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4|回复: 4

从所谓齐梁体《霓裳羽衣曲》,看声律关系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8-23 18: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3 19:10 编辑

从所谓齐梁体《霓裳羽衣曲》,看声律关系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近体折腰律诗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平平仄平平?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上?仄上平平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去?
平平仄仄上?平入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去?

【开元太平时,平平仄平平】========不合真空24分明
【霞衣统摇曳,平平仄平去】========不合真空24分明
【宴罢水殿空,仄仄仄仄平】========不合真空24分明

=================================================
所谓齐梁体《霓裳羽衣曲》的声律关系,是两纵两横的声律关系。即:

〇二〇〇五
〇七〇〇十
〇二〇〇五
〇七〇〇十

二七俩字,是【平与非平】的声律关系
十七俩字,是【去与非去】的声律关系
二五俩字,是四声平上去入的异声关系
七十俩字,式四声平上去入的异声关系

附注:唐朝所有仄韵近体律诗,无一例外都是如此。
近体仄韵换头律诗,外加【二二】两字,只可异声,不可同声。
近体仄韵折腰律诗,外加【二二】两字,也可异声,也可同声。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23 19: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已明说是齐梁体,怎么偏说成“近体折腰律诗”呢?三羊随意命名诗体,是故意制造混乱。

点评

三羊在北山《唐代科举试诗格律的宽严》的回复贴,你该不是视而不见吧?给你这个捧场的,转过来! 在下三羊,不厌其烦的再次领教:北山你心目中的【今来格律】究竟是什么? …… 这个三羊,不论理,专挑错,今来格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4 0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6
贡献
3597
金钱
5024
发表于 2016-8-23 22: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省试霓裳羽衣曲》 是 曲词,其体裁依曲填词。其要求跟近体诗体裁的要求有别,无论符合不符合近体诗体裁也是无可挑剔的。 不是近体诗的基准。
  


点评

《省试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曲名,科考诗题,即是取自于名曲的曲名。唐朝试律的科考,考试诗赋,补考词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4 06: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06: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8-23 19:48
这已明说是齐梁体,怎么偏说成“近体折腰律诗”呢?三羊随意命名诗体,是故意制造混乱。 ...

三羊在北山《唐代科举试诗格律的宽严》的回复贴,你该不是视而不见吧?给你这个捧场的,转过来!
在下三羊,不厌其烦的再次领教:北山你心目中的【今来格律】究竟是什么?
……
这个三羊,不论理,专挑错,今来格律是什么意思?你不明白,我也不明白,明明是今天格律之误,可见不是个踏做学问,喜刁蛮玩权术之人。
三羊回复:挑错,就是论理。见错不挑,才是不论理。三羊虽【不是个踏做学问】,但也不是【喜刁蛮玩权术之人】,因为三羊没有【喜刁蛮玩权术】的资质!


    今天的格律观是什么?你三羊不活在今天?不会去看看王力诗词格律?至于齐梁体的格律,齐梁体并未形成格律,讲四声八病,但并不能严守,对齐梁体的认识,初唐人主要从辞藻艳丽的风格来定义,中晚唐以后主要从声律来看,讲对偶,平仄不同于近体,也不同于古体,单句大多是律句,联间不讲粘对。
三羊回复:
1、
王力的声律,三羊当然知道。但是,今天王力的声律,不是大唐的声律,因为,用王力的声律论理,是不能解读大唐科举近体诗的!
2、
这就说明,古今人的所谓【齐梁体】,不是依照声律分类,而是一种风格的分类。或者说所谓【齐梁体】,并无一定的声律论理,更形不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论理体系。如果真是这样这样的话,《省试霓裳羽衣曲》和《赋得冬日可爱》,则不属于如上情况了。因为这两首试律诗,是属于折腰近体声律系列。折腰,也即所谓是联间不粘或不完全粘连。单句必是律句,而非【单句大多是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06: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4 06:32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23 22:01
《省试霓裳羽衣曲》 是 曲词,其体裁依曲填词。其要求跟近体诗体裁的要求有别,无论符合不符合近体诗体裁也 ...

《省试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曲名,科考诗题,即是取自于名曲的曲名。
唐朝试律的科考,考试【律诗律赋】,不考【依曲填词】。

这回苏兄,理解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7 14: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