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1|回复: 21

今人的近体诗为沈宋定型说是没有根据的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27 08: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人的近体诗为沈宋定型说是没有根据的

    《唐书》记载沈佺期、宋之问主张的一种诗体为“约句准篇,迴忌声病”,即提倡永明体的一种:句为五言,篇为八句。句讲四声,句间粘对。提倡而已,并非将近体诗定型为唯一的格式。排律不准篇,折腰不粘句,这在沈、宋自己的诗中也是多的。
    其次是押韵。沈宋二人的押韵倒是和永明体的押韵绝对一样,即当时的江东韵。可见当时的考官许敬宗等的“奏合而用之”,是有其具体的韵表的。
    至于七言近体诗的形成,只是当时人们喜不喜欢的问题,而不是创作有多难的问题。会五言自然就会七言,唐人的脑子不至于在五言前面加两个字都要格外去“众多诗人集体创造!”七言的推广倒是与武则天的个人愛好分不开的,这可能与女人喜欢繁琐细腻有关,七言更有利于装进更多的内容。
    而官方的试帖诗则不论是否相粘,是否八句,句间相粘与否由人自定,准篇与否因时而定,并没有什么永久的定型。既然科考都无定型,那么民间就更不可能定型,只是人们爱好平仄相间,句间粘对,准篇八句因而形成趋势罢了。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10-27 09:07: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人的近体诗为沈宋定型说
……
沈宋定型说自唐代就有了,并非是今人的说法。

点评

【沈宋定型说自唐代就有了】,可有相对合理的史料证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7 0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10-27 09: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27 09:07
今人的近体诗为沈宋定型说
……
沈宋定型说自唐代就有了,并非是今人的说法。 ...

【沈宋定型说自唐代就有了】,可有相对合理的史料证明?

点评

唐代有关文献资料不少,你研究了几年不知道是说不过去的,不知你说的“合理的史料”指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7 0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10-27 09:5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27 09:20
【沈宋定型说自唐代就有了】,可有相对合理的史料证明?

唐代有关文献资料不少,你研究了几年不知道是说不过去的,不知你说的“合理的史料”指什么?

点评

三羊的确没有看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7 1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27 10: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排律不准篇,折腰不粘句,这在沈、宋自己的诗中也是多的。
-----多到什么程度?瞎说一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27 11: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沈佺期对七律定型的贡献:
对七律贡献最大的是沈佺期和苏颋等人。
一、        沈佺期七律15首,失粘1首(龙池篇)
二、        苏颋13首,全粘式合律
三、        宋之问平韵6首,合律3首
四、        苏味道1首(648—705)合律
五、        崔融1首,(653-706)合律
六、        韦元旦5首合律
七、        李適5首合律
八、        杜审言3首,2首合律
九、        阎朝隐2首(1首失粘)
十、        刘宪4首(2首失粘)
十一、        李峤5首,合律5首
十二、        徐彦伯2首(1首失粘)
十三、        崔日用4首(全粘)
十四、        李显2首合律1首失对1首
十五、        张昌宗1首(失粘)
十六、        武三思1首(失粘)
十七、        崔湜1首(失粘)
十八、        张说(667—730)12首,合律
合计83首。合70首。粘式合格率占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27 11: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宋对五律定型的贡献:
1,杜审言(约645-约708) 28首,1首失对 ,                           96%
2,沈佺期(约656-约714)五言八句平韵70首 ,七首失粘,     90%
3,宋之问(656年~712)平韵五律90首9首失粘失对。              90%
4,张九龄(678年-740年)87首,9首失粘,合律                      90%。(盛唐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10-27 11: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27 09:58
唐代有关文献资料不少,你研究了几年不知道是说不过去的,不知你说的“合理的史料”指什么? ...

三羊的确没有看到

点评

唐代主要有这么几条沈宋创立律诗的说法: 对他们的这一历史功绩,前人作了充分的肯定。独孤及《皇甫公集序》认为“至沈詹事、宋老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7 1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27 11: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宋的合格律诗在同时代人中是最多的。而且从他们开始几乎所有的诗人的律诗皆以合格律诗(粘式律)为主了。所以从当时到现在无不承认是他们定型了律诗。作品摆在那儿,并非谁吹捧起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10-27 12:4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27 11:47
三羊的确没有看到

唐代主要有这么几条沈宋创立律诗的说法:
对他们的这一历史功绩,前人作了充分的肯定。独孤及《皇甫公集序》认为“至沈詹事、宋老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也指出:“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当然,更经常地为后人所引灵的还是《新唐书宋之问传》中的一段文字:“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尾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点评

三羊评论: 【沈詹事、宋考功】,【沈宋之流】,【之问佺期】,【宋之问、沉佺期】等,无非就是一个用人名代称时间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7 13:43
宋考功。属对精密  发表于 2016-10-27 1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10-27 13: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27 12:42
唐代主要有这么几条沈宋创立律诗的说法:
对他们的这一历史功绩,前人作了充分的肯定。独孤及《皇甫公集 ...

三羊评论:
【沈詹事、宋考功】,【沈宋之流】,【之问佺期】,【宋之问、沉佺期】等,无非就是一个用人名代称时间的问题。

点评

那怎么不命名【金詹事、羊考功】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7 1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27 13: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27 13:43
三羊评论:
【沈詹事、宋考功】,【沈宋之流】,【之问佺期】,【宋之问、沉佺期】等,无非就是一个用人 ...

那怎么不命名【金詹事、羊考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4: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引证说的,无非是沈宋自己偏爱提倡的一种形式罢了, 找不出他们定型的依据和使用权力定型的必要。李白尚且两首七律失粘;杜甫还有自创吴体。历史上的折腰体、“飞雁出群飞雁入群”还少吗?

点评

关于【近体诗沈宋定型问题】的文章,无不提及元兢的【换头】理论,不研究元兢,而研究沈宋,研究的方向路线,的确是从【头】就错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7 15: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10-27 15: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27 14:27
北山引证说的,无非是沈宋自己偏爱提倡的一种形式罢了, 找不出他们定型的依据和使用权力定型的必要。李白 ...

关于【近体诗沈宋定型问题】的文章,无不提及元兢的【换头】理论,不研究元兢,而研究沈宋,研究的方向路线,的确是从【头】就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7: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永明体中的合符粘对者,无不是换头的,沈宋选择这一种形式提倡推广,与元兢理论相同,但找不到沈宋采纳元兢理论而定型的依据。

点评

金筑子的如此说法,不尽周严。永明体与近体诗的声律,是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两套声律体系。单从换头诗来说,仄韵诗可以存在搭接现象,平韵诗绝不存在搭接现象。为什么说【平韵换头诗绝不存在搭接现象】呢?主要在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7 1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6-10-27 19: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27 17:51
在永明体中的合符粘对者,无不是换头的,沈宋选择这一种形式提倡推广,与元兢理论相同,但找不到沈宋采纳元 ...

金筑子的如此说法,不尽周严。永明体与近体诗的声律,是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两套声律体系。单从换头诗来说,仄韵诗可以存在搭接现象,平韵诗绝不存在搭接现象。为什么说【平韵换头诗绝不存在搭接现象】呢?主要在于二五同平句。【二五同平不为病】,不是六朝沈约理论,而是唐朝元兢理论。依据平韵诗来说,二五同平句,元兢换头术的基础,没有【二五同平句】,就没有【元兢换头术】;使用【元兢换头术】,必用【二五同平句】。二五同平句,是近体诗的【绿灯】,是永明体的【红灯】。依照金筑子的说法,近体诗的声律,岂不与永明体的声律彼此不分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7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