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9|回复: 13

为何“近乡情更怯”?

[复制链接]

601

主题

419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5
贡献
5531
金钱
1012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23 10: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何“近乡情更怯”?2013-08-15 10:27[color=rgb(24, 24, 24) !important]羊城晚报字号:TT

原标题:为何“近乡情更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宋之问《渡汉江》诗意画

说文

□马斗全

唐诗中有一首五言绝句《渡汉江》,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诵。诗为:“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此诗为初唐宋之问之作,堪称佳作。

有的选本(如《唐诗三百首》、《唐宋诗举要》)作李频诗,是错的。李频未在岭外任职,也找不到游历岭外的记载。并且他的家乡为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从岭南归寿昌,连长江都不过,怎么会“渡汉江”呢。再说汉江离寿昌一千几百里,也绝无“近乡”可言。

宋之问久居洛阳,曾两度被贬岭南,此诗为他从岭南北归近洛阳时所作。

许多选本都选入了《渡汉江》。对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各注本都一律解释为,反映了游子将要到家时的一种忐忑心理,担心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深受读者喜爱的,主要是这后两句。


其实,这样的解释并不符合实情,是不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人“近乡情更怯”,不是担心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而有着更重要的原因。

《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宋之问两次被贬岭南,第一次是“逃归洛阳”,第二次便没能回来,被皇上“赐死桂州”,那么《渡汉江》当然是逃归时所作。违背皇上旨意而逃归,自然是罪上加罪,便难免提心吊胆。并且他要逃归的东都洛阳,是他的政敌掌权的地方,他的那些对头知道他“逃归”,能放过他吗?“近乡情更怯”,其实“怯”在这里。

“不敢问来人”,并不是怕听到家里的什么坏消息,而是怕被人认出,再遭不测。所以他逃归洛阳后,不但没有回家,而且不敢露面,只能“匿张仲之家”。后来的事实是,他真的再遭打击,又贬岭南,走上不归路。

了解了宋之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便不难理解“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真正含义,从而体会到诗人极度惊恐的心理。不了解或不考虑历史事实,按各种选本那样理解,将一首记录极度惊恐之诗,读出了别样的妙之意,也无不可。

因为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古人又有“作者用心未必然,读者用心未必不然”之说。

(马斗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601

主题

419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5
贡献
5531
金钱
1012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0: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宋之问人品有问题,近乡情怯的原因是作为罪犯回来的,他的罪名也是实在的,他依附于男宠张易之,张易之被杀后,他也被追究罪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24 03: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时朝廷朋党争立,由于他倾附安乐公主,遭太平公主忌恨,进言中宗,于景龙三年(7O9年)将他下迁越州。景云元年(710年)六月,临海郡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以宋之问尝附二张及武三思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市东北),后以赦改桂州。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宋之问被赐死于徙所。(百科)
---------可见宋似乎是因在朋党之争中站错了队跟错了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2-24 08:19: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这样,还以为是一种乡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24 16: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说法,感觉多少有些过于看轻了宋。
虽然历史上记载的宋之问谈不上什么好汉子,但也不至于在诗里面表达这种情绪。
我觉得应该是更多体现他对自身现状的难堪,人家是富贵回故里,他却是逃难,肯定羞于见人,并不是考虑被人捉拿的问题。至于担心家里,估计应该也不是重点。

点评

现在人们引用近乡情怯,已经没有罪犯回家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得到的事到来,又喜又惊的复杂情绪,人人心中皆有的一种体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5 20:27
有道理。这首诗非写实,写出一种普遍的悲凉之感,所以流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4 19:03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24 19: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4 16:58
这个说法,感觉多少有些过于看轻了宋。
虽然历史上记载的宋之问谈不上什么好汉子,但也不至于在诗里面表达 ...

有道理。这首诗非写实,写出一种朦胧但又普遍的悲凉之感,所以流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19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5
贡献
5531
金钱
1012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20: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戴河 于 2017-2-25 20:32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4 16:58
这个说法,感觉多少有些过于看轻了宋。
虽然历史上记载的宋之问谈不上什么好汉子,但也不至于在诗里面表达 ...

现在人们引用近乡情怯,已经没有罪犯回家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得到的事到来,又喜又惊的复杂情绪,人人心中皆有的一种体验。美国总统卡特说,他竞选成功后,初到总统办公室,忽然就一种恐惧感。现在一些公共知识分子,平时大谈民主,批评政府,真见了大领导,恐慌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点评

这个倒是没有注意,除了写回乡的文章,还很少看到用这个词的。倒是听过周慧敏的一首歌【近情情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5 2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25 20: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7-2-25 20:27
现在人们引用近乡情怯,已经没有罪犯回家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得到的事到来,又喜又惊的复杂情绪,人人心中 ...

这个倒是没有注意,除了写回乡的文章,还很少看到用这个词的。倒是听过周慧敏的一首歌【近情情怯】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19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5
贡献
5531
金钱
1012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3: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新解:释义: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示例: 鸿渐这两天近乡情怯,心事重重,他觉得回家并不像理想那样的简单。 (钱钟书 《围城·十七章》)

点评

哦,我以为是说在别的事情上面引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26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7-2-26 13:05
百度新解:释义: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 ...

哦,我以为是说在别的事情上面引用。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19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5
贡献
5531
金钱
1012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21: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底山泉到草堂,一壶春雪试茶香。
夜来看戏何曾有,唯见骚人论短长。

点评

刚说前两句互不搭界,你这后两句和前两句也不搭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2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22: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7-2-26 21:38
竹底山泉到草堂,一壶春雪试茶香。
夜来看戏何曾有,唯见骚人论短长。

刚说前两句互不搭界,你这后两句和前两句也不搭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19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5
贡献
5531
金钱
1012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08: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底山泉到草堂,一壶春雪试茶香。
夜来看戏何曾有,唯见骚人论短长。
-
沽名全在身抬价,调誉谁能学霸王。
唯有老夫知此味,一壶春雪试茶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19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5
贡献
5531
金钱
1012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1: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戴河 于 2017-2-27 14:28 编辑

廖国华移竹
食无熊掌不攀齐,堂有竹篁同伴妻。
檐下低头怜故土,居前移步试春衣。
院墙三米遮天阔,峰笔十年遭雾迷。
所幸中坛大名在,未避秦朝好自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