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6|回复: 24

评所谓“律诗写作九忌”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16 18: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8-16 18:18 编辑

评所谓“律诗写作九忌”

网上盛传的有些文章似是而非。如“律诗写作九忌”,内容写的比较粗糙,有不少含混不清的地方,有必要澄清一下。
1,关于近体的概念:
“律诗与绝句均属于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是从诗体上区分,并非时代概念。”
----绝句有古绝与律绝之分。近体古体主要看声律。诗体上可分,也有时代概念。近体诗出现于唐代。所以唐以前不叫近体诗或者无近体诗
  
   律诗定型于初唐时期,盛唐以后,大盛于世。《全唐诗》有4.89万余首(总数,含古风),仅七言律诗就有9000余首,约占总数1/5律诗是一种十分精致的文学架构,它有中国式的平衡对称美,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和谐。整体架构又具有整齐中见差异,参差中见整齐的美。它利用音、形、义的配合,构成了多维性的对称和变化。
-----中国式的平衡,无与伦比的和谐,都是俗语谬赞。
2
  一忌,立意不明,或散或庸。
二忌,少形象、缺意象、多政治术语。
------主题构思,整体布局等,属于写作技巧问题,经验问题,不属于“忌”的手法问题。
3
三忌,失粘、失对、出律。
-----这是属于基本格律问题,必须遵守,也不属于“忌与不忌”的手法问题。
   
4
四忌,对仗不工,偏枯。
------偏枯---是二十八种病之一,就是对仗不工问题,这也是个基本技艺或者说是水平问题,不属于忌讳不忌讳的问题。
  
5
   五忌,合掌、四平头。
  1、何谓合掌:指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犹如两掌相合。律诗字少意丰,必须惜墨如金,以有限的字词表达更多的情景意蕴。故“合掌”乃作诗之大忌。
-----合掌是忌没错。
  合掌有三种情况:
  其一,一联内用同义字、同一字相对。冒春荣《葚原诗说》云:“对法不可合掌。如李宗嗣‘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皆、尽’合掌。”其它同义字如“犹、尚”、“因、为”、“听、闻”、“知、觉”、“如、似”等等常会构成合掌。如:“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掩袂时。”
-----这一条有误。如上所列“一联内用同义字、同一字相对”并不一定合掌。合掌是指整句的意思,而且主要看中心词,并非指个别字词。特别是一些动词或虚词相同是无所谓的。
   其二,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部分词语意思相同,也是合掌。如“仙人洞里怀先哲,会议厅中忆昔贤”“怀先哲、忆昔贤”合掌。“古迹高昌遗址破,交河故地旧城残”“遗址破,旧城残”合掌。“不尽沙丘一抹绿,无边瀚海水盈潭”“沙丘、瀚海”合掌。
-----这一条正确,正是中心词合掌。
   其三,“事异意同”即对偶句中的出句与对句所用辞藻典故虽不同,但两句含义一样或相近。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曰:“两句不可一意”。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虽写两种动物,两种神态,而含义均是思乡。梅圣俞《和王禹玉内翰):“力锤顽石方逢玉,尽拨寒沙始见金。”纪昀曰:“二句亦合掌”。(《瀛奎律髓))今人犯“事异义同”的“合掌”颇多,如:“抗日军民驱虎豹,歼敌劲旅战熊罴。”“每借浮云遮丽日,常生迷雾蔽晴天。”“千山披素裹,万壑挂银装。”
------纪昀这是高要求,只能算意近,不应算合掌。合掌是指同义。如上联写春节,下联写新年,上联写仙子,下联写婵娟,重复吟咏。
   2、何谓四平头?即律诗中间对仗的四句皆用一类字起头。如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中间二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纪昀曰:“平列四地名,究为碍格,前人已议之。”沈德潜指出:“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唐诗别裁集》)如:赵昌父《梅花》中间两联:“未至腊时须访问,已过春月尚跻攀。直从开后至落后,不问山间与水间。”两联各句开头“未至、已过、直从、不问”均为偏正词组的副词语,亦为“四平头”。如一诗中间两联:“冬日炉前能取暖,夏天树下可乘凉。春来花绽院中艳,秋至果熟树上香。”两联中各句开头“冬日、夏天、春来、秋至”均以季节词开头,是为“四平头”:
总之,变化多可以扩展诗意,丰富内涵,增强诗的表现力。
-------纪昀这也是高要求。实际应忌的是句型重复,“长結腰”或“长解镫”,“摞眼”。至于中二联用四个名词开头并不算什么毛病。
六忌,音步应谐不谐,应变不变。
  何谓音步:指词或词组间因表达语意而拖长语音形成的间隔。它具有节奏美。齐梁以后,随诗歌律化的深入,音乐感的加强,五言诗与七言诗音步均有甲式与乙式。五言()II二,()二,II一。七言()IIII()IIII。要求二联之内音步相同,两联的音步上下要相异。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I松间I照,清泉I石上I流。竹喧II浣女,莲动II渔舟。”杜甫《蜀相》:“映阶I碧草II春色,隔叶I黄鹂II好音。三顾I频烦I天下I计,两朝I开济I老臣I心。”
  对于音步问题,写诗者时有忽略,出现应同不同,应异不异的现象。如:“奥运II夕梦,神州I百业I盈。”“披荆I斩棘II四化,国强I民富I业绩I宏。”“时逢I端午I日,晓发I木兰I舟。白莲I千秋I涌,沧波I一脉I流。”后两联均为221音步。
------这是对仗要求之一的“节奏相同”,是必须遵守的联律,不是“忌与不忌”的问题。
七忌,出韵。
  诗歌押韵,早在先秦以前就已存在,基本定式是偶句句尾押韵,称韵脚。
此与外国诗歌不同,日本、古希腊诗歌不押韵,欧洲十七世纪以后,诗歌创作才盛行押韵。押韵不仅产生音乐美,而且对诗的内涵也产生积极影响。袁枚说:“欲作佳诗,先选好韵。” (《随园诗话》)唐以后写律诗,用《平水韵》,押平声韵,一韵到底,用同一韵部的韵,首句如为平收时,必须入韵,可押邻韵。(编者按:如用新声韵,则不再押邻韵。因古韵部分得细,新韵已归纳为14韵,故不宜再押邻韵。)
今人写律诗,中华诗词学会提倡用新声新韵,也可用平水韵,允许双轨制。但一首诗中不能混用。用新声韵写律诗,也必须在二、四、六、八句句尾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如为平声收,亦应押平声韵。有些诗友写律诗,忽略这些要求,造成“出韵”现象。如有首《庆祝建党85周年》的诗,其中第二、四、六、八句是:“创立巩固新政权,开放引资促发展。独立自主办航天,和谐创新永向前。”“权、天、前”是平声,“展”是仄声,出韵了。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格律,也牵涉到新旧韵,是一个标准问题,不是忌与不忌的问题
  
八忌,诗中词语多处犯复,或犯题。
  梁章钜《退庵随笔》云:“作近体诗前后复字须避”。诗要求词语精炼而意丰,诗友们写诗时往往忽略。如“游荡华街逛超市,追寻时尚不惜钞。高档商品来买俏,大把银钱尽情销。”“不惜钞”与“大把银钱尽情销”意思重复。如:《甘肃行》:“驼铃阵阵走祁连,座座碉搂立漠间。旧日阳关沙场在。今朝烽燧已无烟。雄关远望昆仑雪,石窟仍偎半月泉。大漠流沙难锁住,春风已度玉门关。”此诗立意不错,但犯复多处,“阳关、雄关、玉门关”“立漠、大漠、流沙”等。
  诗中犯题的亦常见,如诗题《登峨眉山》首句写“峨眉峰耸入霄端”,诗题《月牙泉》,首句写“鸣沙山下月牙泉”,诗题《紫云游》第三句写“紫云岭上游”,诗题《晚耘轩内唱新歌》,末句写“晚耘轩内唱新歌”。(编者按:所谓犯题宜注意。古人用首句或诗中句作题甚多,仅为有别于它诗,似与题意无关。)
------合掌之忌已有类似要求,这条本身就“犯复”。
九忌,章法欠周。
  何谓章法?亦称结构。律诗的结构,有两方面涵义:(1)外在结构,指诗之材料安排的规范,比如开头、结尾,中间两联对仗。它按句式的规划排列,属于结构的外部要求。(2)内在结构,指感情的萌发、深化、结束,有人把它的进展过程,简称为起、承、转、合。在创作中处理结构问题,就是如何把外部范式和内在的感情发展结合起来,更好地表现主旨,起承转合是诗歌抒情的进展过程(内部结构)常与律诗的外部结构一致,因此将章法简括为“起承转合”是有道理的,但不能死定为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合”这一模式,因为诗人创作时,抒情进展过程并不一定与外部结构一致。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主旨是寄托高洁情怀,抒发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首联,起,就题而起,写出山居的季节、时间、特点。颔联,承,紧承首联写山中秋季新雨后的夜景——清新、幽静、明净,景中有情,寄托了高洁情怀。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承上,依然写景。但两联对仗有变化。其一,颔联,是自然,静景;颈联侧重写人与自然的活动,是动景。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两联又互为补充,清泉、苍松、翠竹、青莲、明月,都是诗人高洁情怀的写照。其二,音步有变化,颔联是二、二、一式,颈联是二、一、二式,形成节奏旋律美,没有“截腰”之病,为尾联的转合作好铺垫。尾联,亦转亦合。化《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典,反用之。以抒发隐逸之情。
   由此可见,起承转合是律诗创作时感情萌发、深化、结束的进展过程,与外部结构相一致,但定而不死。有些诗友写诗忽略了起承转合,而是平铺直叙,八句并列,没有主次,缺少深入与结束。如《春归》:“清澈天空伴暖阳,春光明媚染家乡。青松枝顶出新绿,垂柳周冠露浅黄。紫燕寻宅巢穴筑,游鱼破浪觅食香。草坪展体抬头展,花卉伸腰笑脸扬。”此诗写春回大地的景象,有色彩、有形象,有动有静,用拟人法生动感人,但因八句并列,没有深入、结束,使人有未作完之感。
总之,律诗创作是继承、发展传统诗歌艺术不可或缺的诗体,它体现了音乐美、和谐美。我们掌握了基本规律,就能创作出表现时代的新篇章。
-----章法问题也不是“忌与不忌”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逐步提高的诗艺问题。
原载《清风逸韵》 (摘自《诗词园地》
-----由上可见该文“九忌”只有“忌合掌”贴题(但论述不严谨),其余多是格律或水平问题,不是“忌与不忌”所能解决的。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18: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8-16 18:35 编辑

要说律诗之忌,应该写除了格律规定的内容之外,应该注意的地方。比如:
1,忌不规则重字;
2,忌挤韵;(沈约其他八病中的声病可以不忌)
3,忌中二联结构相同,“长結腰”“长解镫”“摞眼”;
4,忌用语风格不统一,有的句子太俗有的太雅;
5,忌合掌;
等等,都是格律中没有规定的内容且容易犯的病症。像“律诗写作九忌”将格律和联律的规定也写入忌的内容,又将不容易掌握的结构布局等诗艺问题也写入忌,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分清主次,让人不得要领,不但无用,而且会产生混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2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8-16 21:37 编辑

五忌,合掌、四平头。
    1、何谓合掌:指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犹如两掌相合。律诗字少意丰,必须惜墨如金,以有限的字词表达更多的情景意蕴。故“合掌”乃作诗之大忌。
    合掌有三种情况:
    其一,一联内用同义字、同一字相对。冒春荣《葚原诗说》云:“对法不可合掌。如李宗嗣‘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皆、尽’合掌。”其它同义字如“犹、尚”、“因、为”、“听、闻”、“知、觉”、“如、似”等等常会构成合掌。如:“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掩袂时。”
------《律诗写作九忌》


冒春荣《葚原诗说》(冒春荣:17011760,清代如皋人)说,“对法不可合掌,如一动必一静,一高必一下,一纵必一横,一多必一少,此类可以递推。如耿氵韦‘冒寒人语少,乘月烛来稀’,‘ 稀’、‘少’合掌。李宗嗣‘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皆’、‘尽’合掌。贾岛‘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流’、‘走’合掌。曹松‘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行’、‘动’合掌……此皆诗之病也。”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点评

什么叫合掌?合掌是指上下联以同义词对举,句意近同,内容重复,不相区别的弊病。一联内用同义字相对”并不一定合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7 04: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21: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8-16 21:16 编辑

‘皆、尽’“合掌”诗例:

宮門映柳,輦路穿花。刘禹锡
圖書帝籍,寮友仙才。  白居易
望鄉下淚,久戍休眠。   方干
蒼蒼草木,處處樓臺。  孟浩然
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賓客盡鴛鸞。韩翃
天意皆從彩毫出,宸心盡向紫煙來。王建
風雲有路皆燒尾,波浪無程盡曝腮。许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21: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少/稀“合掌”诗例:

江漢故人少,音書從此稀。杜甫
漢水行人少,巴山客舍稀。岑参
柴門嘶馬少,藜杖拜人稀。刘长卿
漸老故人少,久貧豪客稀。许浑
水國車通少,秦人楚薦稀。许棠
馬頰浪高魚去少,雞鳴關險雁來稀。吴融

点评

从字,词,意谈合掌,要求从高到低,古人作诗要求高,杜甫或许也不能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6 21: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21: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动/行“合掌”诗例:

汲水疑山動,揚帆覺岸行。曹松
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刘禹锡
清切晚砧動,東西歸鳥行。李颀
上台行揖讓,中禁動光輝。沈佺期
隔溪人喚漁樵動,江上潮平船欲行 宋 朱斗文
孫吳機不動,周邵事多行。贯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8-16 21:5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16 21:35
少/稀“合掌”诗例:

江漢故人少,音書從此稀。杜甫

从字,词,意谈合掌,要求从高到低,古人作诗要求高,杜甫或许也不能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21: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似“合掌”诗例:

有路如飛出,無機似陸沈。齐己
雪似胡沙暗,冰如漢月明。 卢照邻
纔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元稹
書得眼昏朱似碧,用來心破髮如絲。元稹
迸鯉似梭投遠浪,小舟如葉傍斜暉。韦庄

点评

这些人都没听说严于格律,你找几个精于格律的诗人来挑例子才有说服力,比如许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16 2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22: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皆、尽’
“犹、尚”、
“因、为”、
“听、闻”、
“知、觉”、
“如、似”   
稀’‘少’
‘皆’、‘尽’
‘流’、‘走’
‘行’、‘动’
------相对的诗例不胜枚举。证明类似的虚词,形容词,动词皆不算合掌。关键看中心词和全句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8-16 22:0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16 21:57
如/似“合掌”诗例:

有路如飛出,無機似陸沈。齐己

这些人都没听说严于格律,你找几个精于格律的诗人来挑例子才有说服力,比如许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22: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动
親故行稀少,兵戈動接聯。杜甫
如/似
扁舟不獨如張翰,白帽還應似管寧。杜甫
巫峽忽如瞻華岳,蜀江猶似見黃河。杜甫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杜甫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姪何傷淚如雨。杜甫
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杜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22: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
石淨非因雨,松涼不爲風。卢纶
失爲庭前雪,飛因海上風。白居易
因分鶴料家資減,爲置僧餐口數添。皮日休
白菊爲霜翻帶紫,蒼苔因雨卻成紅。皮日休
樓中飲興因明月,江上詩情爲晚霞。刘禹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22: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平头?即律诗中间对仗的四句皆用一类字起头。如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中间二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纪昀曰:“平列四地名,究为碍格,前人已议之。”沈德潜指出:“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唐诗别裁集》)如:赵昌父《梅花》中间两联:“未至腊时须访问,已过春月尚跻攀。直从开后至落后,不问山间与水间。”两联各句开头“未至、已过、直从、不问”均为偏正词组的副词语,亦为“四平头”。如一诗中间两联:“冬日炉前能取暖,夏天树下可乘凉。春来花绽院中艳,秋至果熟树上香。”两联中各句开头“冬日、夏天、春来、秋至”均以季节词开头,是为“四平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22: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8-17 06:37 编辑

-------中二联四名词或同结构开头非病:
5卷225_14 「腊日」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结构相同词组。
10卷225_18 「曲江对雨」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四名词
21
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
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30卷226_17 「野老」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35卷226_38 「客至(喜崔明府相过)」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39卷226_76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杜甫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
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1卷228_22 「滕王亭子」杜甫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1卷228_63 「至后」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113卷231_20 「即事(一作天畔)」杜甫
天畔群山孤草亭,江中风浪雨冥冥。
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甘犹自青。◎
多病马卿无日起,穷途阮籍几时醒。
未闻细柳散金甲,肠断秦川流浊泾。
112卷231_19 「即事」杜甫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103卷230_46 「夜(一作秋夜客舍)」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可见中二联只看“头”(前2字或前四字)而判病是不准确的。要看句型是否有重复之病,必须看全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8-17 0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8-17 01:15 编辑

格律、用韵、诗病、写作水平。

作者应先分这四大类,然后再按分类去阐述。

诗人长期创作诗,喜欢所谓的发散思维,长期下来归纳总结的能力就变弱。

所以诗人写诗词理论文章就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分类或分类标准不明,归纳总结能力差,认识问题缺乏高度。

所以,这种文章是双刃剑。看完这种文章后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有点收获,但是在有收获的同时,辨别能力差的人又会被作者带入新的思维混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8-17 04: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8-16 21:02
五忌,合掌、四平头。
    1、何谓合掌:指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犹如两掌相合。律诗字少意 ...

什么叫合掌?合掌是指上下联以同义词对举,句意近同,内容重复,不相区别的弊病。一联内用同义字相对”并不一定合掌。
周泽安-半山楼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1206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6: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8-17 07:24 编辑

2、何谓四平头?即律诗中间对仗的四句皆用一类字起头。

如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中间二联: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纪昀曰:“平列四地名,究为碍格,前人已议之。”沈德潜指出:“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唐诗别裁集》)
-----所评不确。高适这两联并非四平头,地名都不同。

如:赵昌父《梅花》中间两联:
“未至/腊时//须/访问,已过/春月//尚/跻攀。
   直从/开后//至/落后,不问/山间//与/水间。”
两联各句开头“未至、已过、直从、不问”均为偏正词组的副词语,亦为“四平头”。
------若挑毛病,是“长撷腰”,不算四平头。春月,开后----结构并不同。

如一诗中间两联:
日/炉前//能/取暖,天/树下//可/乘凉。
   来/花绽//院中/艳,至/果熟//树上/香。”
两联中各句开头“冬日、夏天、春来、秋至”均以季节词开头,是为“四平头”:
-------这两联除了春夏秋冬四字小类相同,其余均无毛病,“冬日”与“春来”结构不同,两联句型也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7: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德潜指出:“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


甘露寺(淸·沈德潜)
高阁真疑坐九霄,钟声远送海门潮。
峰巅片石留三国,槛外长江咽六朝。
何处云烟辨吴越,此间苍翠压金焦。
老僧犹说孙恩乱,白骨青磷尚未消。
王韩起见过(淸·沈德潜)
把卷思良友,天涯客正来。
江乡/逢//令节,阴雨/罢//登台。
贫贱/甘//吾道,文章/让//汝才。
悲怀兼别绪,款款话深杯。
-----摞眼

同京口余文圻登蒜山憩清宁道院时春尽日(淸·沈德潜)
相携筇竹上晴空,木末遥遥磴道通。
铁瓮/帆樯//双屐下,佛貍/城郭//乱烟中。
运筹/羽扇//怀王佐,破敌/长刀//数霸功。
事业销沈山色在,底须吾辈别雌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7: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蒙泉秋感(淸·纪昀) 七言律詩 押尤韻  
一湾银浦淡云流,长笛萧条赵倚楼。
往日/情怀//全似/梦,频年/飘泊//始知/愁。
风寒/大泽//鱼龙/夜,霜卷/长天//雕鹗/秋。
惆怅旧来红叶渡,不堪重棹木兰舟。

------纪昀留下的只有这一首七律,也并非完美到无可挑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7: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纪昀沈德潜等清朝学者所谓的“四平头病”有很多不确切的论述。与唐人的二十八种病相比,算不上严重的诗病,没有“忌讳”的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7: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网上流传的“律诗写法九忌”除了“合掌”一条外,皆非忌讳。奉劝金筑子等莫再谬种流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96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148
贡献
54023
金钱
6998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8 14: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务您好,拜读佳作,为您点赞叫好,遥祝秋琪、文琪,健康快乐每一天最好!!
上善如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5: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云山人 发表于 2017-9-18 15:03
沈约“平头”“上尾”等等八病之说,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也说:“作诗正 ...

是的。
沈约八病,是近体诗产生之前的声律理论。对于格律诗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但近体定型以后,八病论即废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5: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云山人 发表于 2017-9-18 15:06
有许多形式上的东东自明清以来,面对唐宋二座大山无法逾越,于是就在形式上钻牛角尖,现在更是如此,别的难 ...

清代是格律诗词在唐宋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数量相当多。对诗词理论的研究也多。但有些研究过严过细,如纪昀沈德潜的“四平头理论”,犯了沈约八病只有理论不予实行的同样的错误。现在也有些人过度解读诗词理论,发明了律诗九忌十忌绝句多少法等新法则,实际是没有积极作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11: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