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8-21
威望521
金钱7456
贡献6693
金牌会员
 
威望- 521 点
贡献- 6693 次
金钱- 7456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7-10-14 04: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10-14 04:30 编辑
所谓声律理论,无非牵涉两个方面:一是节点的定位,一是声调的分类。沈约的蜂腰规则,五言节点的定位在二五,声调的分类是四声律。
《文镜秘府论》里的刘滔亦云:“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声调的分类,依旧是四声律,并无声调分类平仄二元化的明确说法!只是谈论了,节点定位二四字,优于蜂腰的节点定位二五字。刘韬理论的节点24四声律,优于沈约蜂腰的节点25四声律,其道理在于:节点24四声律可以,节点25四声律不可以,从法度上行之有效封杀四连声!对比如下,
节点25四声相替律,其律句十二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入——〇〇去,
〇上——〇〇去,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上,〇去——〇〇入,
〇入——〇〇上,〇入——〇〇去。
节点24四声相替律,其律句十二类:
〇平——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平——〇入〇,
〇上——〇平〇,〇去——〇上〇,〇入——〇去〇,
〇上——〇去〇,〇上——〇入〇,
〇去——〇上〇,〇去——〇入〇,
〇入——〇上〇,〇入——〇去〇。
《文镜秘府论》里的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既未未涉节点的定位问题,也未涉及声调的分类问题。刘韬这段话,表述的是平上去入在四声类别的所占比例多少问题。从以下平水韵的数据来看,有用处最多的平声字:参彼上声,是殆为大半;参彼去声,是殆为大半;参彼入声,依旧是殆为大半。刘韬的【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应为【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分别参彼三声,殆为大半】的省文。假如,声调是平仄两分法,平声参彼仄声,应为殆为小半,并非刘韬的【殆为大半】!
搜韵新版《通用平水韵表》总韵数 26456 字
平声10804/26456====41%
上声 5037/26456====19%
去声 5789/26456====22%
入声 4826/26456====18%
传统旧版《常用平水韵表》总韵数 6276 字
平韵2555/6276======41%
上声1178/6276======19%
去声1419/6276======23%
入声1124/6276======18%
若果说,刘韬单独提到平声,就是认定是【平/上去入】二元化的话,那么,刘韬单独的【入声最少】,岂不成了【平上去/入】的二元化!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探索和研究唐近体声律的诸位大虾,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企图从刘韬说法里,勾稽出唐朝时期格律诗【声点24平仄律】的宏伟蓝图,纯属无中生有的捕风捉影拉邦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