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读人
在这金秋时节,趁着国庆假期,一些不愿远足的城里人就像赶集一样,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来到位于万柏林区中心地带,新开园不久的和平公园。尽管这里已经是一派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络绎不绝的人流仍然在缓缓地向这里移动着。人们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那些用菊花雕成的大型龙凤、花篮,和平鸽拱门等各种造型,赞叹着园艺师巧夺天工的精美设计,一边高举各种拍照神器,以这花团锦簇为背景,摆姿巧笑,试图留住这繁华美景,留住这秋光秋色。
放眼这满园盛开的菊花,一片片、一层层、一排排、一朵朵,真个是黄白有致,红紫摇曳,赏心悦目。不知怎么,突然想到了司空图《典雅》一品中“人淡如菊”的经典名句,他隐喻的是隐居佳士的形象,他笔下的菊花应该是远离喧嚣俗尘,开在深山幽谷,自开自落,自是淡泊典雅之妙境。而眼前的这些菊仙子,它们或雍容华贵,或娇柔含羞,或艳丽夺目,或妖娆妩媚,争相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风采。它们在这宜人的秋风中焕发着勃勃生机,用浓墨重彩把金秋的韵味演绎的轰轰烈烈。它们与司空图的“山野菊花”显然是属于两个世界的物种,天壤之别的境界。其实,这一切也只是人们强加于菊花的各种附会而已。
不管怎么说,花,是美好的象征,是希望的天使。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境遇的人,不同年龄的人,只要置身于花的面前,都会忘乎所以,喜形于色。此刻,在一处大型的龙凤花坛前,偏我却把目光扫向人群,在细细观察并无端的猜测着这些赏花的人。你看那位男士,背着手、仰着头、眯着眼、面无表情,不知他是在看高高居上的龙凤,还是在望着天空的白云,他在想什么呢?这时旁边过来一位女士,胳膊上挎着包,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拉拉他的衣服:“看够了吗?走吧。”男士明知故问的说了一句“你接完电话了?”然后跟着她走出人群。我眼神还没来得及收回来,就听得耳边一个尖而高亢的声音喊道:“把手举起来,看我这儿!”着实吓了我一跳。侧脸看,原来是位举着手机的女人,正在招呼站在对面花坛下那个抱着孩子的男人,男人赶紧举起孩子的小手晃动着,女人仍不满意,又比划着高声指挥道:“你的头靠里一点,哦,别绷着脸,好!”她终于放下了几乎挨着我头顶的手臂。我把头正了正,呼出一口气,却不料她竟然很友好的对我一笑,虽然素不相识,出于礼貌我也回以微笑。“大姐,你帮我们照一张合影行吗?”原来如此!想必是她看到我手里的单反相机,相信我可以为他们拍好照片吧,算她有眼光。接过她递来的手机,我很快招呼着为他们一家三口连拍了几张。她走过来笑容可掬,并不急于看手机里的照片,一叠声地说着:“呀,一看你就是专业,谢谢啊!”我仍回以微笑。
当我路过塑胶跑道处时,发现这里比较清静些,白线条把红色的塑胶路分割成三条跑道,两边是漫坡起伏的绿草地,绿草地里挺拔着株株松树,红白绿交相辉映,艳丽而和谐。我举起相机寻找着合适的角度,忽然,对面转弯处一对老年夫妇闯进了我的镜头里,我把焦距拉近,只见阿婆一身玫红色运动服既显得休闲得体又很是抢眼,烫过的白发发型有致,旁边的老伴深蓝色的夹克衫敞开着,露出浅白色的衬衣,头戴一顶老式的深蓝色帽子,老两口手牵着手,带着微笑,慢慢地向我走来,好美的画面!我甚至有些激动,连连按下快门。猛听得身后一串笑声带着叫好声:“好!真棒!这回没问题了。奶奶,你快来看看多美啊!”回头见一妙龄女子,手里晃着手机,正得意地向两位老人炫耀着,原来她在用手机为老人拍视屏呢。我被他们感染,也笑着凑过去看她拍的视屏。视屏虽然有些晃动,也还可以,我讨好地对他们说:“哦,拍的真不错。你看,我也给你们拍了,不过我拍的是照片。”我翻开相机屏幕,三个人头同时聚拢过来,惊叹声响起:“呀,阿姨你拍得真好!”我的片子算是抓拍的,牵着手的老两口似乎在边走边谈,神情自若,很有动感,画面也很美。再看那老两口,尤其是阿婆,美滋滋的嘴都合不上了。姑娘很机灵,赶紧表示让我传给她手机上。我笑了,你当我这是手机啊,正儿八经的照相机,照片怎么能传给你呢?不过成人之美是我一贯的风格,我说:“拿来你的手机,我给你们合拍吧。”姑娘赶紧递给我手机,拉着爷爷奶奶站好要我拍照。我与他们拉开距离,示意他们并排向我走来,姑娘会意走在中间,左手爷爷,右手奶奶,由远而近缓缓走过来,定格,再定格,连拍三张。一个和乐融融的画面,三张比盛开的菊花还漂亮的笑脸,我也陶醉了。
继续前行时,我暗自好笑,人家都在赏花,而我却把心思放在了各色游人身上,一句老话儿冒了出来“热闹不过人看人”。不信你看:那对年轻人,放着这么好的花不看却抱在一起腻味着;那个拄着拐杖的老爷子,一个人优哉游哉地漫步在花丛中;那两位老太太,聊得热火朝天的,早忘记站在那里已经好久了;那对年轻的夫妇,男人领着孩子,身边的媳妇挽着的肯定不是她亲娘;一位拿着佳能长焦镜头相机的男人,从我身边走过时,回头看看我手中的单反入门相机,挺神气的样子。
呵呵,其实,只要用一点点心,看人,读人,真的也挺有意思的。
2016年10月于寻芳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