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时人尚明 于 2016-12-18 00:17 编辑
君 子 之 学 作者·荀卿
编者按:此文摘引自《荀子·劝学篇》,旨在论述何谓君子之学。开篇以一组排比句阐述了君子之学。继而以小人之学反衬。然后经过对比,揭示君子之学在乎美化自身,提高修养。随后,以回答问题的不同表现加以比对,突出了君子之学的效果。文章说理全面而充分,有力地支持中心论点--君子之学。
【原 文】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人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译 文】
君子求学问,从耳朵进去,牢记在心,表现在行为,体现在举止:说话语意要精微,举止行动要文雅。都可以让人当做榜样。小人求学问,从耳朵进去,从口中出来,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古时求学的人是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现在求学的人是为取悦于他人。君子求学问,是为了使自己具有美好的品德;小人求学问,是为了取悦于人,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说别人没有问就告诉别人叫做心浮气躁,别人问了一个方面而回答了两个方面叫做唠叨烦杂。心气浮躁是不对的;唠叨烦杂是不对的;君子回答请问学业的人,如声音之回响,问一答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