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
1万
6万
论坛元老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7万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21 17:03 既然平平仄平仄句东汉西汉三国齐梁就有,难道那时的诗人就开始本句自救了?! 更奇怪的是:平平平仄仄反而 ...
321
9348
3万
金牌会员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1 18:15 对特拗句,是不宜用拗救说来理解的。无论是三救四说还是四救三说,都是说不通的。又:特拗句,又称为准律句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1 18:48 问题发生在对“拗”字的理解上。 金筑子和三羊认为拗是病,是断了的胳膊。实际不然。拗救句本身,或者拗 ...
151
6431
2万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1 19:09 三羊继承和发展了的拗救理论,基本可以通吃【特拗句】和【大拗句】 传统的拗救理论,是低级拗救理论;三羊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1 19:22 雨露及万物。仄仄仄仄仄。 【及】字,应平而仄是【拗】;【万】字,应平而仄是【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1 18:55 如按你的解释,还有特拗的意义吗,还有准律句的意义吗。拗救论中,最不严谨的便是对特拗句的过度解释。本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1 22:53 特拗,如此解释都不能理解,可见解读还不够。拗律是一对矛盾,定义了两个看似对立的的内容,同处于统一体 ...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1 23:09 对于特拗句,无论你作三救四解,还是作四救三解,都会走进死胡同的——这是拗救论中解释最失败处。故谈拗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2 05:30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只说常用到与正常格式一样可以择而用之,甚至应试的排律也可使用。但又说毕竟“不合常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2 05:42 你倒好,偏要拿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不正是中了大拗无法救的圈套?在格律理论上,大眼怪、潭州雨梦以及学 ...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2 05:47 没说特拗不是拗,但你更应该理解那个特字——他有特殊性,与一般拗句不同!在声律理论上,特拗句是个合律 ...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2 05:49 呵呵。你研究去吧。到最后只是头破血流而已。连特拗句是如何来的都不懂,还谈什么拗救!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2 05:53 特拗句是个合律的拗句,即然合律,还讲什么救。 -----你连什么是拗什么是律都还没搞清楚,讨论什么?别 ...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1 23:09 对于特拗句,无论你作三救四解,还是作四救三解,都会走进死胡同的——这是拗救论中解释最失败处。故谈拗救论的一般都要避开这个的薄弱点,你倒好,偏要拿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不正是中了大拗无法救的圈套?在格律理论上,大眼怪、潭州雨梦以及学堂等都不会差于你的,为何他们都会认同我的观点:特拗句不存在救,就是因为唐人常用,已成定例,作准律句,拗只是他的外在形式,但他却有特殊性,人们是将他与平平平仄仄句式同等看待的。对特拗作过度的解释,是欠考虑的。王力主编的古汉中的解释,为何会前后矛盾?正是这种过度解释造成的。遥握。 又:我们应该修正前人的错误,而不是延续前人的错误。王力不在了,如他地下有知,也会对能修正他的错误的人感谢的。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2 07:24 这就是你理论的严谨性吗?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2 07:41 呵呵。对王力不严谨之处已经否定,还不够吗?非得要用你那套“左手断了,再折右手”的损语才好吗?对特拗 ...
27
3802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2 07:57 平平平仄仄,能等于 平平仄平仄吗? 睁着大眼说瞎话! 幼儿园小孩也知道:
613
6653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2 08:00 平平平仄仄,拗救论可以变为: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为何不可以变为:仄仄仄仄仄。 ...
如观 发表于 2017-5-22 10:55 平平平仄仄,拗救论可以变为: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为何不可以变为:仄仄仄仄仄。 ――――――――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中坚诗友勋章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敬业首版勋章
勤勉版主勋章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8: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