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悟明 于 2017-7-11 14:02 编辑
七律·游大黑山十首并序 高旭 序曰:余幼时喜读书,好吟咏。常慕徐霞客寻幽访胜,游历名山大川,足下烟霞之旅,笔下雅颂之风。尤期兰亭雅聚、旗亭画壁之逸事。丁酉初夏,呼朋引伴,直奔期待已久大黑山,车行近百里,至群山起伏 之山口,循山坡而上,一路横柯上蔽,浓荫碍日,山风习习,爽气宜人。 山道崎岖,逶迤蜿蜒,林麓盘曲,乔灌幽邃,山脚有一巨大水潭,婉如游龙,卵石为砥,石浅水清,有泉冷冷而出,寒烟袅袅不绝,寒泉也。临池照影,风流余韵,怡然可消暑也。 沿溪流而上,只些许台阶,不足安然行百步。乱石当途,遂执杖徐行,溪谷低,岸石高,林木秀,时缓时陡,沟壑纵横,时而山势险峻,怪石蹲兽;时而老藤倒悬,朽木横卧。行至高崖处,偶有巨石突兀,若鹰嘴;半山卧石,如龟上山;游人甚奇之。若其山脊左右之胜势,渊深数丈,断崖绝壁,有蛟龙探海,飞云杳霭,殆不可尽述。壑浅覆藤,草木葳蕤,其幽明之变,足可为诗人画家所钟爱。花木奇秀者,当数天女木兰也,为第四季冰川植物也,白花胜雪,红萼黄蕊,煞是珍贵。 山故有石门,世传为仙人所造也,余观之,乃巨石中空,看似两石并立,如刀削斧剁一般,上有覆石压顶,且立游人必经之处,遂成一景也。 山行六七里,渐见光明,闻风涛贯耳,转过两山对峙之口处,但见平川如邸,坦荡无垠,豁然开朗,有如坝上,似入盆地。嘉木立,绿草丰,奇石显。由其中而望,则山之高,云之浮,境之幽,心之旷,山花之烂漫,蜂蝶之起舞,盖莫能尽言也。枕石而卧,则葱茏之状与目谋,陶然之意与诗惬,闲适之情与神会。虽古好游之士,或未能至焉。 寻原而上,高岩矮丘,蔓草埋径,环视莲峰逶迤,苍翠欲滴,瞩目苍岩灵壁,镇地擎空。盖莫遁隐,萦青缭白,浑然天成,四望如一。飞鹰盘空,野鹤穿云。蔓草茫茫,野花离离,宛如敕勒川之再现;白石历历,迂途曲曲,有如九曲羊肠之复制。 有奇峰直插云霄,望之蔚然而兼秀者,白云峰也。余之来此,乐其地僻而山奇,石多而朗峻,又爱其坝上草丰而乏树,既得其原生态而感喟不已也。仰而望山,兼得烟霞之美;俯而睹原,摄取花草之芬芳。鸟鸣悠悠,山风呖呖。林壑之美,原野之趣,不能一一尽述。至若春之花,夏之草,秋之枫,冬之雪,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游人乐其岁物之丰成,乐之而不思归,观之而情幸甚!心凝神怡,与天籁冥合。 已而红日分辉,山影写意,原风吹人,幽鸟送客,余等吟咏而归。 七律•游大黑山 其一
小别重山已半年,登临独上白云边。
崖高石舞青龙剑,岭秀风摇碧玉莲。
蔓草如烟铺旷野,浮岚似幕罩天川。
老松万仞无人赏,只向苍穹气凛然?
其二
龙在流云杳霭中,亦真亦幻两无穷。
天边岂少千年塔,山里难留八面风。
幽鸟时来唱新曲,苍松久住守虚空。
木兰隔涧招人去,芳草无涯旷野融。
其三
朵朵流云叠叠山,巉崖断处可跻攀。
缓行怕见朦虫扰,疾走担惊丽鸟还。
林疏岚烟迎曙色,峰罗石画展新颜。
幽禽解语花含笑,野趣频生岩岫间。
其四 林麓幽深不见天,岩溶壁秀景怡然。
老藤拦道难停脚,石罅流琼可听泉。
阵阵松涛山学海,悠悠岚气客游仙。
眼前渐觉风光好。一路莺啼胜管弦。
其五
谁遣山间开画屏?莲峰柏箭异同形。
苍松倾倒春犹绿,蔓草经营夏更青。
花借高原舒妩媚,风疏绮岫寄飘零。
老藤挂壁巢双鹤,莺语啾啾隔涧听。
其六
独向深山栖此身,乱峰合沓势嶙峋。
野花盛处频招蝶,幽鸟闲时更媚人。
天女木兰原是幻,诗朋仙侣亦相亲。
从今只认林泉好,俗世蝇营不足珍。
其七 寻芳坝上任闲游,霞透天边纵远眸。 十里草原牵客履,满山岚雾锁峰头。 甸花馥郁堪成海,林鸟逍遥不识愁。 身健犹须行乐去,好随蛱蝶觅风流。 其八 白云峰下路盘盘,翠璧灵岩正好观。 未有神工能刻饰,只因山骨自精殚。 笑开绝塞千年口,吞尽玄坛万粒丹。 画意频从幽壑乞,景明久共四时看。 其九 久闻高岭有天桥,引伴呼朋上碧霄。 细雨已将山色改,爽风又逐海云飘。 烟生谷底情还溢,树满峰头韵自遥。 谩说此间堪小隐,鸟声断续隔林招。 其十 独上高原迥不同,一年天气满山风。 久闻蔓草争舒绿,未见浮云竞透红。 半世身归松雾里,十篇诗寄画屏中。 今生只此堪投老,何必寻仙入梵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