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拗救理论的矛盾 王力先生是把律诗句子分为正句、小拗句、大拗句三种的。 1、正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三四种句型第一个字可不论。 2、小拗句:在保持二四平仄分明的前提下,其余字不合者即称为小拗句。正句中第二种句型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不用平这种小拗句称为孤平句,必须将第三字用平声即可视为孤平拗救。然而第一字即使平声,第三字仍可用平声,这却不算小拗句,所以平平仄仄平这一种句型要么孤平,不存在小拗;说小拗第三字是为了救孤平,第三字非拗不可,这就变得十分可笑了!为什么偏偏这里的小拗是必须的,是救别人的;其他三句的小拗是要别人(对句)来救的(惑不救)? 以李白诗为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同一个李白,同一首诗中两个相同的句子,一个下句不救,一个下句救,岂不矛盾?!王力在拗救理论中引这首诗称:前句未救,后句拗救。 凡打破了二四平仄分明的句子: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都属大拗句。大拗句不一定下句必救: 沈佺期:送陆侍御馀庆北使
古人贵将命,之子出輶轩。
受委当不辱,随时敢赠言。
朔途际辽海,春思绕轘辕。
安得回白日,留欢尽绿樽。
沈佺期是近体诗的鼻祖。他的这首律诗有三联“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他自己就不用下句第三字必平声去救上句大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