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0|回复: 15

刘滔【二四同声,亦不能善】的自相矛盾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9-10 03: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滔【二四同声,亦不能善】的自相矛盾

《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蜂腰条贯里说:
    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

刘氏的二四同声例句:
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
〇入〇入〇,〇入〇入〇。

刘滔的二四同声例句: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〇上〇入〇,〇平〇平〇。

从刘氏的举例来看:二四同入声,既是【四声律】的二四同声,又是【平仄律】的二四同声。并不矛盾!

从刘滔的举例来看:〇上〇入〇,不是【四声律】的二四同声,只是【平仄律】的二四同声。〇平〇平〇,既是【四声律】的二四同声,又是【平仄律】的二四同声。

由此看来,刘滔的【二四同声,亦不能善】理论,与刘滔的【举例】,是颠三倒四的自相矛盾!也就是说,刘韬的【二四同声,亦不能善】理论,既不是四声律的【二四同声】,也不是平仄律的的【二四同声】。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03: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0 03:41 编辑

常恐秋节至,〇上〇入〇,上句是王力的命名所谓【大拗句】
凉风夺炎热,〇平〇平〇,下句是王力命名的所谓【特拗句】


大人物,说错话是大错误。
纪大烟袋的强词夺理:张籍的大拗不救,是第一联;郑谷的大拗不救,是第三联!
纪大烟袋的胡说八道:【唐人起结原不拘,指唐人试律起句、结句平仄不是那么严格】!

唐·郑  谷(851年—910)
《试春涨曲江池》========【试帖诗】========【大拗不救】

王泽尚通津,恩波此日新。深疑一夜雨,宛似五湖春。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翠低孤屿柳,香失半汀苹。
凤辇寻佳境,龙舟命近臣。桂花如入手,愿作从游人。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上平仄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


徐州试反舌无声(唐·张籍)==【试帖诗】=====【大拗不救】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居人宜寂寞,深院益凄清。
入雾暗相失,当风闲易惊。来年上林苑,知尔最先鸣。

仄入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仄平入?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纪晓岚评语:唐人起结原不拘,如文昌《反舌无声》,并二、四也不谐是也。今则不可,必不得已,下句当以平仄平救之。唐人起结原不拘,指唐人试律起句、结句平仄不是那么严格。




点评

他们不错你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8: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0 05: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你自己看不懂古文,还说别人“自相矛盾”!

点评

说说你的道理,或者说说三羊理解错误, 批驳或反驳别人,不要老是一顶空空如也的大帽子了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5: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05: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10 05:35
是你自己看不懂古文,还说别人“自相矛盾”!

说说你的道理,或者说说三羊理解错误,
批驳或反驳别人,不要老是一顶空空如也的大帽子了事!

点评

针的批评是对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8:17
看不懂古文说明你汉语水平和理解能力差,有什么好说的?还把攻击先贤的帖子到处发,真好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6: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0 06: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0 05:42
说说你的道理,或者说说三羊理解错误,
批驳或反驳别人,不要老是一顶空空如也的大帽子了事! ...

看不懂古文说明你汉语水平和理解能力差,有什么好说的?还把攻击先贤的帖子到处发,真好意思。

点评

三羊理解错了,你尽可以直说,何必吞吞吐吐像煞有介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07: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10 06:32
看不懂古文说明你汉语水平和理解能力差,有什么好说的?还把攻击先贤的帖子到处发,真好意思。 ...

三羊理解错了,你尽可以直说,何必吞吞吐吐像煞有介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0 08: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用的不是平水韵。
恐  除了上声又《廣韻》區用切《集韻》《韻會》《正韻》欺用切,去聲。
节  除了入声又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又叶子計切。《曹植·王霸贊》壯氣凌雲,挺身奮節。所征必拔,謀顯垂惠。

点评

应该是四声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08: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0 08:11
他用的不是平水韵。
恐  除了上声又《廣韻》區用切《集韻》《韻會》《正韻》欺用切,去聲。
节  除了入声又 ...

应该是四声吧!

点评

对,二字在这儿都是四声,所以老刘没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0 08: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0 05:42
说说你的道理,或者说说三羊理解错误,
批驳或反驳别人,不要老是一顶空空如也的大帽子了事! ...

针的批评是对的

点评

怎么【针的批评是对的】? 三羊领教针管,他不说,你能具体说说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8: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0 08: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0 03:36
常恐秋节至,〇上〇入〇,上句是王力的命名所谓【大拗句】
凉风夺炎热,〇平〇平〇,下句是王力命名的所谓 ...

他们不错你错

点评

错在哪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4 0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0 08: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二字在这儿都是四声,所以老刘没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08: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针的批评是对的】?
三羊领教针管,他不说,你能具体说说嘛?

点评

你都离我而去,我还和你说是甚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0 08: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0 08:28
怎么【针的批评是对的】?
三羊领教针管,他不说,你能具体说说嘛?

你都离我而去,我还和你说是甚么

点评

乐意你就说,不说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0 0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08: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0 08:31
你都离我而去,我还和你说是甚么

乐意你就说,不说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错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4: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0-14 04:30 编辑

    所谓声律理论,无非牵涉两个方面:一是节点的定位,一是声调的分类。沈约的蜂腰规则,五言节点的定位在二五,声调的分类是四声律。
    《文镜秘府论》里的刘滔亦云:“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声调的分类,依旧是四声律,并无声调分类平仄二元化的明确说法!只是谈论了,节点定位二四字,优于蜂腰的节点定位二五字。刘韬理论的节点24四声律,优于沈约蜂腰的节点25四声律,其道理在于:节点24四声律可以,节点25四声律不可以,从法度上行之有效封杀四连声!对比如下,

节点25四声相替律,其律句十二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入——〇〇去,
〇上——〇〇去,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上,〇去——〇〇入,
〇入——〇〇上,〇入——〇〇去。

节点24四声相替律,其律句十二类:
〇平——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平——〇入〇,
〇上——〇平〇,〇去——〇上〇,〇入——〇去〇,
〇上——〇去〇,〇上——〇入〇,
〇去——〇上〇,〇去——〇入〇,
〇入——〇上〇,〇入——〇去〇。

    《文镜秘府论》里的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既未未涉节点的定位问题,也未涉及声调的分类问题。刘韬这段话,表述的是平上去入在四声类别的所占比例多少问题。从以下平水韵的数据来看,有用处最多的平声字:参彼上声,是殆为大半;参彼去声,是殆为大半;参彼入声,依旧是殆为大半。刘韬的【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应为【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分别参彼三声,殆为大半】的省文。假如,声调是平仄两分法,平声参彼仄声,应为殆为小半,并非刘韬的【殆为大半】!

搜韵新版《通用平水韵表》总韵数 26456 字
平声10804/26456====41%
上声 5037/26456====19%
去声 5789/26456====22%
入声 4826/26456====18%

传统旧版《常用平水韵表》总韵数 6276 字
平韵2555/6276======41%
上声1178/6276======19%
去声1419/6276======23%
入声1124/6276======18%

    若果说,刘韬单独提到平声,就是认定是【平/上去入】二元化的话,那么,刘韬单独的【入声最少】,岂不成了【平上去/入】的二元化!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探索和研究唐近体声律的诸位大虾,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企图从刘韬说法里,勾稽出唐朝时期格律诗【声点24平仄律】的宏伟蓝图,纯属无中生有的捕风捉影拉邦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6 03: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