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精华18
注册时间2016-12-10
威望725
金钱3878
贡献2563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威望- 725 点
贡献- 2563 次
金钱- 3878 枚

|
发表于 2017-4-14 17: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4-14 17:45 编辑
最先負責篩選的,應該是一些中文水平較高的職員,他們先把平仄、格律有錯 (硬傷) 的參賽作品丟棄。到次輪複選時,各大評委並非坐在一起討論,而是各自拿著某數量的作品篩選 (此時重點在詩意、結構),並各作品上打分。至第三輪時,各評委才交換參賽作品作最後複核,將各評委的打分加起來,積分高者為勝。
如此三仄尾的作品能避過兩重篩選,確是很幸運。據我推測是首輪、次輪的職員可能沒一個能操粵語 (或閩南話--當中有河洛話唐朝口音) ,否則那個 "悉" 字 (粵音sik1、閩南音sek4) 早被發現 (簡單說,入聲是任何字拼音作-k、-p、-t的),至於真正懂唐古音的職員,相信是鳳毛麟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