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0|回复: 28

残疾人与诗句拗救说

[复制链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发表于 2016-9-20 10: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传,师旷为了心无旁骛,把自己弄成瞎子,琴技果然大增,成为一代名家。江湖上八字先生,人民币能准确判断其数额,触觉特别灵敏。有人失去双手,脚趾夹着笔写字画画,比正常人还强。这次里约残疾人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大获全胜,奖牌名列世界第一……有所失便有所得,这是常见的现象和规律,但是,失去健康未必就会延长寿命,失去左手不会延长右手,就如律诗出现拗句,可以给人新颖峭拔的感觉,但不会产生更加优美的平衡感。残疾人可以身残志不残,某些器官残了别的某种器官的某种功能会增强使机体功能得到补偿,但是,残疾人就是残疾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拗句其本身或整首诗可能在某方面更奇特,但对句平仄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弥补其格律上或者说声乐上的缺陷,违律就是违律,就像残疾人能获得世界金牌,但不能因此认为他就是健全人一样。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1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个字无法用平声,可在第三个字用平声,增加了构词的选择性。只有这一个选择,不能再选择第四字用平。但沈约们没解释为什么仄平仄仄平就不行,在声律上这就欠缺了什么。说这是“用拗字救孤平”,叫“孤平拗救”不算什么本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452

帖子

15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1
贡献
426
金钱
559
发表于 2016-9-20 11: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真没想到学堂窝人先生居然如此执拗,开眼啦!
律是什么,是谁定的?违律又是什么?是哪家的王法?

君不闻法律中有但书之说吗?但书难道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的东西吗?请参阅:但书与基本律法

点评

问得太幼稚了! 律是格律,律诗平仄、对仗、对粘、押韵的基本要求。沈约等人开始探索研究,宋之问等人裁定推广。不合律句的就属于违律!科举试帖历代王法和社会约定俗成! 你所说的“平平仄平仄”可视为“但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20 11:35: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让老金和三羊再附议一下,正好构成三平调,看看挨板不挨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1: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1:15
呵呵,真没想到学堂窝人先生居然如此执拗,开眼啦!
律是什么,是谁定的?违律又是什么?是哪家的王法?

问得太幼稚了!
律是格律,律诗平仄、对仗、对粘、押韵的基本要求。沈约等人开始探索研究,宋之问等人裁定推广。不合律句的就属于违律!科举试帖历代王法和社会约定俗成!
你所说的“平平仄平仄”可视为“但书”,“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类,属于哪朝哪代哪家“但书”?

点评

呵呵呵~咱俩到底谁幼稚啊?沈宋只能算奠定人,盛中晚唐不是还有优化嘛。那你不妨说说沈宋具体是如何裁定的,在哪部书中裁定的,不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之类标准句式便算出律吗?那崔颢的黄鹤楼又如何解释? 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4: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452

帖子

15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1
贡献
426
金钱
559
发表于 2016-9-20 14: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0 11:41
问得太幼稚了!
律是格律,律诗平仄、对仗、对粘、押韵的基本要求。沈约等人开始探索研究,宋之问等人裁 ...

呵呵呵~咱俩到底谁幼稚啊?沈宋只能算奠定人,盛中晚唐不是还有优化嘛。那你不妨说说沈宋具体是如何裁定的,在哪部书中裁定的,不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之类标准句式便算出律吗?那崔颢的黄鹤楼又如何解释?
唉,学堂啊学堂,“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类,还不就是通常所谓出对句互救之法吗?资深诗者都懂的,学堂先生怎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呢?

点评

【沈宋只能算奠定人】,道听途说,你有科考的史料证据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7:16
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认可那些自欺欺人的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20 14:51: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律,违律,这些词都不见于诗律学著作,赵执信只是说平仄如古风是落调。

点评

出韵、出律、落调、失律、失格……这些关于不合韵、不合平仄的术语,古已有之,并非出于当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32
也是出律的另一说法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5: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0 14:51
出律,违律,这些词都不见于诗律学著作,赵执信只是说平仄如古风是落调。 ...

也是出律的另一说法而已!

点评

你自称元兢追随者怎么连什么是“病句”也不知道?病句和出律是一个概念吗?(概念,你的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16: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5:54
也是出律的另一说法而已!

你自称元兢追随者怎么连什么是“病句”也不知道?病句和出律是一个概念吗?(概念,你的明白?)

点评

不是一样难道,还有别的解释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16: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6: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0 16:00
你自称元兢追随者怎么连什么是“病句”也不知道?病句和出律是一个概念吗?(概念,你的明白?) ...

不是一样难道,还有别的解释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6: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0 14:51
出律,违律,这些词都不见于诗律学著作,赵执信只是说平仄如古风是落调。 ...

出韵、出律、落调、失律、失格……这些关于不合韵、不合平仄的术语,古已有之,并非出于当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6: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4:20
呵呵呵~咱俩到底谁幼稚啊?沈宋只能算奠定人,盛中晚唐不是还有优化嘛。那你不妨说说沈宋具体是如何裁定 ...

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认可那些自欺欺人的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0 17: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4:20
呵呵呵~咱俩到底谁幼稚啊?沈宋只能算奠定人,盛中晚唐不是还有优化嘛。那你不妨说说沈宋具体是如何裁定 ...

【沈宋只能算奠定人】,道听途说,你有科考的史料证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076

帖子

8558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诗词论坛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83
贡献
2494
金钱
3022
发表于 2016-9-20 19: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赞同学堂的观点。

点评

谢谢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2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19: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9-20 19:45
说古人是故意不管标准格式似说不过去,应该是觉得是好句,不忍心丢掉就不顾及格律了。世人出于尊重,是以找 ...

这是个合理的解释。林版版是个厚道人,理解上也比他人厚道些。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19: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蘇剛 发表于 2016-9-20 19:32
读了,赞同学堂的观点。

拗救论的“可救可不救,有救有不救”的现象,已经是在自我否定了。我们今天难道还要强调这个救?个见:喜欢讲救的,就救去吧——调他的声术好了。不救的自然可以不救,本就没有谁能强迫救的。但最好还是写诗时,该怎样还是怎样,要以该用何字来决定。问好你。

点评

谢谢你。我很少用拗救的,尽量遵守规则,万不得已拗救也行,首句用邻韵也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1 07:50
其实,有功力用正格也足够,破律或者说拗救,前人也是偶尔用一下,用破律或拗救解释也无不可,但近当代人把这种现象说得太复杂,甚至将其地位拔高视之为优于正格,这就很不妥当,应该予以批驳或否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2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21: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蘇剛 发表于 2016-9-20 19:32
读了,赞同学堂的观点。

谢谢支持!

点评

我对啥四平头,不以为然的。清朝人定的,用在唐朝人不合适。李老师,你认为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1 07: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2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9-20 19:45
说古人是故意不管标准格式似说不过去,应该是觉得是好句,不忍心丢掉就不顾及格律了。世人出于尊重,是以找 ...

正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21: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0 19:53
拗救论的“可救可不救,有救有不救”的现象,已经是在自我否定了。我们今天难道还要强调这个救?个见:喜 ...

其实,有功力用正格也足够,破律或者说拗救,前人也是偶尔用一下,用破律或拗救解释也无不可,但近当代人把这种现象说得太复杂,甚至将其地位拔高视之为优于正格,这就很不妥当,应该予以批驳或否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20 21: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0 21:31
其实,有功力用正格也足够,破律或者说拗救,前人也是偶尔用一下,用破律或拗救解释也无不可,但近当代人 ...

是的,我们写诗,大多人还是要按规定律句来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076

帖子

8558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诗词论坛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83
贡献
2494
金钱
3022
发表于 2016-9-21 07: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0 19:53
拗救论的“可救可不救,有救有不救”的现象,已经是在自我否定了。我们今天难道还要强调这个救?个见:喜 ...

谢谢你。我很少用拗救的,尽量遵守规则,万不得已拗救也行,首句用邻韵也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076

帖子

8558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诗词论坛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83
贡献
2494
金钱
3022
发表于 2016-9-21 07: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啥四平头,不以为然的。清朝人定的,用在唐朝人不合适。李老师,你认为呢??

点评

平头,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尽量避免,因为它有呆板的缺点,但如果作排比句式,不仅无妨,而且必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1 0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21 07: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蘇剛 发表于 2016-9-21 07:50
谢谢你。我很少用拗救的,尽量遵守规则,万不得已拗救也行,首句用邻韵也行。 ...

是的。我写诗没有一句是大拗的。其实,争论这个没有意义。拗救问题在宋诗中已经不再强调了,我们今人还要来个一翻折腾,岂不是倒车!问好你。

点评

依照你的错误观点,研究拗救没有意义了吗? 平平仄平仄,今天如何评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1 0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9-21 07: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21 07:55
是的。我写诗没有一句是大拗的。其实,争论这个没有意义。拗救问题在宋诗中已经不再强调了,我们今人还要 ...

依照你的错误观点,研究拗救没有意义了吗?

平平仄平仄,今天如何评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9: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蘇剛 发表于 2016-9-21 07:52
我对啥四平头,不以为然的。清朝人定的,用在唐朝人不合适。李老师,你认为呢?? ...

平头,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尽量避免,因为它有呆板的缺点,但如果作排比句式,不仅无妨,而且必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21 09: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以来基本按律诗正格写诗,拗救只存在于理论上,用来解释唐代的变体律诗。拗救理论变得和八病理论一样,被实践淘汰了。

点评

是的,历来用大拗的都是极少数,但近年来网络上有些人特别喜欢用拗,其实本来完全可以正格表现,偏要拗,而且一诗两拗甚至三、四拗,大多数作品都用拗句,似乎这样便出类拔萃了,令人厌恶而不自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1 0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主题

4784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70
贡献
4473
金钱
813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9: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1 09:32
清代以来基本按律诗正格写诗,拗救只存在于理论上,用来解释唐代的变体律诗。拗救理论变得和八病理论一样, ...

是的,历来用大拗的都是极少数,但近年来网络上有些人特别喜欢用拗,其实本来完全可以正格表现,偏要拗,而且一诗两拗甚至三、四拗,大多数作品都用拗句,似乎这样便出类拔萃了,令人厌恶而不自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21 12: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1 07:59
依照你的错误观点,研究拗救没有意义了吗?

平平仄平仄,今天如何评判! ...

呵呵。我在平律诗平仄小议中讲讲的明明白白。该句是作为平平平仄仄的特殊变式看的,既承认是拗,又是很特殊,作为准律句使用(视同平平平仄仄);故称特拗。,在平仄粘对上,按平平平仄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6 14: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