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0|回复: 17

实事求是看平水 ——从一则帖子看平水韵之现状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6 22: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3 19:43 编辑

实事求是看平水
——从一则帖子看平水韵之现状


再回首主帖:恳请各位老师为我指点迷津
各位老师好!
我是华北人,打小跟大人和乡邻说惯了乡音,上学后改学普通话,程度尚可。近年习诗后,听说当代大家全是用的平水韵,用平水韵才显得高雅,才算与唐宋接轨,才是继承了数千年优良传统,因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平水韵表背下来,有些韵部还能倒背如流。可是,不瞒各位老师,我至今也不会诵读平水韵,连我自己的平水韵作品也不会读,非常苦恼。此间,几次拜师未果,因为我欲拜师的平水韵师友其实也不会读。我县诗词学会的态度很明确:提倡并默认普通话语音,允许但不提倡平水韵。由于绝大多数诗友都用新声韵,用平水韵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我们也不好硬顶,何况县里有时还搞个诗词朗诵会啥的,我们将入声拟读成短促的去声竟惹人讥笑,为了融入这个群体,我们有时也不得不用新韵凑个热闹。可我还是不死心,总想学一口地道的平水韵镇镇他们,却又不知哪里有正宗平水音培训班,恳请各位老师为我指点迷津为盼!谢谢大家!


我的回帖:
呵呵。又是吟者的马匣吗?
平水韵音,语言大师有过拟音,但也不见得就是当时的广韵音,何况还不能明确平上去入的调值呢。用什么韵书来写诗,只是取用的工具不同罢了(韵书只是个解释平仄和押韵的工具)。无论是用今音还是用平水,都是按今音来读的,今人读唐诗宋词,甚至于更古时的诗经、楚辞都这样,何况是今人写的诗。只是普通话差些的,读时乡音更重些吧
又,在写诗上,没有用平水韵就一定高雅的事。重要的是诗词要写得好。有些唐诗宋词,我们今天读来已经不押韵了,但人们仍然喜欢,原因就是写的好。同样的,后人也是一样,才不会管今人的诗是用何韵写的。用韵之争也只是几个无聊混混为了搏个眼球罢了。用何韵写诗,本就是各人自己的事,何需他人多舌!呵呵。
不可否认,当今诗坛的主流是用旧韵写诗词的,但随着各地方言音的消失,以及用旧韵写诗的人越来越少(人总是要死的吧),用新韵写诗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新韵诗占据诗坛的主流地位,只是个时间问题。
我不是诗协中人,去年受邀参加过一次活动。诗协会长要我读个两首旧作,当作自我介绍。虽说是用旧韵写的,但在读时,也还是按今音读的(我们不可能回到中古,用平水音读,人们是不会接受的)。只是对某些字的平仄和押韵作些解释罢了。

再回首跟帖:
回晓风轻送老师,我就是我,不是任何其他人。
对老师的回帖虽然感到遗憾,还是表示感谢的。

晓风轻送跟帖:
呵呵。若真是这样,那不妨告诉你,就是语言大师也未必读得出标准中古音的。如入声字一,在我处方言音为今音衣和耶之间的一个短促音,让语音大师来拟音,也是拟不出来的。与其按拟音来读,还不如就以方言音来读呢。毕竟在本地的,还是大家都听得懂方言音的。但我还是赞成用普通话读的。
又,当今的语言环境,不可能再回复到中古时代去,就是学了平水音,你能与他人交流吗?你本地写诗的,虽说知道有平水韵的概念,但也是听不懂平水音的。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我们何必读些他人听不懂的东东呢。我是讲吴语的,多少还保留些中古音,但我还不敢用所谓的中古音与人交流的呢。毕竟我们自己也不是古人。遥握。
当然,你如果想研究中古音,那是另一回事了。不妨就先按那些语言大师的拟音读吧。然后再比较下各地方言音的区别,或许能够发现些问题。最后拿出你自己的拟音来。但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一是时间是否允许,二是经济是否能够支持。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9: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0-13 19:58: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苦口婆心,再回首小和尚念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20: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0-13 19:58
晓风苦口婆心,再回首小和尚念经。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4 17: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詩的音韵美,本來就是出聲的。自詩經起,音韻都在自然流傳中變化。不存在千古一致的發聲。口頭音,應當受到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7: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20 12:52 编辑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16-10-14 17:23
詩的音韵美,本來就是出聲的。自詩經起,音韻都在自然流傳中變化。不存在千古一致的發聲。口頭音,應當受到 ...

是的。这也是当今用平水写诗的,确实有缺陷。即用的是平水韵,但读出来的却是今音。(无论是普通话或方言音,也都是今音吧)。能够读出平水音的也仅仅限于那极少数的人(即中古音的研究者们以及能看懂广韵拟音的人们),不要再说一般听众了。前两天,我将网上用中古音读的唐诗听了听,妻子问这是哪里的语言啊,我说这是唐时语音,与我本地的方言音约70%一致。我地相对封闭,故能相对多的保留了中古音。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23 04: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即用的是平水韵,但读出来的却是今音。
不是普通话,就是方言,舍此无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23 11:35 编辑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16-10-23 04:43
即用的是平水韵,但读出来的却是今音。
不是普通话,就是方言,舍此无它。 ...

确是如此。在普通话已经普及的今天,我们不可能再去普及中古音。能看懂广韵拟音的人很少,读平水音,在圈内人中读下是可以的,可以加深对平仄和押韵的理解,特别是对入声字的理解,但对外显然不行的,因为没有受众啊。当然,在我地学中古音,其实比学普通话更易学呢,毕竟方言音中的70%是与广韵拟音相合的,但与普通话的相合度就差多了。平水音的存在,即与用韵习惯的延续有关,同时也与乡情有关吧——即大家都认为平水韵能与自己的方言音有最多的相合。遥握。
在当今,平水韵只是一个解释平仄和押韵的工具了。这点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但因为与各地方言音有最大的相合,却又让人们不愿放弃。这矛盾吧,那就让时间去解决,强求只会适得其反的。我说过,平水韵存在的最大理由是各地方言音的存在,当方言音逐步消亡了,平水韵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23 09: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存在的最大理由是各地方言音的存在,当方言音逐步消亡了,平水韵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这个解释说得过去,一些方言可以当非遗保留,公用语与地方语并用,就是现状。什么平水?说方言一步到位!

点评

很多人拿方言冒充平水,但只有一家方言是平水后代,象粤语之类根本不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23 09: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16-10-23 09:36
“平水韵存在的最大理由是各地方言音的存在,当方言音逐步消亡了,平水韵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

很多人拿方言冒充平水,但只有一家方言是平水后代,象粤语之类根本不靠。

点评

还要把不少方言排斥到一边,就是平水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23 09: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约”不到所谓平水的方言怎么办?壮族语、佤族语照唱民歌。把一个南宋礼部韵略顶礼膜拜有必要吗?南朝奢靡南宋偏安,中国史上凡是形式第一、生法刁难考题的王朝均惨兮兮的(包括文字狱的满清王朝)。不要把唐讲魏晋风骨,放到一边,这才是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0: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23 10:52 编辑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16-10-23 09:47
“约”不到所谓平水的方言怎么办?壮族语、佤族语照唱民歌。把一个南宋礼部韵略顶礼膜拜有必要吗?南朝奢靡 ...

用什么韵只是个载体罢了。重要的是写出的东东,人们喜不喜欢看。用平水写出的,用今音读来,也照样能朗朗上口的,至多是一两个字按今音读来,平仄有违吧,你就当他是拗律吧。黄鹤楼诗,拗了吧,然人们不照样喜欢?从这个上去理解吧。随着老人一个一个的离去,用新韵的人们自然也是越来越多的,何必急在一时呢。很多的东东,是欲速则不达的。会写格律诗的,无不会读普通话的,同样的今人了解些平水韵,对加深诗词格律的理解也还是有好处的。我们就当是知古倡今吧。可以提倡用今韵,但不要总是想到要一步到位,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呢。遥握。我看了一些用今韵写的诗,用韵虽是当今的,然内容却是古人的,呵呵。腐尸味也重着呢。写诗,重要的是内容。僵尸千年不死,未必是好事。遥握。

点评

大提平水韵,没有必要,写就是了。提新韵更无必要,新音韵天天充耳。来诗版的,都有点基础。有些诗网,缺乏香港的自由空气。搞的实际是格律独断,平水一统。诗本百花,互补而不排斥就行了。 . 诗尽力出佳作,才是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23 11: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23 10:46
用什么韵只是个载体罢了。重要的是写出的东东,人们喜不喜欢看。用平水写出的,用今音读来,也照样能朗朗 ...

大提平水韵,没有必要,写就是了。提新韵更无必要,新音韵天天充耳。来诗版的,都有点基础。有些诗网,缺乏香港的自由空气。搞的实际是格律独断,平水一统。诗本百花,互补而不排斥就行了。
.
诗尽力出佳作,才是目的。对佳作的认知不一定一致,多探究才是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23 11: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23 09:43
很多人拿方言冒充平水,但只有一家方言是平水后代,象粤语之类根本不靠。 ...

还要把不少方言排斥到一边,就是平水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1: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23 09:43
很多人拿方言冒充平水,但只有一家方言是平水后代,象粤语之类根本不靠。 ...

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各地方言音并不是完全的平水音。只是与平水音有最多的相合度。如我地的方言音,与广韵拟音有70%相合(吴语方言),有10%相近即可以在句中分辨,但另外的20%是不合的,如用方言音读,会造成押韵或平仄的混乱,这显然是不行的。但用广韵拟音来读,人们又听不懂了。如何,还是用当今的普通话来读吧,只是在平仄或押韵有违时,再作解释即可。各教科书和注音刊物都是这样处理的,我们也同样这么处理吧。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1: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23 11:53 编辑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16-10-23 11:07
大提平水韵,没有必要,写就是了。提新韵更无必要,新音韵天天充耳。来诗版的,都有点基础。有些诗网,缺 ...

这话对头。当今用新韵写诗的不多,多提倡是可以的,这个我绝对赞同。就是这个论坛里,还有版块对我用词韵写的诗(已经标注词韵)还不予认可呢。这主要还是各版块版主的认识问题,他不认可也就算了,没必要争的,毕竟还有其它版块认可吧。遥握。
哎,这里的新韵版还能让发表旧韵诗词,那为什么其它版块就不能让新韵诗也发表呢?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无论哪个诗词版块,都应该让新、旧韵诗词发表,只有这样,才算体现真正的双轨啊。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23 11: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是自唐至今诗词的通用语。别理吟者的胡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1: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23 13:2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23 11:43
平水韵是自唐至今诗词的通用语。别理吟者的胡说~

呵呵。不论是何人,不同的观点都是应该听听的。这里是理论版,本就是理论辩论之地,大家不妨民主些吧。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2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