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碣滩茶赋 (以香趣浓厚,珍爱永存为韵)
兰花以佩,辟芷与香。黄菊逗弄,艾蒳失芳。乃茶产辰州(1),名扬四方。斩金奖以鲜莹瑞露;显碣滩之颖逸风光。逮于无从比象,香溢绕梁。是故神州引耀,挺秀焜煌耳。 观乎湘西门户,锁钥沅陵;沅酉渟澄,峰峦遍布。两山而夹平川,四序则迎饶裕。碣滩山也,激杲杲之朝辉;沅江水兮,发蒸蒸之霁雾。承沃土之繁滋,受甘霖之降哺。遂乎碧叶超凌,香茗晓喻。物产殊宜,子民揽慕矣。 至若子叶珠芽,对蔚丰彤。发于丛凑之集,肇以红阳而逢。临风待月,溢露而丰。幸兹素女夭夭,笑语盘旋于旷野;枪旗冉冉,山岚抚会以葱茏。箬篓合尖,媚靥娇容。于是乎涤芽惟洁,捣捻轻乎素手;濯器惟净,焙烘避以潼溶。五大工艺,十序劳农。卷曲工于细紧,白毫披于翠茸。技以心非浅易,道于胸弗颛庸。 况夫洞庭余泽,湘流叠影。楚黔之地,汉高置县于初;山脉而交,见扼南疆之省。五溪湖兮山色之融,夸父山兮巨石于岭。南于凤凰展翅(2),东以三塔铄颖(3)。自昔草塘溪水,灌于苗寨之田;鹤鸣山庄,画乃桃源之境(4)。传闻玉兔奇缘,茶姑梦景。弃焦米冲水之喝,于葭萌煎汤而秉(5)。邻里相传,容光丽靚。复以睿宗南下而游,相遇凤娇之幸(6)。由是青琼以岁贡,传承于邈永也。
于是聚会迎逢,亲朋贵友;明堂锦幅,乐道安贫。斗茶品兮行茶令;比汤色兮斗水痕。争鉴裁之别,较筐箧之纯。嫩定品质,条索停匀。色考工艺,味鉴舌唇。杯中于起落,漂曳之游鳞。清香于缪绕,旗枪以浮尘。香高持久,鲜爽甘醇。乃至展左席,罗燕宾。凝思序,饮芳津。赠酬交错,达意敷珍。孰知几分茶几分神耳? 窃惟香茶慢煮,岁月长耐。把盏之间,清心自在。尔乃观异象于杯中,汲芬芳于醉态。是以降血脂,化干咳;提精神,解油嗳。明双目兮达四聪,弃冥思兮凝善睐。好是思余味也,久饮而轻醍醐;留余香兮,常闻而薄兰黛。莫不人茶水器境艺,溢美一堂;仁义礼信忠廉,玄垂百代。咦!谁能于弃也,岂非相同之爱者乎? 禅云茶雾,善果言以元因;聚英会贤,雅兴合于挚友。青眉喜动兮,几案茶汤;阔论长谈兮,皆为高手。乎哉!念及大舜谦恭于善卷(7),诗豪拜谒于二酉(8)。藏书圣地,始学业之古源(9);八峒瑶山,延民俗于昆后(10)。 文物典章,无出其右。至若辰河班子,雄浑粗犷之高亢(11);十里茶廊,种作得宜于繁阜。更于当代楷模,赞不绝口。是以际遇风云,三湘崛起之纠纠也。 嗟呼!一县好山,留客于住;五溪碧水,驰騖之奔。上承先人之睿智,下启来者之鹏鲲。绿色资源,脱贫致富之希望;尺田寸地,民珍域瑞于朝暾。盖以茶潮掀,茶环境;茶文化,茶之魂。不恰见茶乡魅力,文韵沅陵之朗朗乾坤耶? (赋依平水韵)
注释: (1)沅陵古称辰州。 (2)凤凰山位于沅陵县城沅水南岸。连接起伏的峰峦,其形状有如凤凰展翅。 (3)辰州三塔,即:龙吟塔、凤鸣塔、鹿鸣塔。 来自民间传说故事。 (5)张世准(1823-1891),字叔平,祖籍沅陵县城,自幼尤爱书画,清光绪七年(1881)回到沅陵,建舍于县城北门,题名“鹤鸣山庄”。离沅陵去武昌,途经桃源,为友人绘山水画一轴,书联语于上:“卖画庸书,手选桃源仙境;浮家泛宅,身是烟波钓徒”。 (6)相传唐睿宗李旦来到碣滩附近胡家坪(现沅陵县陈家滩乡),泊舟停行,暂住当地胡员外家。与员外之女胡凤娇因茶生情,结为伉俪。神龙元年,李旦回到京城即皇帝位后,把辰州碣滩茶列为岁贡。于是朝廷自此开始每年派人前往碣滩督制茶叶。 (7)善卷,枉渚人,帝尧时最有学问的人。帝尧南巡时,拜善卷为师,成为一代贤君。帝尧死后传位于舜,舜以为善卷是帝尧老师,比自己有能耐,欲让贤,请善卷当皇帝,善卷不受,先居武陵(常德),后居沅陵的二酉洞,八十而终, (8)善卷八十而终,葬于大酉山顶。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文学家、哲学家和著名诗人刘禹锡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中途改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途经辰溪慕名上山祭拜善卷墓和善卷祠。 (9)相传上古时黄帝曾于此山藏书。武陵人善卷因避舜帝禅让,隐于此山守护黄帝藏书;周朝时,周穆王又在此山中收藏异书。秦始皇执政,焚书坑儒,博士官伏胜偷运禁书五车,藏于石洞,直至秦亡,才拿出来献给汉高祖刘邦,终于保住春秋诸子百家不致断绝,为延续中华五千年文明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10)由麻山峒、黄卜峒、逻绕峒、深冲峒、桃盆峒、茶坪峒、圳源峒、大绢峒组成的八峒瑶山。这里一直居住着八峒的瑶族人民。 (11)辰河戏因流行于沅水中、上游(俗称"辰河")一带,故名"辰河班子",又叫"辰州班子",是湖南地方戏曲大戏剧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