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6

今人的近体诗为沈宋定型说是没有根据的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27 08: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人的近体诗为沈宋定型说是没有根据的

    《唐书》记载沈佺期、宋之问主张的一种诗体为“约句准篇,迴忌声病”,即提倡永明体的一种:句为五言,篇为八句。句讲四声,句间粘对。提倡而已,并非将近体诗定型为唯一的格式。排律不准篇,折腰不粘句,这在沈、宋自己的诗中也是多的。
    其次是押韵。沈宋二人的押韵倒是和永明体的押韵绝对一样,即当时的江东韵。可见当时的考官许敬宗等的“奏合而用之”,是有其具体的韵表的。
    至于七言近体诗的形成,只是当时人们喜不喜欢的问题,而不是创作有多难的问题。会五言自然就会七言,唐人的脑子不至于在五言前面加两个字都要格外去“众多诗人集体创造!”七言的推广倒是与武则天的个人愛好分不开的,这可能与女人喜欢繁琐细腻有关,七言更有利于装进更多的内容。
    而官方的试帖诗则不论是否相粘,是否八句,句间相粘与否由人自定,准篇与否因时而定,并没有什么永久的定型。既然科考都无定型,那么民间就更不可能定型,只是人们爱好平仄相间,句间粘对,准篇八句因而形成趋势罢了。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27 12: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排律不准篇,折腰不粘句,这在沈、宋自己的诗中也是多的。
今人的近体诗为沈宋定型说是没有根据的
------------你这些说法才是没有根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4: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引证说的,无非是沈宋自己偏爱提倡的一种形式罢了, 找不出他们定型的依据和使用权力定型的必要。李白尚且两首七律失粘;杜甫还有自创吴体。历史上的折腰体、“飞雁出群飞雁入群”还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32

帖子

5762

积分

金牌会员

一壶诗梦常务管理

Rank: 5Rank: 5

威望
836
贡献
1137
金钱
2621
发表于 2016-10-27 15: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宋稍前,还有文章四友,其中李峤、杜审言,不能忽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7: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永明体中的合符粘对者,无不是换头的,沈宋选择这一种形式提倡推广,与元兢理论相同,但找不到沈宋采纳元兢理论而定型的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32

帖子

5762

积分

金牌会员

一壶诗梦常务管理

Rank: 5Rank: 5

威望
836
贡献
1137
金钱
2621
发表于 2016-10-27 18: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有一篇论文:《初唐宫廷诗风与四友诗歌——兼论近体诗成熟定型》,有一些考证,谈到沈宋之前,四友对近体诗成熟定型的贡献,可以参考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32

帖子

5762

积分

金牌会员

一壶诗梦常务管理

Rank: 5Rank: 5

威望
836
贡献
1137
金钱
2621
发表于 2016-10-27 18: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的结尾,总结的比较特别,还算客观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7 0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