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苇一苇 于 2014-10-9 09:57 编辑
【多丽】
序:近来读诵《姜白石词》,仰慕其人,想象一生,遂赋一则云。
舍家贫,闹红一舸纶巾。
石湖仙、翩然引去,半面曾记冰轮。
倚红莲、浑然都醉,数青盖、老去犹春。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信乎赵宋获真麟。
甚可惜、牧之三世,俯仰入蓬门。
曾记共、维舟试望,抱影销魂。
想桃根、当时唤渡,至今双桨难循。 最无情、暗啼杜宇,未解恨、屈就红尘。 平甫随来,稼轩唱和,如何无赖卜相邻。 扬州梦、合肥巷陌,恻恻眼前樽。 千载后、小子想象,可以归云?
小墨的这首比之前的那几个金缕我感觉大有进步,之前是就事说事的阐述为主,这篇里多了很多演绎。看来对那雅化虚化和融化的问题至少是研究了滴。 本词属于借用白石自己的句子,去演绎了白石的一生。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有点类似于集句的写法。 比较典型的,如闹红一舸、老鱼吹浪取自于念奴娇,牧之三世化自于鹧鸪天,抱影销魂取自于一萼红,维舟试望取自自度曲惜红衣等等,连个结句,都不放过,摘用姑苏怀古里的句子,还有一些老去犹春之类的典故,算是个白石专项集句篇。亏你想得出来,还是蛮有创意的。 由于是个集句的作品,本人不敢妄评字词,仅说一些对这篇在写作上的看法。 白石的一生,其实还是坎坷居多,年轻时完全不是个科举的料子,四次都名落孙山,但并不耽误他在诗词上的造诣。而他的诗词,和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所以我说啊,诗词很多都是编小说一样的给编出来的,现代诗词人通常会说艺术高于生活却来源于生活,但我认为不是,至少不全是,生活的影子是有一些的,但百分之八十还得靠加工。 他一生中有几个重要的特点,如果不是去理想化地写传奇文学的话,我认为应该表现出来。 一是寒门出身,科举不第。 二是一生中受接济的成分比较多,而自己并没有太大的谋生能力(怎么想着有点像现代的顾城),平生的游历比较多。 三是才华横溢,颇受当代名家赏识,如范成大,杨万里等,而他自己的造诣,也并不比他们差。 四是老来无依,靠朋友的捐助才得安葬。 第五个是个比较大的特点,比较多情,我记得是在安徽还是哪,他游历的过程中认识了个女的,据说他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与那女子的事情。当然,没仔细去研究过,你有兴趣可以去考究一下。 以上那五点,大概是一个真实版的姜夔,你的这篇作品中,部分提到了一些,比如开局的舍家贫,合肥巷陌相必是说他在安徽的那段情的,又比如屈就红尘等等,但通读下来,怎么感觉还是和原版的姜夔差距不小呢。大概的原因是你多用他的句子,有些不一定好用,所以我读了之后就类似于看到了一个“姜夔传奇”或戏说版的姜夔了,就和电视剧里乾隆下江南那个味道差不多。 至于好或不好,我说不上,因为自己没有用集句的方式这么写过,也没有相应的经验。当随便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