔑1300年来的古今人是哑巴韵了?
普通话也不是建国后一下子就形成的,与民国时期的国语相差并不大,与晚清官话也没差到哪里去。我所说的时音是指历代官话或读书音,不是你的重庆或昆明方言。

点评

祥林嫂要弄清历代时音指的是什么?1、自南北朝至清朝,读书音在字面上都是切韵系统,王力称为中古音。文人凡作韵文都依这个书面系统。不管这个作者对切韵系统能不能读。唐诗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今后还要继续传承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6: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2 16: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5:13
老金这算什么辩论之道啊?
谁十年如一日了?谁说须能读才能写了?谁说只能用新十四韵写诗了?谁污蔑1300 ...

祥林嫂要弄清历代时音指的是什么?1、自南北朝至清朝,读书音在字面上都是切韵系统,王力称为中古音。文人凡作韵文都依这个书面系统。不管这个作者对切韵系统能不能读。唐诗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今后还要继续传承下去。2、把当时的国都音定为时音,如隋唐宋的长安音或洛阳音、金元明清的北京音,即现在的普通话音。但仼何一个朝代的国都时音都只是用于当时社会的语言工具交流,不作为韵文读书音的标准。这两者从来就是分离的,即前者是相对固定的,后者是随时间地点变化的。历代人都不以他当时的时音为变化去改变读书音的平仄。因此1300年来的近体诗写法都是一样的,即平仄是不变的!今后仍不能变。一但重新以时音定平仄,就是对千年继承的割裂!改革老干的新平仄,即祥林嫂天天哭丧的“诗乃声韵”之不能实行,就在于此,撕心裂肺也是没有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8-12 17: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体诗词是以古汉语为基本语言,以典范的古代文言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以古四声为划分平仄的基本声调,以平水韵、《词林正韵》为押韵的基本工具书,符合这些特征的是传承,不符合这些特征的属变异。
普通话是学校教学、公开交流的法定语言,不属于诗词创作的规范语言。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8-12 17: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不少电视剧还大流行方言对白哩,未见提交道德法庭判罪或禁演。

点评

还有外语呢。  发表于 2016-8-12 17: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7: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8-12 17:30
现在不少电视剧还大流行方言对白哩,未见提交道德法庭判罪或禁演。

嚯,这阵容还不小哩。再来十个、百个、千个、万个,挖井人接招便是。
二者没有可比性。你若标注采用现今吴语、粤语、温州话、客家话之类为诗,当然可以。若是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就有失诚信了吧?
君未看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吗?那些主持人、学者和诗词达人们谁用平水韵读唐诗宋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7: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8-12 17:08
古体诗词是以古汉语为基本语言,以典范的古代文言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以古四声为划分平仄的基本声调,以平水 ...

学堂窝人先生语录:
古体诗词是以古汉语为基本语言,以典范的古代文言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以古四声为划分平仄的基本声调,以平水韵、《词林正韵》为押韵的基本工具书,符合这些特征的是传承,不符合这些特征的属变异。
普通话是学校教学、公开交流的法定语言,不属于诗词创作的规范语言。


这段话得给你记录在案,以免你日后耍赖。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学堂窝人先生如此认知水准实在令我哭笑不得呀,真不知你误了多少良家子弟哦~

点评

挖井人先生接触不同意见就发怒了?你说说,有哪个权威机构或文件规定了诗词创作必须用普通话声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8:11
哈哈,他这是要革先秦汉魏诗的命啊。  发表于 2016-8-12 17: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8: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2 14:55
“切韵也好、唐韵、广韵也好,平水韵也好” 这是用于传统诗词创作的一个标准。有别于交流用语的普通话 ...

切韵本是一套正音系统,一如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及其审音表。
纸面上的平水韵将永远存在,一万年以后仍在,即便有朝一日方言不复存在了,平水韵表仍将存在;关于毛泽东与鲁迅,不足为凭,我已回答过金筑子,不赘。
21世纪的今天,仍可大大方方地采用某地方言为诗,只要标明即可。但是,若想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舌间耳畔有效交流,非普通话莫属。

点评

你的那个新韵平仄才是要标明,证明它非正统,只有证明自己是另类,与唐诗格格不入才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8-12 18: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7:51
学堂窝人先生语录:
“古体诗词是以古汉语为基本语言,以典范的古代文言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以古四声为划 ...

挖井人先生接触不同意见就发怒了?你说说,有哪个权威机构或文件规定了诗词创作必须用普通话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2 18: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8:00
切韵本是一套正音系统,一如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及其审音表。
纸面上的平水韵将永远存在,一万年以后仍在 ...

你的那个新韵平仄才是要标明,证明它非正统,只有证明自己是另类,与唐诗格格不入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5
贡献
15
金钱
22
发表于 2016-8-12 18: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老先生八成是想请楼主给蜃楼上的朋友们一个相对体面的台阶,实现软着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7

帖子

5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
贡献
125
金钱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22: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2 11:00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音,唐宋元明清、民国、毛泽东时代,有谁如你这个祥林嫂?!, ...

前段时间看过一帖,题目好像是“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
听说被老金给删掉了?你先把那帖恢复,咱们再讨论怎么样?

点评

其实,一方面,语音是相对稳定的,大部分古声韵写出来的格律诗词用普通话读也是和谐悦耳的,另一方面,大师并非不知道,不仅作者用中华新韵14韵读者听不出韵味,就是百分之百符合普通话标准的诗词很多人也读不出韵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2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8-12 23: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22:08
前段时间看过一帖,题目好像是“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
听说被老金给删掉了?你先把那帖恢复,咱们 ...

其实,一方面,语音是相对稳定的,大部分古声韵写出来的格律诗词用普通话读也是和谐悦耳的,另一方面,大师并非不知道,不仅作者用中华新韵14韵读者听不出韵味,就是百分之百符合普通话标准的诗词很多人也读不出韵味的,因为,即使专业培训,也有大部分人只能是塑料普通话,因此,“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大师之所以一直不遗余力宣讲,还是传统的一统天下的思维在作怪,自己不能或不喜欢的,就要封杀,这种霸道思维,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又不断被否定、推翻,一直恶性循环着,害人害己却不肯收手。世界是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观点也是多元化的,有包容之心才能被人所包容,越是霸道,越是容易遭受打压,在声韵的感念上,在论坛管理的行为上,是两回事,而又有相通之处,大师和知味堡人,虽多有对立,但长期受到的遭遇又极为相似,就是这道理。真的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才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6-8-13 08: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学者吴宓说:“《平水韵》可以构成中国各大方言的最大公约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7 1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