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7

诗歌中的传统意象举例:

[复制链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21: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中的传统意象举例: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时,领会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具备对意象审美特点的把握。现就古典诗歌里一些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意象作简要解说:

1、树木类:

①.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②.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④.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恰好是在红叶上题字的人。

⑤.   红豆: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红豆”语出王维《相思》一诗:“红豆思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意本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来抒发对刘友人的眷念之情。

⑥.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诗人常用它作为坚贞、高洁、坚挺、傲岸、坚强、富于生命力的象征。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中有“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⑦.   竹:气节、积极向上

⑧.  梧桐:凄苦。往往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就抒发了一种凄凉的愁思。

⑨.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杨柳更多的是与离愁联在一起。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忽见陌头烟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烟柳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绪所缠绕,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神伤;“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诗人把别愁离恨写得缠绵悱恻,噬心镂骨。毕竟,“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的“朝雨”冲得走“渭城”的“轻尘”,却冲不走诗人铭刻于心的凄苦与无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蕴含其中的悲愁情怀。

⑩.   [折柳]喻指“惜别怀远之意”。据《三辅黄周·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汉之后,“折柳”遂常用于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   梅子: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   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桂”典出《晋书·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事周而最后饿死首阳山的故事。后来也指坚守贞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廓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1: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2、花草类:

①.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②.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③.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它一般是坚贞、坚强、高洁脱俗的象征。如屈原的《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作者以花来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纯洁。唐人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④.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在我国诗歌中,“梅”是诗人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的芳香,因此在古诗中梅花常常是冰清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象征。但在具体的诗中作者表现的感情也不尽一致。如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和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⑤.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⑥.   兰:高洁

⑦.   牡丹:富贵 美好

⑧.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也有用莲花赞美纯洁高尚节操的,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又如“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唐人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⑨.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荒凉 偏僻 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蓬草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别》)。

⑩.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1: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2、花草类:

①.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②.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③.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它一般是坚贞、坚强、高洁脱俗的象征。如屈原的《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作者以花来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纯洁。唐人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④.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在我国诗歌中,“梅”是诗人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的芳香,因此在古诗中梅花常常是冰清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象征。但在具体的诗中作者表现的感情也不尽一致。如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和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⑤.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⑥.   兰:高洁

⑦.   牡丹:富贵 美好

⑧.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也有用莲花赞美纯洁高尚节操的,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又如“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唐人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⑨.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荒凉 偏僻 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蓬草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别》)。

⑩.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1: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4、风霜雨雪水云类:

①.   海:辽阔 力量深邃 气势

②.   海浪:人生的起伏

③.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④.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⑤.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⑥.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⑦.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⑧.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⑨.   东风:春天 美好

⑩.   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   雪:纯洁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   云:游子飘泊。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   天晴:欢愉 光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1: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4、风霜雨雪水云类:

①.   海:辽阔 力量深邃 气势

②.   海浪:人生的起伏

③.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④.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⑤.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⑥.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⑦.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⑧.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⑨.   东风:春天 美好

⑩.   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   雪:纯洁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   云:游子飘泊。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   天晴:欢愉 光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1: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6、颜色类

①.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②.  红:热情 奔放 青春 喜事

③.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④.  蓝:高雅 忧郁

⑤.  黄:温暖 平和

⑥.  紫:高贵 神秘

⑦.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7、其它类:

①.   古代英雄:追慕 自愧 自叹

②.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③.   古迹:怀旧 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④.   破晓:初现希望

⑤.   深夜:愁思怀旧

⑥.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⑦.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⑧.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⑨.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 厌俗

⑩.   月亮:人生的圆满与缺憾、思乡、思亲。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方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的“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如唐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思绪,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但月还往往与边塞、时间生命、愁绪、情爱相关连。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江月无情,流水无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无可奈何中,诗人们只好浩然长叹。月的愁绪意象。在唐诗中,月还是有情绪的,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外,唐诗中还有“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的情爱意象。如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深挚的情与爱,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

?.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   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   八斗之才:喻才华极高。语出宋·无名氏《释常谈·宋人百家小说》:“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曾云:‘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一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文人共分一斗。’”

?.   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霄,震裂山石,形容笛声或歌声高亢嘹亮。语出唐·李肇《李舟著笛记》:“(李)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彻云表。俄有客独立于岸,呼船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清壮,山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

?.   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的心灵,喻指人心地善良、纯朴。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喻指贫困的生活。语出《论浯·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怀橘:指孝顺父母。典出《三国志·吴书·陆绩传》:“绩年六岁,於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   琼浆玉液:喻指美酒。吕严《赠刘方处士扒“瑶琴宝瑟与君弹,琼浆玉液劝我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1: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芒 于 2017-7-10 21:49 编辑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仅二十个字的短诗,其所以能够成为千古绝唱,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意境。鹳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已被河水冲没),共三层,由于楼址的地势高,所以登楼远望,周围景物尽收眼底:远处是中条山,近处是滔滔奔流的黄河,极目远望,还可隐约地看到晋南和渭河两岸的奇景。因此,鹳雀楼在唐代就成为登临的胜地了。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用粗线条勾画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景物,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同时通过“依”、“流”等几个动词使自然景物活了起来,赋予自然景物以活泼的生命和神态。“依”字且得很好,勾画出了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流”字也用得很好,象是注入这幅图画的一条动脉,使读者看到了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使读者仿佛听到了滔滔黄河水的声响。加上“白日”、“黄河”等不同色调的对比,使人们想象中的“山”、“河”也染上了不同的颜色。诗的后两句,貌似说明一种哲理,实则显示出:如果要看到更广阔更奇丽的情景,那就得“更上一层楼”。由于前两句作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后两句一点也不干枯,相反地与前面的景象衔接得很好,气脉一贯,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新颖而又完整的登楼远眺图。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也表现得很好,仅从登高望远的情景,就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情绪是积极向上的情绪。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③诗歌的形象往往代表相对固定的意义并能传达情感、揭示主旨。如: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首诗里,“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蕴涵着诗人的感情并且富有诗意的形象(意象),已经成了古典诗歌里面描写失意的“士人”和“漂泊的客子”的形象的代称。更为绝妙的是,“夜半钟声”已经不是单纯的诗歌意象了。因为唐初诗僧寒山曾居住于此,所以,“夜半钟声”这一形象,才从单纯的枫桥夜景意象的水平上升到“一种静谧幽美、富有浓郁的历史和宗教色彩的表现孤独失意的士人的情景交融的典型意境”了。

这是一首诗,但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近处是“江枫”(二桥名,即江村桥、枫桥)的“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远处则是霜满和向“乌啼”(地名)那个方向落下去的残月,透过树丛还可隐隐约约的看到寺庙。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色泽浓艳,生机盎然。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和带着愁思进入梦境呢?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情影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象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1: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再看看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几种类别: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③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④爱惜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意境主旨术语]意境主旨术语主要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富有言外之意)、含蓄蕴藉(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0 00: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