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337
1377
高级会员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8-16 22:15 大师提倡新声韵这么久了,两个概念还有些模糊。声和韵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诗韵新编》是从普通话(原来的 ...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4784
2万
金牌会员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16-8-16 22:36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音是诗韵的载体,无声则无韵,这个你不反对吧? 既然学堂先生乃中学语文教员, ...
3187
1万
7万
论坛元老
29
289
4835
沧浪诗人牧心诗社特邀嘉宾
栏目嘉宾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6 20:04 中国人用不用普通话去读近体诗都不是胡闹! 必须要中国人用普通话去读近体诗就是胡闹!
5
2347
诗词理论版主
版主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8-16 22:40 《诗韵新编》是从韵的角度考虑与时俱进,又从声的角度考虑历史的传承。简言之,就是金筑子先生提倡的声用 ...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6-8-17 09:10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7 22:37 给没有《诗韵新编》的朋友作参考: 《诗韵新编》(一)——出版说明、凡例 --1978 年由上海古籍 ...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7 08:56 《诗韵新编》,原名《中华诗韵》,于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于重庆颁部,为毛泽东的朋友黎锦熙在编完《汉语词 ...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7 23:00 众所周知,传统的入声 没有一定的音值,因地域方言而变。无论《诗韵新编》或《新华字典》,都没法把 入 ...
49
1166
4069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16-8-18 13:12 哦,这帖在这儿呢。 你知道金筑子先生提倡的声用古声,韵用新韵算个啥子嘛?就像一个人把头发抹得油光锃 ...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16-8-18 13:06 哦,这么快就把这个回帖给改了?你不是认同老金的句内古音平仄句尾押时音吗?怎么,反悔了? 所谓新声韵 ...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8-18 18:36 哪里改了?我说《诗韵新编》与金筑子的观点相似,是因为先生不了解《诗韵新编》,把个熟悉点的东西给你以 ...
言哉 发表于 2016-8-18 16:09 这个形容不妥帖,虽然长袍马褂搭配领带很难看,但到底可以穿上的,而新旧声韵很难搭配,形容为牛头鸟身更 ...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16-8-18 13:21 严格地说,每个人的口音都不一样,不独李白与杜甫。 李杜时候平仄声调并非纸面上的,而是活的。平水韵最 ...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16-8-18 13:16 我手头还真没有诗韵新编,据说把入声也作为仄声列进去了。学堂窝人先生32楼的这个回帖似乎 也证明了这一 ...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16-8-18 13:28 因手头没有诗韵新编,只能试着到网上查查。若网上资料有误,尚望尊驾继续订正。 我前帖说诗韵新编将入声 ...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8-18 19:09 平水韵的平仄死了没有?没有,平上去入还鲜活在江北部分地区和江南,不能不顾这个基本的客观事实。不仅古 ...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16-8-18 19:19 普通话以及所有汉语方言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中古乃至上古音遗存,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将二者划等号,这不很简单 ...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8-18 19:37 平水韵哪里仅仅是纸面的?它最初就是从分不从合,是切韵系统的最大公约数,书面的不是虚无的,是能够一一 ...
一代天骄 发表于 2016-8-18 19:48 某地方言不时地与平水韵平仄对上不足为奇,普通话也能。 韵乃声韵。请问学堂先生能读得出平水韵听得懂平 ...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8 19:30 普通话,它的音韵本质就只是北京一地方言所构成的。它就全国、全世界都覆盈盖了,它也不能用它的声调定平 ...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8 19:59 你说错了,现在读书人都只读唐诗,谁见过有读你那个诗心诗的?!
322
4708
言哉 发表于 2016-8-16 19:22 词林分声调也只有19部,去掉入声只有14部,上面按韵母分还没分调。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敬业首版勋章
勤勉版主勋章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7 1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