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9|回复: 5

评三羊“六朝沈约、唐朝元兢、明朝真空的三大声律体系”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8 17: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羊“六朝沈约、唐朝元兢、明朝真空的三大声律体系”(见楼下)
此文漏洞多多。说起汉语文学作品中的声律体系,只有一种。那就是根据沈约的四声论和“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平仄交换声律理论。该理论的发展有几个明显的阶段:四声论的发明与八病论时期,代表作品是永明体;唐代的平仄二元化和近体诗律句理论的确立;在律句基础上发展的词和曲长短句的声律,于此同时对联的声律的定型。根本不存在楼主所谓的什么三种声律体系!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7: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1三羊:
六朝沈约、唐朝元兢、明朝真空的三大声律体系
一、六朝沈约声律体系(也即永明体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三大类: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仄〇〇平
二、唐朝元兢声律体系(也即近体诗的声律理论体系)
【1】律句四大类: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元兢的著名理论)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〇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
近体诗,又分为【换头】和【折腰】两种。近体诗分为两种的说法,可以从唐朝科举诗律诗得到印证。
三、明朝真空声律体系:
【1】律句四大类:
〇平〇仄仄
〇仄〇平平
〇仄〇平仄
〇平〇仄平
【2】律联两大类【以平韵首句不押为例】:
平起格式:
〇平〇仄仄
〇仄〇平平
仄起格式:
〇仄〇平仄
〇平〇仄平
-----这些所谓律句格式的不同只是格律问题,和声律体系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7: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2三羊:明朝真空声律体系的精髓:“上去入仄声,二四六分明”,来源于真空《贯珠集》:“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与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真空声律体系,是元兢近体诗声律体系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元兢近体诗声律体系的概括与总结。清朝赵执信等诸位声律家,不是“错把杭州作汴州”,而是“错将元兢当真空”,因而极力反对真空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清朝赵执信声律谬论的根本原因。在下三羊,考证过王力和赵执信所谓全部大拗必救的诗例,无一例外都是【25四声分明】。元兢的【25四声法】声律体系,不但能够解读崔颢律诗黄鹤楼,更主要的是能够通解唐朝科举试律诗。钻研唐诗声律,抛弃唐朝科举试律诗,无疑是抓到芝麻论西瓜。

-----所谓明真空声律体系纯属子虚乌有,是三羊杜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3唐朝12状元殿试帖

12首唐朝状元殿试帖,完全符合元兢声律理论体系。12首诗篇中,共有7个二四同声句,多少不等分布在5首诗篇里。符合真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是:7/12,百分率是58%,不足60分即是不及格。
。。。。。。

-------十二首状元诗在诗词文学史上的意义非常有限,甚至连近体诗格律也代表不了,三羊却拿来当宝贝,只能说明他的浅陋和武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7: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4
崔颢《黄鹤楼》声律新解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崔颢的《黄鹤楼》,随有“唐人七律,崔颢第一”的盛名,从此广为流传,至今千年不衰。

    所谓“唐人七律,崔颢第一”,既不是“声律”第一,也不是“意境”第一。声律,是硬指标,声律有合律不合律之分,声律没有第一第二之说。意境,是软指标。意境有美好不美好的相对表述,意境没有第一第二的绝对说法。南宋诗论家,严羽的“唐人七律,崔颢第一”,应该是相对于具备硬指标的修辞艺术而言。

    崔颢的《黄鹤楼》,频繁使用修辞手法,仅从【双声、叠韵、重字、叠词】来论,因修辞所牵连的字数高达30个。修辞的字数,是非修辞字数的1.2倍。不管是从盛唐来说,也不管从大唐来论;不管是从古风来说,也不管从律诗来论;不管是从崔前来说,也不管从崔后来论。崔颢可谓,空前绝后,无人超越。尤其前句一二三,字字围绕黄鹤间。三扣主题《黄鹤楼》,堪称今古第一流!

    解读崔颢七律《黄鹤楼》,重要环节有三:一是,“已乘”的“乘”字,音读“去”声,意作“记载”;二是,“一去”的“去”字,音读“平”声,意作“疾走”;三是,使用元兢四声25法,七言则是四声247法。

-----什么元竟“四声25法”,毫无根据,纯属三羊胡诌!在三羊证明所谓“25字不能同声”问题上漏洞百出,任意划定四声,根本不能自圆其说!
     而且崔颢《黄鹤楼》为拗体七律已是古今共识,你偏要说他“合律”-----合“三羊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17: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5,
由于三羊不能虚心学习经典理论,对诗词的基本知识接近于零,但却独出心裁地发明了不少谬论,这些谬论不值一驳。希望三羊改变学习方法,从头学学王力的“汉语诗律学”,或者读读王力的“诗词格律”,也好和大家有共同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7 1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