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17-2-11
威望844
金钱6700
贡献5681
金牌会员
 
威望- 844 点
贡献- 5681 次
金钱- 6700 枚
|
发表于 2017-7-27 23: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7-28 00:25 编辑
无情对既然也叫羊角对,转个帖供参考吧
羊角对与诗钟
王彭年
诗钟在始创期间,曾有不少异名,各说各的好,莫衷一是。1885年,吴县俞廷瑛在《百衲琴·跋》中为了强调他朋友所起的名称,就说:"至於其名,或谓之为诗钟,或谓之为羊角对,要皆不知其所取义,又岂若百衲琴之称为典而确哉"。吹捧了一阵,但结果并不理想,百衲琴这个名称并没有流行开来。
"羊角对"这个名称,到也不是不好理解的。向义在《文碑龛贵山联语·论联杂缀·诗钟》中曰:"(诗钟)又名羊角对,因求比偶相得,铢两悉称也。"另外,"角""各"同音,此名称也表示有着各对各的特色。至于为什么是羊角而非牛角或鹿角,这真的是"不知其取义"了。
羊角对这个名称在诗钟中不但没有流行,后来又转让或扩大给了对联。雷瑨在《文苑滑稽联话·释羊角对》中记有:"以绝不相干之事,凑集成联,或谓之'羊角对'。近有仿此联者云:'岑春萱拜陆凤石,川冬菜炒山鸡丝'。上联系同时之人,下联则饭馆确有此菜,尤为巧不可阶。"《文苑滑稽联话》末有自序书明于民国三年,而岑春萱和陆凤石都是清末大官,前者曾任总督等职,后者则是一位状元公。由此可见,联语中的羊角对应是始于清末民初,而称诗钟为羊角对则是1985年以前的事,说羊角对这个名称是由诗钟转到对联中去应该是有根据的。
《文苑滑稽联话》中还有"迩来文人颇喜作羊角对,其佳者殊滑稽可喜"之语,并列举有"名物羊角对"、"俗谚名物羊角对"及"成语羊角对"。所谓"成语羊角对"就是以对联的形式,一句用成语、诗句或俗谚,另一句则对之以人名、国名、物名、病名等的组合,也可以是俗谚或流行语;表面上看两句风牛马不相及,而仔细一分析,则上下比字字相对,应是绝佳的对联。据《文苑滑稽联话》中所载,当时有名的成语羊角对有:
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是古诗句与国名相对;
树已千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是时人诗句与俗谚相对;
欲慰苍生须作雨,相思黄疸急惊风
是古诗句与病名相对;
鸡肚不知鸭肚事,雏凤清于老凤声
是俗谚与古诗句相对
打狗要看主人面,顾鳌蒋作宾孙眉
是俗谚与时人名相对
当时流传最广的羊角对要算是骂李鸿章的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李鸿章以创建淮军与太平军起家,成为晚清朝廷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出为总督,入进军机,显赫一时。他有个哥哥叫李瀚章,人称李大先生,故李二先生指的就是李鸿章。中日甲午战争时,朝中人士大多主战,独独李鸿章主和。由于西太后开始时也主战,故李鸿章遭谴,剥去黄马褂。甲午之役战败之后,清廷无奈,只好叫李鸿章出面求和,订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朝野爱国志士,更把满腔怒火,发泄在李鸿章身上;作文撰联,群起而攻之。当时有位艺人刘赶三,善演苏昆丑角,一天演出《鸿鸾喜》中的金团头,在台上插科打诨对伙伴说:"你要好好干,不要剥去黄马褂,拔去三眼翎。"恰遇李鸿章的侄子也在场看戏,听后大怒,立即上台打了赶三好几个耳光,经人劝阻方罢。那时艺人地位低下,赶三遭此侮辱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抑郁在心,不久竟因而弃世。时人就此事而作联嘲讽曰:
赶三一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由于"赶三一死"和"李二先生"有些对不上,经过辗转相传后,就变成了杨三的事,联也改成上面那个样子。
大概是羊角对这个名称不够响亮及没有特色之故吧,在对联中也不甚通行,很快就为"无情对"所取代了。但是,羊角对可以说是诗钟,也可以说是对联,而无情对却只能说是对联的一种形式了。不能因为分咏格诗钟的题目要求差别愈大愈好,也有点"无情"的味道,就把二者混淆起来。为此应该对它们进行分析,并加以区分,这将是下一篇文章的主题。
------------------------------------------------
个人认为此帖的结尾部分说得有理,无情对,毕竟也是对,应满足对仗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象时下网络玩家一样片面理解无情对之无情及片面追求趣味性,只满足二个要素而对其余不闻不问。。。
向义在《文碑龛贵山联语·论联杂缀·诗钟》中曰:"(诗钟)又名羊角对,因求比偶相得,铢两悉称也。有谁听说过诗钟可以不遵守对联规则的么 ,有谁听说过羊角对可以不遵守对联规则的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