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磻溪赋》
来龙山下①,磻溪河滨②;灵王后裔③,居于乐平。结庐为舍,傍水以邻。沐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垂恩。四房繁衍④,千载传承;背倚青山隐隐,门临绿水潺潺。盖自然亿万年造化,佑桑梓千百载懽欣。人勤礼让,业隆家兴;同耕共织,相携相亲。继先祖之鸿志,开时代以从新。
至若春和景明,百卉齐芳,北出乐平十里,休闲养生天堂。地处双田交界,紧邻新田湖塘。南眺翥山峻岭,北近景市昌江,东倚群山之麓,西临弱水之旁。两岸青峰排闼,如诗如画;一湾碧水潺湲,似笙似簧。柳钓清波绿岸,桃飞小院红窗。屋舍聚族而居,清新典雅;宗祠临水而起⑤,黛瓦粉墙。千年樟⑥,经唐风、宋雨、明霜之历,螭蟠虬结;三港口⑦,纳科山、横路、德明之水,润泽乡邦。
文脉传承,历代才人辈出;古韵悠远,讫今俊杰共仰。桥生公⑧,福泽绵延,修桥善举丰功颂;王筱芳⑨,以德为邻,授业仁心美名扬。忆钦芬⑩,洗墨成池,梦笔生花,恐是谪仙临俗世;思井屋⑪,雕梁画栋,飞甍弄影,疑为玉宇落凡乡。老井清泉汩汩⑫,犹如玉液百年泌;稚童笑靥盈盈,恰似桃花三月芳。羁孤游子,经流未拭腮边泪;念旧耄耋,常剪复生鬓角霜。
天钟毓秀,百世流芳;佳山净水,且歌且扬。行于百倾沃野,沃野平畴铺绿带,苗青果熟;游在千亩层林,层林尽染仰苍天,鸟语花香。畅达国道,车流如织通四海;秀美乡村,前程似锦又启航。民风淳朴,喜迎八方宾客;国运昌隆,庇佑四季安康。到此吉祥兴业地,便是嘉福乐居乡。
歌曰:
休将烦绪锁眉头,且赴乡间一日游。
山水清心能养性,挥毫泼墨写春秋。
注:
①来龙山,位于磻溪村东面,该山南北走势,峰峦起伏,宛若游龙,故名。
②磻溪河为乐平七水之一,源头源尾均在乐平,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乐平之水。因上游三条支流在磻溪境内交汇成河而得名。
③磻溪为王氏家族,王氏的受姓始祖(一世祖)即源自姬姓。王氏族谱载:“王氏受姓始祖王子乔,本姓姬,为周灵王长子,以直谏废为庶人,灵王次子姬贵立为晋王,诏晋之子敬为司徒,封其父为晋王,遂以王为氏。”
④磻溪王氏以先祖四兄弟为脉络传承至今,分为大房、二房、三房、四房,分房不分家,
⑤新建的磻溪宗祠于2016年竣工,占地面积300平米,耗资百万,临水而建,气势宏伟,集酒席、会议、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村级活动中心。
⑥村内有三棵古樟木,不知何时何人所植,须多人才可合抱,历经千年风雨,枝虬叶茂,见证了王氏家族的悠远。
⑦三港口,位于磻溪村与油麻墩村交界处,是磻溪河的源头。因科山、横路、德明的三条支流在此汇聚成河而得名。
⑧据传,磻溪村的磻溪河上原本没有桥,两岸百姓来往非常不便。磻溪村的一位有钱族人带头捐资建桥,才有了后来磻溪人记忆中的杠石古桥(毁于二十世纪末的洪水)。带头捐资的族人一直没有儿子,桥落成后的第二年,该商人却喜得贵子,百姓皆言其修桥善举感动了上天而赐他晚年得子,遂取名“桥生公”。
⑨王筱芳,后港镇磻溪村人,私立育英高初级两等制小学堂(新乐中学前身)首任校长。其人开放包容,善于接受新思潮。据传,该村周围原有城墙,他一手倡导村民拆城墙,将拆下的墙砖改建磨坊,发展生产,使大家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赢得村民的赞同。从此,“磻溪出了个王筱芳,拆破城墙做磨坊”的美言在乐平坊间广为流传,成为磻溪人开明、开放的代名词。
⑩王钦芬,笔工词正,文采斐然,是磻溪文人的代表。
⑪井屋,带天井的房屋,位于村东,二十世纪末毁于火灾。该屋为清朝建筑,由三十六根银杏四方屋柱组建,前后厅均设有天井,四壁精雕细凿,飞檐翘角,正房、偏房、厢房、书房共十多间,上有天花板,下铺地板,冬暖夏凉,为北乡第一宅。
⑫与天井屋同代的老水井,历经数百年仍清泉汩汩,口感甘醇,养育了数代磻溪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