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征服

【讨教】陈智会长这是用的什么韵呢?

 关闭 [复制链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5: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 发表于 2017-4-12 15:05
只用眼看的文字,属平属仄有关系吗?

一语中的!许多先生见识不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5: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前边那个点评不是回许多先生,而是回许传刚先生:
“回许传刚先生:任何朝代的诗韵都是断代的产物,拿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厘定中古音恐怕不宜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4-12 16: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4-12 16:05 编辑

手头有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诗韵新编》后附佩文诗韵该表收有仄读。
另翻箱倒柜搜出六十年前在长沙古旧书店购置的民国八年出版线装石印版《诗韵合璧》五册。亦收有,并拍照,只是无法发出。如若观照片,可加微信。181401848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6: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征服 于 2017-4-12 16:08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4-12 16:03
手头有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诗韵新编》后附佩文诗韵该表收有仄读。
另翻箱倒柜搜出六十年前在长沙古 ...

哦,再次感谢哈!奉茶问好!

还有几个疑问,潭州雨梦先生究竟怎么看:
1)反正正统的中古平水韵语音谁也读不出听不懂,由平水韵表外推到广韵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如何体现音乐美?
2)任何朝代的诗韵都是断代的产物,佩文诗韵是满清的东西,是否与王文郁的原版完全一致?可否再查一下呢?
3)我在网上查到的两份资料中,为字都没有仄声用法。是否意味着时下业内平水韵用法混乱?既然中古平水韵谁也读不出,是否应该根据时音厘定一下平水韵的标准音呢?


呵呵,顺便讨教一下哈:潭州雨梦先生能否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4-12 16: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12 15:59
哦,前边那个点评不是回许多先生,而是回许传刚先生:
“回许传刚先生:任何朝代的诗韵都是断代的产物,拿 ...

既然不承认清代韵书,那唐诗总可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6: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4-12 16:07
既然不承认清代韵书,那唐诗总可为证。

呵呵,我前边说了,任何朝代的诗韵都是断代的产物,唐人为诗时还没有平水韵呢,故此唐诗也不是都合平水韵的,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4-12 16: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12 15:55
平读也好,仄读也罢,反正你都读不来。
正如27楼许多先生所言,“只用眼看的文字,属平属仄有关系吗?” ...

哦,我忘记了有读不出的人。既然.平仄无关系,那指责既无道理又无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4-12 16: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12 16:06
哦,再次感谢哈!奉茶问好!

还有几个疑问,潭州雨梦先生究竟怎么看:

成都,洛带镇的客家人保持较多的中古音,你可以去采下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4-12 16: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12 16:12
呵呵,我前边说了,任何朝代的诗韵都是断代的产物,唐人为诗时还没有平水韵呢,故此唐诗也不是都合平水韵 ...

唐人虽不依平水韵,关此这点,王力有论述,不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4-12 16: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12 16:12
呵呵,我前边说了,任何朝代的诗韵都是断代的产物,唐人为诗时还没有平水韵呢,故此唐诗也不是都合平水韵 ...

宋诗合不合平水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6: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4-12 16:33
哦,我忘记了有读不出的人。既然.平仄无关系,那指责既无道理又无意义。 ...

这个恐怕得因人而异吧?就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者而言,当然是有意义的。
哦,潭州雨梦先生尚未就我34的问题赐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6: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4-12 16:37
成都,洛带镇的客家人保持较多的中古音,你可以去采下风。

在下求知若渴,尚望潭州雨梦先生不吝赐教为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6: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4-12 16:39
唐人虽不依平水韵,关此这点,王力有论述,不引

不用王力论述,也大抵可以想见,就平仄而言,唐诗多数暗合平水韵。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唐诗虽不依平水韵,成就却是历代最高,是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6: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4-12 16:40
宋诗合不合平水呃?

没统计过,估计暗合程度与唐诗差不多吧?
在下只知道,宋人也基本上没依平水韵为诗,平水韵成书于金,已是南宋末年了。是这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6: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4-12 16:37
成都,洛带镇的客家人保持较多的中古音,你可以去采下风。

恭请潭州雨梦先生就我34楼问题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4-12 18: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12 16:06
哦,再次感谢哈!奉茶问好!

还有几个疑问,潭州雨梦先生究竟怎么看:

本人就新旧韵之争及中古音读否得出一事深恶痛绝。不屑一顾此类扯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12 18: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4-11 19:34
仅凭印象而且是好象,就可置疑?为什么不查证一下呢?举手之劳而不为之,岂不丢人现眼! ...

為[围,危];爲[卫,味]-----(为)字平仄两读,是声律启蒙的学问,有人连这些起码的东西都不知道,还天天在此高谈阔论,岂不丢人现眼!
周泽安-半山楼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1206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9: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7-4-11 18:47
不知道“为”在古声中平仄两读,也不去翻翻古韵书,自认为古声只读平声,这才叫丢人。翻翻工具书就那么难 ...

拿着自己的家乡话冒称中古平水韵才丢人吧?调值、声母、韵母都读错了,没有一个音节可以确定是中古读法,却冒称中古音,是不是更丢人?
好些人连平水韵表都记不住,现在又扯出广韵,这让广大旧韵诗者怎么活?又如何随时随地口占成吟?又有几人能备广韵并随时随地查阅广韵?

李杜等人当年是这样为诗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9: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4-11 19:34
仅凭印象而且是好象,就可置疑?为什么不查证一下呢?举手之劳而不为之,岂不丢人现眼! ...

何必如此上纲上线?当时过程是这样的,这不很正常吗:
印象中為在平水韵表里好像只有平声读法,因手头没有任何工具书,为甚重起见,试查千万人在用的360doc知识管理与分享平台中的平水韵表,未见字的仄声用法,通过诗词总汇中的格律校验器尝试校验,给出的校验结果则是:“第25字[为]格律有误,此处:应●而用○”。若记忆未错,360doc和诗词总汇格律校验器也没错,那么这首贺诗显然不是用的平水韵,如果真是用的平水韵而為字确属平声的话,深南先生群发前显然应该提醒一下,稍作微调即可,大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不是小事,陈智会长与深南先生总不至于双双如此粗心吧?若非中古平水韵,是否改进版的现代平水韵抑或传说中的《东南韵》呢?我知道陈智会长和深南先生都不会轻易出现此等纰漏,这里肯定另有玄机,只不知玄机何在。在此,笔者想要讨教的是:陈智会长这首贺诗究竟用的什么韵呢?

【附360doc地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219/23/2713474_187938312.shtml

【附诗词总汇地址】
http://www.sczh.com/sczh/mcheck.asp


哦,我34楼疑问潭州雨梦先生尚未赐教呢:
还有几个疑问,潭州雨梦先生究竟怎么看:
1)反正正统的中古平水韵语音谁也读不出听不懂,由平水韵表外推到广韵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如何体现音乐美?
2)任何朝代的诗韵都是断代的产物,佩文诗韵是满清的东西,是否与王文郁的原版完全一致?可否再查一下呢?
3)我在网上查到的两份资料中,为字都没有仄声用法。是否意味着时下业内平水韵用法混乱?既然中古平水韵谁也读不出,是否应该根据时音厘定一下平水韵的标准音呢?


呵呵,顺便讨教一下哈:潭州雨梦先生能否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9: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9: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12 19: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12 19:10
拿着自己的家乡话冒称中古平水韵才丢人吧?调值、声母、韵母都读错了,没有一个音节可以确定是中古读法, ...

李杜等人当年是这样为诗的吗?
-----肯定不同。不同在于他们对字的平仄包括四声以及独用同用的切韵韵部运用自如的多,而且在启蒙教育阶段就倒背如流了。中国古代教育与现代大有不同。古诗只学文史类,没有理工类。在童蒙教育阶段即以诗词对联为主要训练目标。所以古代凡读书人皆熟悉音韵,更不用说进士等高级知识分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4-12 19:4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4-12 19:32
呵呵,看来半山楼主人先生实乃平水韵大家啊!失敬失敬!
这是我向潭州雨梦先生讨教的问题,依样复制过来 ...

这个问题大家回答的差不多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厌烦之情也十分明显,今后不要再提这个问题了。本版会限制这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12 19: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4-12 19:42
这个问题大家回答的差不多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厌烦之情也十分明显,今后不要再提这个问题了。本版会限制 ...

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厌烦之情也十分明显,
周泽安-半山楼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1206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2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