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2|回复: 17

关于“集句” ,给诗词大会挑个错......(裴涛)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7-2-10 08: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大会其实应该叫“背诗大会”。我看了两期,基本上没有脱离高考划出来的诗词的范畴。不能说没用,至少以一身传统文化的行头,引发了群众的观赏欲,提高了收视率。


一直很担心不懂诗词的郦波和蒙曼会出漏子,因为他俩主要依赖于文学常识和一点俏皮话来做评委。当然,王立群先生也好不到哪儿去,他的主攻专业在史不在诗。康震先生不熟悉,从资料来看,偏重于研究。


现在古典文学最大的弊病,在于研究者对于创作极度外行,主要是研究诗词文化、很多更是研究“对文化的研究”。


比如研究李白杜甫,大多是研究前人怎么研究李白杜甫,研究李白杜甫哪年生哪年死哪年在哪里写了哪首诗,研究李白杜甫的朋友是哪些人做了哪些事,研究现在哪些学者怎么研究李白杜甫的,研究李白杜甫的研究者分了哪些派别出了哪些著作都有什么特点等等。


一口口剩饭吃下去,距离李白杜甫的诗本身越来越远。


你见过大厨出书,讲烹饪头头是道,但不会做菜吗?


各大高校的古典文学尤其是诗学,基本上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不出所料,郦波一时兴起(估计也是准备了很久,毕竟从他微博来看,他弄清楚平仄关系至少用了两年),做了一个苏轼的集句。


做做评委可以,千万不要出手,否则就露馅了。


他的集句是这样的:

人间有味

照水红蕖细细

长恨身非有,

心安处


集句,是诗词文化中的一门技艺。本意是将不同人的诗词作品里的句子,按照严格的格律规则,重新组合,形成一首新的作品。


这种技法对使用者要求极高。有些集句,因为失去了上下文的连贯而失去了灵魂;但对于高手而言,巧妙的安排,赋予了新意,能够巧夺造化之工。


挑个错,问题有哪些:


1、自有格律以来,古往今来的绝句,第一句不是仄声字结尾,都是要押韵的。能从数以百万千万计的绝句里找出来一首第一句不押韵的吗?找不到的(整首诗压仄韵的除外)。作为诗词大会的评委,这样的常识没有,令人遗憾。这个常识,相当于最高司令问:太阳都会出现在白天吗?郦波答:有一天不是。


2、二十八个字,除了必须重复的,比如“细细香”,还出现了两个“是”,两个“吾”,两个“此”。哪个诗人词人这么干过?除非是特别有意为之。诗词是一门讲究凝炼的艺术。


3、平仄还是出了问题。“长恨此身非吾有”的平仄不对。因为是苏轼的原作,一查就知道,原文是“长恨此身非我有”。吾字是平声,我字是仄声。苏轼的平仄没错,郦波搞错了。


4、四句话,欢字没押韵。押韵的两个字,一个字是“香”,一个字是“乡”。郦波挑出苏轼两首诗里的这两句来押韵,苏轼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这叫撞韵。就跟我们撞衫一样,女士都不喜欢。诗人也不喜欢撞韵。两个读音一摸一样,没有变化,极其死板。


5、这首诗所集的四句,没有关联性。尤其是第二句,在整首诗里完全不知所云。当然,这属于意思连贯的范畴。虽然也很基础,但对于郦波而言,显然难度大了一点,也就不苛求了。


作者也有一首集句,写于一位官员失势后:有人高兴,有人悲哀。山雨欲来,群情不定。用当事人的视角,一定是悔不当初。


几家欢乐几家愁,(宋 无名氏)

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

说尽心中无限事,(唐 白居易)

悔教夫婿觅封侯。(唐 王昌龄)


“几家欢乐几家愁”,出自宋末、元初一首无名氏的诗。原文是:“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说的是乱世之际,漂泊离乱的痛苦。


“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唐代诗人许浑《咸阳城晚眺》。原文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用风雨比喻将要到来的大事件,压抑、沉寂,足以动摇人心。


“说尽心中无限事”,出自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用琴声将心中的惆怅遗憾低诉。


“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王昌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名《闺怨》,写春风浩荡里登楼远眺的女子,看不到归人,看到了道边的杨柳,由此勾起情思:柳树又绿,情人未归,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相比之下,为功名利禄而远行的夫婿,辜负了春光也辜负了自己。


看着镜头里郦波教授一脸乐呵呵的样子,真让人感觉国学式微了……复兴传统文化,先得让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专业一点。


刚刚看到康震教授在诗词大会落幕时,所作的七绝:

大江东月,

古韵新菲。

天地广,

一代风流唱晖。


在高大上的央视舞台,面对众多的诗词爱好者与观众,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俨然是诗词权威的康震,露了败笔。


这首绝句平仄有误,粘对有失,语句不通,诗味全无。与他之前在屏幕上朗诵点评的优美诗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可能会有朋友觉得我干嘛要来揪些小的细节。我怕我不说话,会让人觉得,诗词本就该是他们口里的样子……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10 09: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郦波先生-----确实不以诗词见长。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10 15: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集句,如果是绝句,难度还不能算是很大,律句就确实比较麻烦了。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0 15: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有道理。这两首绝句不如不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发表于 2017-2-10 17: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几个评委以及主持人的诗词水平其实就是当今中国诗词界的缩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0 17: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2-10 17:11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几个评委以及主持人的诗词水平其实就是当今中国诗词界的缩影。 ...

胡说。康震的诗是你所谓的“匠人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发表于 2017-2-10 18: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0 17:50
胡说。康震的诗是你所谓的“匠人体”吗?

连人家的临帖都没还看明白,就胡乱冒泡,这是你的一贯作风吧?
康震的那几句怎会是匠人体呢?显然是跟你一样蹩脚的老高体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0 18: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2-10 17:11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几个评委以及主持人的诗词水平其实就是当今中国诗词界的缩影。 ...

本帖最后由 征服 于 2017-1-25 12:40 编辑
当今诗界究竟是谁人之天下
      当今诗界究竟是谁人之天下?这是当下任何一个富于良知的诗者都无法回避、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欲入诗门,欲图变革,欲圆诗梦,当首先认清这一问题。
      窃以为,总体而言,当今诗界实乃匠人、老干、匠人兼老干之天下,而诗人则基本上被摒于各大诗词中央和各大诗词方面军“一百单八将”之外。相应地,当下所谓诗作则以匠人体、老干体为主导。
     此乃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诗界之主流。
--------以匠人体、老干体为主导,这就是吟者的结论。注意:首列“匠人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0 18: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10 19:01 编辑

吟者对“匠人体”的定义:


西河之子先生临帖交流说:
新年问好!不知匠人体的特征是什么?

笔者答曰:
  楼主| 发表于 1 秒前 | 只看该作者
西河之子 发表于 2017-2-2 16:44
新年问好!不知匠人体的特征是什么?

呵呵,特征多啦,诸如情未动于衷而句稳律工、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以说理为诗、以舞文弄墨为能事、以胡诌八咧为雅事、以玩诗弄韵为乐事等等,皆属匠人及其匠人体之特征......然而归根结底,匠人体最为本质的特征乃是薄情——可薄到无。
匠人体看上去像诗,其实不是。纵然很像,仍然不是。因为匠人体从根本上违背了诗乃心声、无情则无诗这一基本诗理。
搜狗截图17年02月10日1901_1.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0 18: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2-10 18:00
连人家的临帖都没还看明白,就胡乱冒泡,这是你的一贯作风吧?
康震的那几句怎会是匠人体呢?显然是跟你 ...

康震教授在诗词大会落幕时,所作的七绝:
大江东去流日月,
古韵新妍竟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
一代风流唱春晖。

------请你看看:这首诗是“句稳律工”的“匠人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93

帖子

11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9
贡献
342
金钱
408
发表于 2017-2-10 19: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0 18:59
康震教授在诗词大会落幕时,所作的七绝:
大江东去流日月,
古韵新妍竟芳菲。

这样的“匠人”为自己做一条四脚凳也成了三脚翘摆不平,连担着请他干活的客户也成了冤大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发表于 2017-2-10 20: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0 18:59
康震教授在诗词大会落幕时,所作的七绝:
大江东去流日月,
古韵新妍竟芳菲。

我7楼的临帖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你还在10楼明知故问,是想凑帖量吗?
7楼原帖依样复制如下,你再好好看看清楚:
连人家的临帖都没还看明白,就胡乱冒泡,这是你的一贯作风吧?
康震的那几句怎会是匠人体呢?显然是跟你一样蹩脚的老干体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93

帖子

11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9
贡献
342
金钱
408
发表于 2017-2-10 22: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2-10 20:31
我7楼的临帖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你还在10楼明知故问,是想凑帖量吗?
7楼原帖依样复制如下,你再好好看 ...

一个薄情——可薄到无,一个寡味——可寡到无。


——不知康震这首“诗”是“薄情”还是“寡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发表于 2017-2-10 22: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事生非 发表于 2017-2-10 22:06
一个薄情——可薄到无,一个寡味——可寡到无。

寡味是肯定的,却不属典型的老干体,至于是否真情,那要知人论世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87

帖子

4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5
贡献
94
金钱
158
发表于 2017-2-10 23: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2-10 17:11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几个评委以及主持人的诗词水平其实就是当今中国诗词界的缩影。 ...

诗词评论领域大抵如此,创作领域则相对好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10 23: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后应有中华诗词学会的专家参加,估计评委诗作水平不会闹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07: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0 23:15
今后应有中华诗词学会的专家参加,估计评委诗作水平不会闹笑话。

我个人觉得,诗词应该是小众化的,不易普及。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2-15 06:3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段评论:“我对前面所说的《诗词大会》上的几位嘉宾,在《百家讲坛》上也看过他们的很少几期节目。可能是前面两三年听了大家们的演讲,把口味吊起来了,再听水平一般一点的就有一点乏味,真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了。一个演讲者,如果是真正的研究者,知道得多,讲起来有底气,听客是能够听出来的,如果一味卖弄,“巧言令色”,听众也是能够辨别出来的。很遗憾,电视台喜欢的是“巧言令色”,他们走的不是正经的逐步提高受众科学文化水平之路而是走娱乐节目的道路。他们培育了若干戴着专家帽子的娱乐明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2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