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6
威望522
金钱1840
贡献1101
高级会员

威望- 522 点
贡献- 1101 次
金钱- 1840 枚
|
本帖最后由 上官亲民 于 2018-10-18 13:14 编辑
陈人早想祭仁宗,
哲子今来属顺承。
敏丽蝶儿从见逐,
直追跟到永昭陵。
注:
永昭陵,位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境内,嵩山北麓与洛河间丘陵和平地上。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升王。 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元天圣。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间,与西夏和议,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史称“庆历和议”,从而赢得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接着,与辽国和议,以增加岁币为条件,维持澶渊之盟,史称“重熙增币”,这也是辽宋之间维持百年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国家长期和平,国泰民安,宋朝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政府还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相对于“私交子”而言),这一时期使宋王朝达到鼎盛。不过,通过向敌国送钱物而求安,虽然有不得已的成分,但总不是什么光彩之事。宋仁宗曾经有三个儿子:杨王赵昉、雍王赵昕和荆王赵曦,皆夭亡。于是将宋太宗赵光义的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宗实养于宫中。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八月,三十一岁的宗实被立为皇太子,赐名曙,后即位为英宗。1063年宋仁宗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4岁,葬永昭陵,谥号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史家把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仁宗生性恭俭仁恕,百司曾奏请扩大苑林,宋仁宗说:“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宋仁宗去世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讣告送到辽国时,竟“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宋史》这样评价赞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北宋学者邵伯温(邵雍之子)赞美仁宗说:“盖帝知为治之要:任宰辅,用台谏,畏天爱民,守祖宗法度。时宰辅曰富弼、韩琦、文彦博,台谏曰唐介、包拯、司马光、范镇、吕诲云。呜呼!视周之成、康,汉之文、景,无所不及,有过之者,此所以为有宋之盛欤!” 明初学者梁寅在《梁石门集》中说:仁宗,其遏西夏之兵者,韩琦、范仲淹之功也;致“庆历之治”者,亦韩、范与富弼三人之力也。而帝之恭俭爱民,四十二年始终若一,真可谓仁矣。乾隆皇帝说:“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曾国藩曰:“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