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6|回复: 35

平水韵是中华诗词史上的里程碑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20: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3 14:12 编辑

唐代是一个由古体诗到近体诗的过度期,古体诗对用韵的要求较宽。

《切韵》的韵部太繁,唐人在实践中发现在创作律诗时用韵太窄,才允许邻韵“同用”。但是邻韵同押后按照《切韵》来衡量许多唐代律诗是出韵的。

到了宋代,宋人研究了唐代律诗邻韵同押之后,为了使唐代律诗不再出韵而有规律可寻,又考虑到以前的《切韵》韵部太多,不利于诗词创作,才把一些韵部合并,并结合比较常见的唐代律诗邻韵同押的情况,编撰了平水韵。平水韵创立后,原本许多按照《切韵》出韵的唐代律诗按照《平水韵》来衡量就不再出韵。

正因为她是总结了唐代律诗的邻韵同押情况而编撰的,才使得她的韵部分布如一些专家指出的分布不合理。但她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她的诞生使得唐代律诗更加完美。

同期虽有《广韵》诞生,但是《广韵》的韵部比《切韵》还要多,并且对唐诗用韵情况也不具备概括性,所以才没有被官方采用。而平水韵因其对唐代律诗的邻韵通押情况总结概括得很成功才被官方采用,传承至今。

所以说,平水韵的诞生,奠定了近体诗能够得以持续传承的基础,意义非常重大,她的历史地位是不容抹杀的。她将永远地根植在我们华夏儿女的心中,永垂青史,永放光芒。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10-13 07: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龟背图》丁泽 状元帖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这是押什么韵?

点评

唐代是一个从古风到律诗的形成期,“邻韵同押”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对用韵没有做严苛的规定。《平水韵》只能对唐代律诗中普遍的“邻韵同押”作概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概全所有唐代的律诗。具体到每一个字应该归到哪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13 08:5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大作看,唐朝实行的就是“双轨制”

点评

所以说,平水韵不是宋人头脑发热随意编撰的,他主要是在概括唐人的用韵情况。他们难道不知平水韵的韵部分布不合理吗?他们肯定知道。但是唐人的“邻韵同押”的现象已经即成事实,才不得已来编撰了这部《平水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2: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3 13:24 编辑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3 08:53
根据大作看,唐朝实行的就是“双轨制”


所以说,平水韵不是宋人头脑发热随意编撰的,他主要是在概括唐人的用韵情况。他们难道不知平水韵的韵部分布不合理吗?他们肯定知道。但是唐人的“邻韵同押”的现象已经即成事实,才不得已来编撰了这部《平水韵》。

古人在制定“礼制”的时候都会照顾到中华的传承,所以他的韵部分布不合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就是为了概括唐代因“邻韵同押”而出韵的现象。

他们制定这些“诗礼”都不是自私地从本朝和音律完美、韵部合理的角度来制定,都是要照顾到传承。我们现在有的人鼓吹要废除平水韵,全部用新韵,甚至格律也要废除。这到是省事了,创作起来也方便了,可是他割裂了同古诗的联系。

大家都去写现代自由体不是更省事?那还体现什么中华诗词所特有的韵律美呀?

宋代较之唐代因长期国家分裂、民族人口迁徙,国都南迁。宋人意识到汉字的读音肯定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不标注读音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所以不能读出古音也不是要废除平水韵的理由,平水韵的平仄大致和今声相符,我们用今声来朗读并不违背《平水韵》编撰者的初衷。

感谢先生阅读。

点评

谢谢如观老师!请问有人说平水韵在以前并未得到过应用,是事实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4: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2: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先生阅读,向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3 13:29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07:13
《龟背图》丁泽 状元帖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 ...


唐代是一个从古风到律诗的形成期,“邻韵同押”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对用韵没有做严苛的规定。《平水韵》只能对唐代律诗中普遍的“邻韵同押”作概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概全所有唐代的律诗。具体到每一个字应该归到哪个韵部,只能选择唐代律诗中最普遍地存在的一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照顾一些个例。也就是说通过《平水韵》的制定,最大限度地使唐代律诗合韵,以此为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3 13: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佩文诗韵看平水韵收字并不全,有不少多音字并没有收全。比如仄声探,平声尚,七虞浮,应该补入。

点评

既然我们认定《平水韵》主要是为了概括和规范唐代律诗的用韵的情况而制定的,那我们就要看看那些没有被收录的多音字是否在唐代律诗中(并且要按照律诗的格律和用韵要求来推演衡量)是否出现过,如果没有出现过最好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4: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3 13:47 编辑

唐代主要尊崇道(玄)教,唐风唐律较之很多朝代都要宽松。但是到了宋朝,程朱理学兴起,礼制趋于严苛。

宋人看到了唐代律诗的用韵不严谨,才制定了这部《平水韵》。规定用《平水韵》来创作律诗也是礼制的组成部分而被传承了下来。平水韵与近体诗是中华诗词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3 14:4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13:18
从佩文诗韵看平水韵收字并不全,有不少多音字并没有收全。比如仄声探,平声尚,七虞浮,应该补入。 ...

既然我们认定《平水韵》主要是为了概括唐代律诗的用韵情况而制定的,那我们就要看看那些没有被收录的多音字在唐代律诗中(并且要按照律诗的格律和用韵要求来推演衡量)是否出现过,如果没有出现过最好不要收录进去,如果出现过可以考虑补录。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才是尊重编撰者的初衷。在是否补录上这个问题上也一定要慎重,宁可不补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13 14:2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3 12:56
所以说,平水韵不是宋人头脑发热随意编撰的,他主要是在概括唐人的用韵情况。他们难道不知平水韵的韵部分 ...

谢谢如观老师!请问有人说平水韵在以前并未得到过应用,是事实吗?

点评

我们费那么大气力创作律诗的目的是什么?律诗的要素是什么?对仗工整,平仄变换有序,韵脚规范。 平水韵的编撰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唐代律诗因“邻韵同押”而导致的韵脚不规范这一缺陷。用平水韵创作的近体诗的“古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8: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3 18:09 编辑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3 14:20
谢谢如观老师!请问有人说平水韵在以前并未得到过应用,是事实吗?


我们费那么大气力创作律诗的目的是什么?律诗的要素是什么?对仗工整,平仄变换有序,韵脚规范。

平水韵的编撰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唐代律诗因“邻韵同押”而导致的韵脚不规范这一缺陷。用平水韵创作的近体诗的“古音”虽然失传了,但是我们今韵仍然存在平仄四声,并且平水韵与今韵的平仄四声也大致吻合,我们用今声来朗读仍然可以体会到他的韵律美,这就足够了。

为什么很多专家学者非要纠缠在“古音”失传这一点上从而鼓吹废除平水韵呢?我们的汉字其实很多“古义”也都失传了,难道因为这个我们就不用学习古文了?

可以告诉诗友,我们汉字的很多“古义”其实都已经失传,特别是汉字的许多会意功能,现代人早就体会不到了。随着时代变迁早就失传。我们要想学怎么办?到佛门中去学。佛门相对于外界一个较封闭的地方,很多佛经我们从字面上去读是领悟不到他的真义的。

宋人知道这一点:字音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所以他才没有标注读音。一般“礼制”的创立时都要考虑到如何传世这个因素。


点评

谢谢!有人说平水韵没得到过应用,可能是指平水韵韵典以前没有人遵守过,那么,民国前的人们写诗,用得到底是什么韵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13 18: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3 18:07
我们费那么大气力创作律诗的目的是什么?律诗的要素是什么?对仗工整,平仄变换有序,韵脚规范。

平水韵 ...

谢谢!有人说平水韵没得到过应用,可能是指平水韵韵典以前没有人遵守过,那么,民国前的人们写诗,用得到底是什么韵典?

点评

没有啊,平水韵的传承从来没有间断过,宋朝以后在元代,只有《元曲》才押《中原音韵》,写律诗还是要押平水韵的,明朝虽然官方公布了《洪武正韵》,但在民间基本上还是使用平水韵,清朝更是于官方宣布恢复《平水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9:18
有人说平水韵没得到过应用, -----有人搞笑你也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3 18: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13 18:57 编辑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3 18:23
谢谢!有人说平水韵没得到过应用,可能是指平水韵韵典以前没有人遵守过,那么,民国前的人们写诗,用得到 ...

有人说平水韵没得到过应用,
-----有人搞笑你也信?有人还说杜甫登高不是诗呢~~

点评

可有证据?《登高》是不是诗,就要看评价者对诗的定义了。  发表于 2016-10-13 1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9: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3 18:23
谢谢!有人说平水韵没得到过应用,可能是指平水韵韵典以前没有人遵守过,那么,民国前的人们写诗,用得到 ...

没有啊,平水韵的传承从来没有间断过,宋朝以后在元代,只有《元曲》才押《中原音韵》,写律诗还是要押平水韵的,明朝虽然官方公布了《洪武正韵》,但在民间基本上还是使用平水韵,清朝更是于官方宣布恢复《平水韵》。

关于诗韵变革其实明朝就已经作了尝试,但是他的尝试被证明是失败的,民间不愿遵守,只是为了应付科考才去学《洪武正韵》。这就说明了人们的“唐诗情节”早就难以割舍。

点评

这样看来,反对平水韵的人不惜公然否认事实。呵呵  发表于 2016-10-13 1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4 17: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麼元曲之中原音韻--國語--普通話,是又一個里程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4 17: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原音韻的參照是元大都音,創造了元曲的輝煌國語--普通話參照是京唐音一脈相承。

僅強調詩詞,忽略“曲”,就是一種偏頗。再強調平水音,更不完整、完全的作學問。

点评

我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先把律诗的用韵问题搞清楚,还没有评价到词和曲,要一个一个地去梳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4 1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9: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16-10-14 17:33
中原音韻的參照是元大都音,創造了元曲的輝煌;國語--普通話參照是京唐音,一脈相承。
僅強調詩詞,忽略“ ...

我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先把律诗的用韵问题搞清楚,还没有评价到词和曲,要一个一个地去梳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9: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10-14 11:05
平水韵只是对《切韵》,《唐韵》进行归并而不是重新编修,平水韵与唐诗用韵基本相符,后人学写唐诗,仅依据 ...

感谢林先生阅读,向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5 08: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16-10-14 17:27
那麼元曲之中原音韻--國語--普通話,是又一個里程碑。

是的。曲是用来唱的。为了唱的方便,将入声派作三声(将入声音拉长也就不是入声了),而写诗在元时,也还是用诗韵的。平水有不合理的地方,是韵部合并的不尽合理,如九佳、十灰、十三元等。这点确是需要注意的。

点评

韵搞一百多部,繁琐不合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04: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883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10
贡献
9215
金钱
1373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23 04: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5 08:37
是的。曲是用来唱的。为了唱的方便,将入声派作三声(将入声音拉长也就不是入声了),而写诗在元时,也还 ...

韵搞一百多部,繁琐不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23 09: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16-10-23 04:46
韵搞一百多部,繁琐不合理。

押韵从宽,唐时就有了。用词韵看看,除去入声五部,只有十四韵部呢。我喜欢用词韵,即有押韵宽的方便,同时也将写诗与写词的押韵统一了起来。呵呵。遥握。

点评

不主张写律诗押词韵,因为平水韵的编撰目的主要是规范用韵的,根据此原理如要押词韵会导致律诗韵脚重新归于混乱。所以我们应该自觉地遵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3 16: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6: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23 09:12
押韵从宽,唐时就有了。用词韵看看,除去入声五部,只有十四韵部呢。我喜欢用词韵,即有押韵宽的方便,同 ...

不主张写律诗押词韵,因为平水韵的编撰目的主要是规范用韵的,根据此原理如要押词韵会导致律诗韵脚重新归于混乱。所以我们应该自觉地遵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23 16: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23 16:49
不主张写律诗押词韵,因为平水韵的编撰目的主要是规范用韵的,根据此原理如要押词韵会导致律诗韵脚重新归 ...

呵呵。纯碎于理论探讨。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17: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