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阁赋 (以“既成丽阁,不负天心”为韵) 作者:马建勋 盛景难穷,天心罔既(1)。尝依衡浦之云飞,岂负泉峰之霞蔚。八景传之曙照,东望霞标(2);一城盛以文翰,南遗韵味。林泉藏梦于丹青,日月织光于经纬。水肤山骨,仁智可集;斗采星明,清华长汇。 于是云峰之上,危阁而成。耀三光于胜境,凝万众之乡情。慕尚古风,访崇阿之缥缈;流芳故事,识仙界之峥嵘。乃骛高远,庆升平。藉天开之云驿,接旭灿于霞甍。势夺清虚,可纵天龙而奋鬣;山钟灵秀,时闻紫凤之幽鸣。 尔其灼金碧其华,焕堂皇之丽。藻采饰之虹斓,明霞铺以天霁。环簇莲峰,或摩穹际。凭石阑而披阅,气象万千;步玉砌而殊惊,风光次第。如之天阙,曦影无双;必是名楼,倩姿谁媲? 遂而步云梯,登高阁。已辞青鸟之邀,专赴紫微之约。既已闻莺,犹期乘鹤。流光照壁,恍衣天锦之装;炫彩飞檐,如翘春花之萼。于心千结,岂忘由衷;放眼一收,即丰所获。以粉黛之重重,融岚林之漠漠。 江山如画,唯观之世泰风清;肝胆成诗,乃蕴于乾华坤魄。 况乎以盛世而为然,此风情岂言不?群贤毕至,若聚兰亭之依稀;黎庶咸游,如逢瑶池之仿佛。攘攘云集,喧喧鼎沸。纷呈瑞色而盈,遍洒春风而拂。雅集珠履三千,皆待奇观一乞。普泽广众,欢洽三湘;上顺天心,和谐万物。 如是风月留情,沧桑怎负?残垣曾暗苔痕,新阁同春花树(3)。且翰墨遗,文华吐。授学故里,盖卿绽之书香;传教鹅湖,习隐培于兰圃(4)。才高继圣,蕴藉经纶;文耀献生,叹服齐鲁(5)。至于犹忆前尘沥血,战乱几经;翻读史海惊涛,仁人无数。天阁既成,壮魂可铸。共初旭之升华,伴明霞而漫舞。 故而开胜景,映昊天。独秀泉峰之上,侧依日影之边。眺印山而逸兴,绾西江而结缘(6)。此日高标,已成之夙愿;他年化治,当见其灿然。毓秀人文,堪吟杰作;泽霖德道,再赋新篇。纵览常宁之胜概,激扬大气于方圆。 复若欲举鸿鹄之志,有容海岳之心。待上层楼,聆听天地;登临极顶,贯越古今。魂凝进取之风,可及康衢;人尚攀登之勇,必候佳音。精神永葆,梦想追寻。共赴光明之所向,同迎灿烂之来临。 (全文673字,依《平水韵》) 注释: (1) 罔既:不尽之意。 (2) 泉峰曙照——为常宁八景之一。 (3) 泉峰旧有天心阁,曾毁于战乱,残址犹在。 (4) 袭盖卿,南宋学者,湖南常宁人。从师朱熹,后被贬回乡开馆授徒,开常宁学院之先河。王居仁,理学大家,湖南常宁人。开办鹅湖书院,人称“习隐先生”。 (5) 李继圣,常宁人,清朝著名诗人。段献生,常宁人,清朝著名学者。曾监考山东,以学识折服山东诸生。 (6) 印山、西江皆是常宁著名风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