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潭州雨梦

【炙毂子诗格--王叡】摘析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09: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07:26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人或作翁,垂又作重(仄声)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 ...

早就注意到了老为仄,但此为唐人之论,唐音为平也说不定,姑信之无妨

点评

我认为他指的四字均指二四两字,因一三不论故,所以统称四字,即中平中仄和中仄中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1:19
这个可以查查看,我也疑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09: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08:01
互律体是上下两句都用大拗的一种例子,那就是上句是大拗句,下句就用平仄与之相反的大拗句应之,这样上下句 ...

应是初唐的声律模式与近体不一样吧,平衡平仄、稳顺声势的做法是一样的

点评

“平衡平仄、稳顺声势的做法是一样的”,但是格律246音步的确立才叫格律,唐人应没有异议。但初会允许一些非律句参加,因此便定些名目,取个叫法,表示它们的特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09: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06:52
既承认是拗体,还有拗救的必要么

讦者,失也,这里也就是当平而仄,可见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失替的问题,问题是,失而救了么

点评

有的救,如互律,这种救只是求得上下句的协调,并不是真正救了上句,不是使上句脱出困境。所以我们对“救”字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抱着古人的粗腿,只认一个死理。这样认识清了,便可以得出结论,大拗其实可以不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09: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06:52
既承认是拗体,还有拗救的必要么

讦者,失也,这里也就是当平而仄,可见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失替的问题,问题是,失而救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09: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11 10:06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07:01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谿老人垂釣歸。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檻雲依依。 ...

古风句中不论平仄,故无所谓讦不讦的,也无所谓互不互律的,这点还请留意。
另外要说明一点的是,王力是有明言在先的,为了方便说明近体,所以把跟近体不同的进行大类划分,否则难以说明,这就是古风与近体两大类,这点跟赵执信的有齐梁调诗乱古今体倒是互应的,诗体不分,诗史不明,任意混淆格律概念,这是某的一贯做法,也是其错误根源所在,不足与言

点评

“诗体不分,诗史不明,任意混淆格律概念,这是某的一贯做法,也是其错误根源所在,不足与言”。知我者梅也,知梅者我也。 理论研究概念不清、界线不清、时代不清,再刻苦再认真也没用。费时费力,只是无用功。有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1:04
很正确,只有进入格律,才讨论讦不讦的, 因此凡说讦、互律,都与格律相关。说是古风是错误的,说是古风式律诗是对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10: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08:34
互律体首先得称讦调,是讦调中的一种方法或说其中一类而已。

互律和讦调应该不是同一回事,讦调是句中失替,互律是对句互应,互相成律的一种声律模式

点评

互律是(讦调中)对句互应,互相成律的一种声律模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2:59
讦调是大拗的当时叫法。互律是讦调的方式之一。我是今天认真琢磨此文搞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0: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10:23
互律和讦调应该不是同一回事,讦调是句中失替,互律是对句互应,互相成律的一种声律模式 ...

讦调是大拗的当时叫法。互律是讦调的方式之一。我是今天认真琢磨此文搞通的

点评

前对后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0: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09:37
早就注意到了老为仄,但此为唐人之论,唐音为平也说不定,姑信之无妨

这个可以查查看,我也疑惑。但不能“姑信之无妨”

点评

唐人韵书已失,唐音怎么查,即便可在唐律疏义及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里查,查来的也不是韵书音呀 以俗读而言,本地倒有老字平读的现象,不过这也是不足为凭的,还是姑信之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0: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09:40
应是初唐的声律模式与近体不一样吧,平衡平仄、稳顺声势的做法是一样的 ...

“平衡平仄、稳顺声势的做法是一样的”,但是格律246音步的确立才叫格律,唐人应没有异议。但初会允许一些非律句参加,因此便定些名目,取个叫法,表示它们的特殊

点评

是,不过还应留意到一个问题,格律是格式和声律,并不是只讲声律就叫格律,对于近体而言尤为严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10: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10:37
“平衡平仄、稳顺声势的做法是一样的”,但是格律246音步的确立才叫格律,唐人应没有异议。但初会允许一 ...

是,不过还应留意到一个问题,格律是格式和声律,并不是只讲声律就叫格律,对于近体而言尤为严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0: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09:47
讦者,失也,这里也就是当平而仄,可见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失替的问题,问题是,失而救了么 ...

有的救,如互律,这种救只是求得上下句的协调,并不是真正救了上句,不是使上句脱出困境。所以我们对“救”字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抱着古人的粗腿,只认一个死理。这样认识清了,便可以得出结论,大拗其实可以不救,下句救只是两句之间的协调,并不是为了救出上句。
有的不救,像这个“种”字,下句便采取不理睬的做法
救,在这不是拯救(援助使脱离危难)挽救(从危险中救回来)补救 (彌補過失,矯正差錯。)
只是救助(救援幫助)救济(用其它方法幫助)

点评

救即调平仄,平仄调,则音韵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9:11
赞同此论,拗救绝不是上句瘸了用下句再瘸的方法去救,即不是老金的左腿瘸了把右腿打瘸的论调,拗救的本质是平衡平仄、稳顺声势,从这点出发才比较容易理解所谓拗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10: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10:32
这个可以查查看,我也疑惑。但不能“姑信之无妨”

唐人韵书已失,唐音怎么查,即便可在唐律疏义及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里查,查来的也不是韵书音呀

以俗读而言,本地倒有老字平读的现象,不过这也是不足为凭的,还是姑信之吧

点评

唐代不用平水韵(平水韵只是近似切韵)所以可在唐律疏义及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里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09:51
古风句中不论平仄,故无所谓讦不讦的,也无所谓互不互律的,这点还请留意。
另外要说明一点的是,王力是有 ...

很正确,只有进入格律,才讨论讦不讦的, 因此凡说讦、互律,都与格律相关。说是古风是错误的,说是古风式律诗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11: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10:55
有的救,如互律,这种救只是求得上下句的协调,并不是真正救了上句,不是使上句脱出困境。所以我们对“救 ...

赞同此论,拗救绝不是上句瘸了用下句再瘸的方法去救,即不是老金的左腿瘸了把右腿打瘸的论调,拗救的本质是平衡平仄、稳顺声势,从这点出发才比较容易理解所谓拗救

点评

“拗救的本质是平衡平仄、稳顺声势”,对极了。这样我们就把拗救解清楚了,而且可以承认拗救的存在。若按时下众人理解,那是越救越死的方法。按我们理解,简单透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1: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09:51
古风句中不论平仄,故无所谓讦不讦的,也无所谓互不互律的,这点还请留意。
另外要说明一点的是,王力是有 ...

“诗体不分,诗史不明,任意混淆格律概念,这是某的一贯做法,也是其错误根源所在,不足与言”。知我者梅也,知梅者我也。
理论研究概念不清、界线不清、时代不清,再刻苦再认真也没用。费时费力,只是无用功。有人就是听不进,只好不理睬这种人了

点评

‘’炙毂子诗格据云也是抄自于崔融的唐朝新定诗格‘’,关于这句话就别羊论了,细比了两个诗格,应是我记错了,错了就错了,没啥大不了的,他愿意说什么由他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1: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09:37
早就注意到了老为仄,但此为唐人之论,唐音为平也说不定,姑信之无妨

我认为他指的四字均指二四两字,因一三不论故,所以统称四字,即中平中仄和中仄中平。

点评

也是一说,不过我认为应是四个字全平全仄之意而不是指第四位,古文有时就是这么回事,纯靠意会,有时也害死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11: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11:19
我认为他指的四字均指二四两字,因一三不论故,所以统称四字,即中平中仄和中仄中平。 ...

也是一说,不过我认为应是四个字全平全仄之意而不是指第四位,古文有时就是这么回事,纯靠意会,有时也害死人

点评

应是四个字全平全仄之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2: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2: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11:27
也是一说,不过我认为应是四个字全平全仄之意而不是指第四位,古文有时就是这么回事,纯靠意会,有时也害 ...

应是四个字全平全仄之意

点评

如果全平全侧,两例俱不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2: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12:04
应是四个字全平全仄之意

如果全平全侧,两例俱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2: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10:57
唐人韵书已失,唐音怎么查,即便可在唐律疏义及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里查,查来的也不是韵书音呀

以俗读而言 ...

唐代不用平水韵(平水韵只是近似切韵)所以可在唐律疏义及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里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2: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互律例,粘律做到了。第一句前四仄。第二句并非四平,老字仄也,因此只能说24平,拗。第三句也非四平,入字仄也,是24平,拗。第四句是前四仄。因此此例分析互律有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又《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
未找到平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2: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入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
无平声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2: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10:23
互律和讦调应该不是同一回事,讦调是句中失替,互律是对句互应,互相成律的一种声律模式 ...

互律是(讦调中)对句互应,互相成律的一种声律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1 13: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11:03
赞同此论,拗救绝不是上句瘸了用下句再瘸的方法去救,即不是老金的左腿瘸了把右腿打瘸的论调,拗救的本 ...

“拗救的本质是平衡平仄、稳顺声势”,对极了。这样我们就把拗救解清楚了,而且可以承认拗救的存在。若按时下众人理解,那是越救越死的方法。按我们理解,简单透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4: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依四字全平全仄,则诗例无一能合。举一个正确的例都找不到,谈何立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09:23
我认为此条仅指平仄句脚的四字,七言的第六字失律的听有拗句。即中仄中仄仄句式,当然包括五连仄句(其举诗 ...

赵执信《声调谱》
苒苒迹始去【五字俱仄○中有入声字妙】,
悠悠心【此字必平救上句】所期【此必不可不救,因上句第三、第四字皆当平而反仄,必以此第三字平声救之,否则落调矣。上句仄仄平仄仄亦同】。

点评

赵之《声调谱》指明五连仄大拗及第四字为仄声的句子(即谷子所指讦调)下句必救,否则落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7: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17:01
赵执信《声调谱》
苒苒迹始去【五字俱仄○中有入声字妙】,
悠悠心【此字必平救上句】所期【此必不可不 ...

赵之《声调谱》指明五连仄大拗及第四字为仄声的句子(即谷子所指讦调)下句必救,否则落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05:59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谿老人垂釣歸。(本聯上句三平尾)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秋山入簾翠滴滴 ...

推翻此看法。
此诗应划入律诗范畴。若是古风,谈他作甚?
此诗上句八月应为平平,失律了。故拗下句将本应为仄仄的音节改为平平音节(南谿),以互补平仄,使其平衡,达到律句要求,故称之互(救然后为)律也。

点评

雨梦析:唐人称互律体,是指上句二四同平或二四同仄时,下句采用二四同仄句或二四同平句互救。 诗例中八月用南渓,秋山用野艇互救而称之互律 细看了一下,此说有一定的道理,这里的所谓律全用平用仄,按四字全部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18: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17:15
推翻此看法。
此诗应划入律诗范畴。若是古风,谈他作甚?
此诗上句八月应为平平,失律了。故拗下句将本应 ...

雨梦析:唐人称互律体,是指上句二四同平或二四同仄时,下句采用二四同仄句或二四同平句互救。
诗例中八月用南渓,秋山用野艇互救而称之互律

细看了一下,此说有一定的道理,这里的所谓律全用平用仄,按四字全部同平或同仄均不合,按24位全平全仄倒是相合,所以也可以说互律体和讦调体说的都是节律的失替现象,只是救的方式不同

点评

互律是没问题的,选例不严谨,解说与例不协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19: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6: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