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27|回复: 78

三羊闲话无情对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7-17 12: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7-17 12:40 编辑

三羊闲话无情对

    无情对,是对联;无情对,是对联的精品。对联讲究【内容相关】,所谓的内容相关,说白了就是【词类】的相关相联。
    著名作家钱中书之说,“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无情对的骄人之处,在于歧义效果。歧义效果,无非改变字义。例如无情对:

1、
回信,【回字,是由动词意义,改变为名词意义】
汉书。

2、
气象,【气字,则是名词意义,改变为动词意义】
吹牛。

3、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先生,是定中结构的名词意义,改变为状中结构的动词意义】

4、
陶然亭,
张之洞。
张字,原本名词意义,改为动词意义与动词意义的【陶】相类。
洞字,原本动词意义,改为名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亭】相类。
至于将【陶与张】的对仗,是姓氏名词相对,则是牵强附会的!假若,陶字,不是姓氏名词,【陶然亭/张之洞】,依旧不改无情之本色!

5、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月字,是量词意义,改为名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星】相类。
五月黄梅天的表述,至于天气或菜名,与无情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孙行者/祖冲之】、【青稞/丹麦】等,只是工整的名词对而已!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4
贡献
22218
金钱
2914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7 13: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讲究【内容相关】,所谓的内容相关,说白了就是【词类】的相关相联。——————————????????你也太会解释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3: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7-17 13:46
对联讲究【内容相关】,所谓的内容相关,说白了就是【词类】的相关相联。——————————?????? ...

不知你如何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4
贡献
22218
金钱
2914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7 14: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陶然亭,
张之洞。

张,动词。
陶,1.古同“淘”,洗。引申为除去、清除等义
2.制造陶器(此义由名词陶活用为动词而来)引申为陶冶,化育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4
贡献
22218
金钱
2914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7 14: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7-17 14:30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7 13:48
不知你如何解释?

对联是一种文体,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内容。内容相关,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也就是说上下联的内容是有联系的,不能东拉西扯。无情对上下联内容是南辕北辙的、东拉西扯的、江南江北隔了长江的。怎能把内容相关说成词类相关呢?该打0分的,一笑。
懒得发挥,转一段吧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一)、内容相关特点:

上下对联内容相关是对联的特点之一,也是构成对联的一个要素。所谓“相关”,是说上下联的内容必须彼此关联,不能风马牛不相及。上下联的关系,有的相向,有的相反,有的相继或相补,有的相交或相同,总之,是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其中它包括以下的特点。

1、内容相关,不是内容都相同 。上下联内容相同,但并不要求都相同,且多数对联上下联内容是不同的,但必须相关。内容相同的上下联是围绕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表达方式去阐述,而不是上下联的重合。

2、内容相关,看主题。对联同文学作品一样,不仅有内容,而且有主题。总是内容表现主题,以主题统帅内容。上下联常常是在一个主题统帅下的两个方面。 缺乏主题(中心)的对联,上下联内容也必然难以关联。

3、内容相关,看“正”“反” 。正对、反对、串对的类别就是根据对联内容来划分的。不管哪一种对,都必须上下联内容相关。正对的内容相关,反对的内容相关也一样。

4、内容相关,看技法 。有些对联,由于用了某种巧妙的技法,便把迥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组成相互关联的对联。技法很多,如:衬托技巧: 为了突出某一事物,便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放在一起作陪衬。
(二)上下联内容的逻辑关系。

上下联的关系,除了提到的正对、反对、串对外,从逻辑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关系:

  上联与下联在意义上一致,在形式上平行并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物,这种结构关系,就叫做并列关系。

例如: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苏州拙政园联)

  并列关系的对联,结构简单,立意集中,遣词造句也比较容易、顺当,在对联作品中较为多见。这种逻辑关系的作用在于,使上下联语气一致,并行不悖,能详尽、完整地论述一件事物或一种主题;不足的是稍显平淡、单调和古板,缺乏灵活变化的生气。

2、转折关系

  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
例如下面这一副借“咏煤”拟制的格言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从字面上看“黑时”与“红处”,“犹有”与“便成”,“骨”与“灰”,都是相对或相反的;从所含的意义上看,上下联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比起正对的并列关系的对联,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对地要好一些。

3、连贯关系

  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上下联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结构。例如兰州“河神庙”的一副对联: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下联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下联是正在进行。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所以,这种逻辑关系在对联创造中应用较多。

4、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的表现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例如,章乃器挽鲁迅先生的对联:
  一生不曾屈服,
  临死还要斗争。

5、因果关系

  上联与下联的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依据因果关系来创作的对联,可以是上联讲原因或理由,下联讲结果和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例如: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这是雁门关的一副集句对联。上联说的是结论,下联说的是理由。如果不倒装,这副对联的意思应该是,因为西出阳关之后还有许多故交旧友,所以,不必忧虑此行前去碰不到深知自己的人。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对联作品中也很多见。

6、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

例如:宁以义死,
    不笱幸生。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一些抒怀言志、寄托抱负的堂联或者格言联。

7、假设关系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

例如,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一副对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妥帖。因此,此类对联较少。

8、目的关系

  上下联分别表示目的与行动的关系,或者是上联说目的,下联说行动;或反之。例如杭州苏公祠的一副对联: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文学艺术的直觉和理性、感受和联想,关系着一件作品的创造。如何意趣相联、上下联贯穿,形成一件有机联系的、呼应的、浑然一体的作品?我的体会是要勤于、善于运思、炼意,注意逻辑性、周密性,在对写景类上联的对句过程中,要发挥想象力的作用,沉浸在主题之中。纯写景的出句,很多不适合于反对法。具备一定基础后,注意力则不必全部集中在词性上了。那么如何做到语意相关呢?

(三)、语意相关。

通过上文的例子,我们发现,六要素中,“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相对”这五个要素相对容易掌握,“语意相关”这一要素是最难把握的。那么,如何做到“语意相关”呢?我认为,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环节下功夫。

1、关联。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句练习后,为了提高对句的质量,我们应学会养成首先找“关联点”的习惯。

  什么是对联的“关联点”?如何找对联的“关联点”呢?

  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是有“关联点”的。“关联点”就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关联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关联点”就如同一把折扇的扇轴,只有围绕它拨动,才能打开一个完整的扇面,否则,要么打不开这把扇子,要么打开的扇子就会破损。对句应在“关联点”下进行延展、深化、升华。

  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

   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先看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

     两岸晓烟杨柳绿。

  仔细读读,你会发现此句中“绿”字的特殊性。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调。换句话说,此字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环境。

此时再看对句: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下联直接用“春雨”呼应,同时用“杏花”应景(正合了“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红”字收尾。此时一幅烟雨迷蒙、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在大家面前完整展开。

  也就是说,上联的“绿”字,决定了上下联的关系,决定了整联的内容,决定了整联的意境。

(2)、事物特点法。

   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先看这个对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此联是充分抓住了炭了特点,也正是用炭的特点做“关联点”。上联正说炭一直黑时尚有形(骨),下面转入反面说,当它十分火红的时就变成灰烬了,通过此联,阐明了一个道理:人有顺境、逆境,当以“炭”自警。

(3)、修辞技巧法。

   即以出句的主要修辞为“关联点”。见下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联出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种拟人的手法自然成为特殊“关联点”。那么对句,自然要围绕这个“关联点”,修辞对应,风格一致,这样才能造成上下联的和谐一致,否则很可能出现头重脚轻、一张一含等不“稳”现象的出现。

(4)、合理转假法。

    即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看这个出句: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

读到此句,我们可能以为“雪”是关联点,下联应该写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

  可它的对句却是: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

此联“关联点”就采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实现了合理转假:先从雪转到梅,再从梅转向春天,梅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尤如峰回路转,让你感到此联深远的意境。

  当然,通过学习,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那么,找“关联点”要注意哪几个问题呢:

a、要注意“关联点”的首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应改变刚开始对句时“断句、对词、查律、炼意”的四步骤习惯,改为“关联、断句、对词、查律、炼意”五步骤。即对句时首先考虑找“关联点”,找到“关联点”后,再“断句、对词、查律、炼意”,这样才能保证既“对”又“联”。

b、是要注意“关联点”的稳定性。一条出句可能有多个“关联点”,但他们是有主次之分的,我们要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寻找最佳“关联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出句找到最佳对句。找到“关联点”后,要注意它的稳定,也就是在调整平仄或提炼意境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字词进行修改,但这种修改应以不影响对联的“关联点”为前提,否则,就会造成因词害义或因韵害义的现象出现。

c、是要注意“关联点”的有效性。找到“关联点”,一定要注意上下联联意的合理,否则,即使找到“关联点”,也不能对出好作品。比如说正对,在找到“关联点”后,一定要注意这一事物的不同角度,从不同的侧面相互补充,形成整体。否则,就会犯合掌的毛病。而反对虽是一正一反,但一定要在关联点下注意要互相映衬,否则还是会出现“对”而不“联”的问题。串对则要在找到“关联点”的基础上注意顺连,使之形成因果或控制关系,否则又会出现只“对”不“串”的问题。

下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4: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7-17 14:18
陶然亭,
张之洞。

如此解法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4: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7-17 14:24
对联是一种文体,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内容。内容相关,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也就是说上下联的 ...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这幅对联,上联和下联如何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4: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7-17 14:24
对联是一种文体,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内容。内容相关,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也就是说上下联的 ...

当然,通过学习,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那么,找“关联点”要注意哪几个问题呢:

a、要注意“关联点”的首要性。
b、是要注意“关联点”的稳定性。
c、是要注意“关联点”的有效性。

请问:关联点在哪里?不知道关联点藏在哪里?我们如何去找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4: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1、内容相关,不是内容都相同 。上下联内容相同,但并不要求都相同,且多数对联上下联内容是不同的,但必须相关。内容相同的上下联是围绕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表达方式去阐述,而不是上下联的重合。
===============================

【上下联内容相同】,如此这样,难道不怕【合掌】?
既然【多数对联上下联内容是不同的】,又如何操作成内容【必须相关】呢?
【内容相同的上下联是围绕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上联说张三,下联谈李四,难道不是对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6: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写得不好当然会合掌。合掌是你的失败。 同一个主题或同一个中心,自己选择用呀,则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有何妨碍  发表于 18 分钟前
==========================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请问,此联的【同一个主题或同一个中心】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7 22: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7 16:23
刚刚
写得不好当然会合掌。合掌是你的失败。 同一个主题或同一个中心,自己选择用呀,则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有 ...

上下联都是写登上黄鹤楼所见所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06: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17 22:34
上下联都是写登上黄鹤楼所见所感。

谢谢您的回复!上下联都是写登上黄鹤楼所见所感?

张三说:上下联都是写登上龟山所见所感

李四说:上下联都是写登上蛇山所见所感
王五说:上下联都是写登上飞机所见所感
郭六说:上下联都是写登上轮船所见所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06: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17 22:34
上下联都是写登上黄鹤楼所见所感。

在下三羊再领教一个:

福如东海上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上联与下联的内容,如何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06: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1】
分咏诗钟《凉棚·申报》——————张之洞 【诗钟】原句
阴阳舒卷长绳里
欧亚纵横乱纸中
【2】
分咏对联《凉棚·申报》——————三羊 改句【诗钟变对联】
长架凉棚,阴阳舒卷长绳里
乱翻申报,欧亚纵横乱纸中
【3】
分咏对联《芦苇·竹笋》——————解缙 【对联】原句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
分咏诗钟《芦苇·竹笋》——————三羊 改句【对联变诗钟】
头重脚轻根底浅
嘴尖皮厚腹中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7-18 06:2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8 06:18
【1】
分咏诗钟《凉棚·申报》——————张之洞 【诗钟】原句
阴阳舒卷长绳里

咩,你这一改,羊蹄变马脚啦。诗钟,是对联的一种极至玩法。除了限时,还限句式的,只限于七言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7-18 06:2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7 14:39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登山所见,如何不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07: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楹联学会的《对联通则》,基本就是肖大志(网名,达之)的《六要素》。《对联通则》的试行版公布之后,三羊与达之辩论对联六要素之一的【内容相关】,同时在五大对联论坛,开设辩论专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07: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7-18 06:29
登山所见,如何不相关?

福如东海上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这一联,是【跋山】相关?还是【涉水】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07: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7-18 06:25
咩,你这一改,羊蹄变马脚啦。诗钟,是对联的一种极至玩法。除了限时,还限句式的,只限于七言句。 ...

诗钟,是对联!并非【诗钟,是对联的一种极至玩法】!
网络上的诗钟,如何【限时】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07: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7-18 06:29
登山所见,如何不相关?

登山所见,如何不相关!

坐船所见,难道不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07: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7-18 06:25
咩,你这一改,羊蹄变马脚啦。诗钟,是对联的一种极至玩法。除了限时,还限句式的,只限于七言句。 ...

诗钟,是对联!并非【诗钟,是对联的一种极至玩法】!


对联的极至玩法,是【无情对】,而不是诗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8 16: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8 06:05
谢谢您的回复!上下联都是写登上黄鹤楼所见所感?

张三说:上下联都是写登上龟山所见所感

黄鹤楼底层大厅有一副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题写者 是符秉忠 。   清光绪二年,未了居士刊行的《新刻黄鹤楼铭楹联》,收了这样一副联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8 16: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8 07:11
福如东海上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祝贺寿星之福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7: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7-18 16:37
此对应是特定名词对特定名词吧。

说成是【特定名词对特定名词】,恐怕不行吧?!
例如,你的网名:林金建,也是特定名词。
【陶然亭】与【林金建】,岂可称谓无情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8: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如东海上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对头,是寿联!是老人截然不同的方面。【福】与【寿】。
一般说来,【合咏对联】,就是通对联。例如,寿联、春联等等。黄鹤楼对联,属于【分用对联】。
如果说,【合咏对联】,有题目的话,春联的题目或主题就是【春】,寿联的题目或主题就是【寿】。合咏春(寿)对联的写法,上联和下联,分别都要符合主题,但是上联和下联之间,是【隔离】而不是【关联】!假设,上联和下联不能形成截然不同对立的两个方面,既有可能促成完全合掌或部分合掌!
与【合咏对联】相反,【分咏对联】,则是两个题目着主题。例如,黄鹤楼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上联咏【云雾】,下联咏【波涛】。【云雾】与【波涛】,就是分咏对联的两个题目或主题。同时,上联与下联的内容,是【相隔相离】而不是【相关相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8 18: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联咏【云雾】,下联咏【波涛】。【云雾】与【波涛】,就是分咏对联。上下联都要符合“分咏”的要求,其关联性就在“分咏”的题目要求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8 18: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8 17:31
说成是【特定名词对特定名词】,恐怕不行吧?!
例如,你的网名:林金建,也是特定名词。
【陶然亭】与【 ...

只有两个单纯【特定名词】而不分开来别解就不是对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9: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18 18:44
上联咏【云雾】,下联咏【波涛】。【云雾】与【波涛】,就是分咏对联。上下联都要符合“分咏”的要求,其关 ...

【上下联都要符合“分咏”的要求,其关联性就在“分咏”的题目要求上】
看不懂你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9: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7-18 19:02
陶然亭,亭名;张之洞,人名;特定名词也。从平仄相对角度说并不严密,可取的也就最后一个字“亭"、”洞 ...

没有【陶/张】的动词意义,单纯【亭/洞】,怕也不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9: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7-18 19:26 编辑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7-7-17 22:34
上下联都是写登上黄鹤楼所见所感。

如你的解释,名胜古迹的对联几乎都可以解读为:
【上下联都是写登上某某的所见所感】
岂不极尽天下大同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5: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