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许传刚

讨论 什么是大拗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1: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21:24
平平仄平平和仄仄平仄仄,蜂腰有两种说法,一是25不同声,二便是这两个句式。不论哪种,规律都不管它了 ...

蜂腰说是四声四元的声律模式,近体是四声二元的声律模式,不同的声律模式混在一块说,这叫混淆概念,把齐梁调诗与近体混在一块说,这叫混淆诗体,凡事一混淆了就说不清扯不明了

点评

真想不到我们会如此的高度一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9-11 21: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20:59
可榷
此句式按标准句式为平平平仄仄,其1位可不论,变平为仄成仄平平仄仄,24位分明,说拗恐怕说不过去, ...

正格只有四式,凡不合正格平仄安排的均为拗句。不管何位置,均为拗。其一字拗为孤平,第三字补救了。合律,但仍为拗句

点评

你对拗的定义应是比较广义的,既有广义就也应有狭义,这样才不致引起一些无谓的争执 狭义上的拗只出现在节点上,即246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9-11 21: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20:59
可榷
此句式按标准句式为平平平仄仄,其1位可不论,变平为仄成仄平平仄仄,24位分明,说拗恐怕说不过去, ...

下句换平声即为他救。也符合双换头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9-11 21: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21:11
这其实也不是我大胆的断言,依诸大家均无三平尾的句式,王步高教授也说过类似的话,三仄脚尚可宽容,三平 ...

斥三平尾为大忌者不合调声术,受王力影响也。

点评

这个不是受谁的影响,从实际来看也是近体规避三平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10
这个不是受谁的影响,从实际来看也是近体规避三平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10
这个不是受谁的影响,从实际来看也是近体规避三平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10
作为律诗标准格式是排除了“三平尾”, 但作为合理的变化“仄仄仄平平”句是有“三平尾”。 但也如标准格式排除了“三平尾”的理由一样,对大忌的“三平尾”是应避免出现的。 大忌的“三平尾”,应尽量避免出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1: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7-9-11 21: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9-11 21:38 编辑

“三仄脚尚可宽容。” 论 是 基于某种顾忌的一种推论。  
从没有人能从本质上来提出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此论与三平不同,正确与否至今尚无定论。
   
期待两位先生能讨论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果来。

点评

三仄尾尚可宽容不知何典明确?是近几年才认为三仄尾非大忌,其根据与特拗句一样,唐诗广泛使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34
这不是出于某种顾忌,也是从实践中提炼而来,唐以来出句宽至全仄都允许,如向晚意不适,三仄又算得了什么呢 赵执信倒是声调谱中说,三仄前两字同平为律句,止一平则非律,王力比较谨慎,说宜两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18
这不是出于某种顾忌,也是从实践中提炼而来,唐以来出句宽至全仄都允许,如向晚意不适,三仄又算得了什么呢 赵执信倒是声调谱中说,三仄前两字同平为律句,止一平则非律,王力比较谨慎,说宜两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18
这不是出于某种顾忌,也是从实践中提炼而来,唐以来出句宽至全仄都允许,如向晚意不适,三仄又算得了什么呢 赵执信倒是声调谱中说,三仄前两字同平为律句,止一平则非律,王力比较谨慎,说宜两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7-9-11 21: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9-11 22:10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21:34
斥三平尾为大忌者不合调声术,受王力影响也。

  作为律诗标准格式是排除了“三平尾”, 但作为合理的变化“仄仄仄平平”句是有“三平尾”出现的可能。这是一个边缘点,结构合理但因忌不宜用。
   也如标准格式排除了“三平尾”的理由一样,对大忌的“三平尾”是应避免出现的。

   大忌的“三平尾”,应尽量避免出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一种传统观念所致,而非关乎格律构造。

点评

五言的标准格式只有四句,可五言共计有32种句式。唐人律诗只采用十几种句式,三平尾数量是孤平句的三倍。这个统计是很不准的,为什么,被人为地打入古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41
清试律诗只允许七种句式应用,其它如三仄尾也不允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2: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21:31
正格只有四式,凡不合正格平仄安排的均为拗句。不管何位置,均为拗。其一字拗为孤平,第三字补救了。合律 ...

你对拗的定义应是比较广义的,既有广义就也应有狭义,这样才不致引起一些无谓的争执

狭义上的拗只出现在节点上,即246位

点评

狭义的拗句为小拗和大拗,广义包括古诗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22: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1 20:54
“三平尾已被近体所弃,故无所谓拗与不拗 。”
实在佩服 山人  有如此彻底大胆的断言,此论逼近 近体诗 ...

谢谢苏版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2: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21:34
斥三平尾为大忌者不合调声术,受王力影响也。

这个不是受谁的影响,从实际来看也是近体规避三平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2: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21:34
斥三平尾为大忌者不合调声术,受王力影响也。

这个不是受谁的影响,从实际来看也是近体规避三平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2: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21:34
斥三平尾为大忌者不合调声术,受王力影响也。

这个不是受谁的影响,从实际来看也是近体规避三平尾

点评

王力之前,不知谁说过三平尾为大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22: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21:31
蜂腰说是四声四元的声律模式,近体是四声二元的声律模式,不同的声律模式混在一块说,这叫混淆概念,把 ...

真想不到我们会如此的高度一致

点评

真想不到你们会如此的高度一致! 即便是使用【24平仄律】,写成的格律诗,依旧存在四声与平仄的混用! 除【平韵诗】以外,三种【仄韵诗】,都是【四声与平仄】杂种混血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06: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2: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1 21:36
“三仄脚尚可宽容。” 论 是 基于某种顾忌的一种推论。  
从没有人能从本质上来提出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此论 ...

这不是出于某种顾忌,也是从实践中提炼而来,唐以来出句宽至全仄都允许,如向晚意不适,三仄又算得了什么呢

赵执信倒是声调谱中说,三仄前两字同平为律句,止一平则非律,王力比较谨慎,说宜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2: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1 21:36
“三仄脚尚可宽容。” 论 是 基于某种顾忌的一种推论。  
从没有人能从本质上来提出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此论 ...

这不是出于某种顾忌,也是从实践中提炼而来,唐以来出句宽至全仄都允许,如向晚意不适,三仄又算得了什么呢

赵执信倒是声调谱中说,三仄前两字同平为律句,止一平则非律,王力比较谨慎,说宜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2: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1 21:36
“三仄脚尚可宽容。” 论 是 基于某种顾忌的一种推论。  
从没有人能从本质上来提出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此论 ...

这不是出于某种顾忌,也是从实践中提炼而来,唐以来出句宽至全仄都允许,如向晚意不适,三仄又算得了什么呢

赵执信倒是声调谱中说,三仄前两字同平为律句,止一平则非律,王力比较谨慎,说宜两平

点评

我是把话说得有点弯和模糊,是因为这里面的关系是有点深奥。 “三仄脚尚可宽容。” 论 是 基于某种顾忌的一种推论。而不是“出于某种顾忌。” 说白一点,“三仄脚”是躺着中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3 06: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2: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呀的系统,一回帖就出三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9-11 22: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22:10
这个不是受谁的影响,从实际来看也是近体规避三平尾

王力之前,不知谁说过三平尾为大忌。

点评

即便无人说过,从实际考察,近体又有多少三平尾的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24
即便无人说过,从实际考察,近体又有多少三平尾的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2: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22:22
王力之前,不知谁说过三平尾为大忌。

即便无人说过,从实际考察,近体又有多少三平尾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2: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22:22
王力之前,不知谁说过三平尾为大忌。

即便无人说过,从实际考察,近体又有多少三平尾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9-11 22: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1 21:50
作为律诗标准格式是排除了“三平尾”, 但作为合理的变化“仄仄仄平平”句是有“三平尾”出现的可能。这 ...

清试律诗只允许七种句式应用,其它如三仄尾也不允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9-11 22: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22:06
你对拗的定义应是比较广义的,既有广义就也应有狭义,这样才不致引起一些无谓的争执

狭义上的拗只出现在 ...

狭义的拗句为小拗和大拗,广义包括古诗句。

点评

这样定义拗恐怕不妥吧,首先古诗句是什么样的古又得定义、划分,其次这样的延长会导致近体跟古体混在一起说不清,第三才能说到音位置的问题,如此的广,有点广得没边的感觉 作为古风而言,平仄都不论,还有说拗的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9-11 22: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1 21:36
“三仄脚尚可宽容。” 论 是 基于某种顾忌的一种推论。  
从没有人能从本质上来提出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此论 ...

三仄尾尚可宽容不知何典明确?是近几年才认为三仄尾非大忌,其根据与特拗句一样,唐诗广泛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2: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11 22:41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22:29
狭义的拗句为小拗和大拗,广义包括古诗句。

这样定义拗恐怕不妥吧,首先古诗句是什么样的古又得定义、划分,其次这样的延长会导致近体跟古体混在一起说不清,第三才能说到音位置的问题,如此的广,有点广得没边的感觉

作为古风而言,句数、字数、平仄都不论,还有说拗的必要么

点评

只要排除正格句,小拗,及大拗句,其它均为古诗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58
古诗句和古风是两回事。古诗句是律诗认为应该避的诗句。而古是什么句子都不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2: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9-11 22: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1 21:50
作为律诗标准格式是排除了“三平尾”, 但作为合理的变化“仄仄仄平平”句是有“三平尾”出现的可能。这 ...

五言的标准格式只有四句,可五言共计有32种句式。唐人律诗只采用十几种句式,三平尾数量是孤平句的三倍。这个统计是很不准的,为什么,被人为地打入古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9-11 22: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22:38
这样定义拗恐怕不妥吧,首先古诗句是什么样的古又得定义、划分,其次这样的延长会导致近体跟古体混在一起 ...

古诗句和古风是两回事。古诗句是律诗认为应该避的诗句。而古是什么句子都不避。

点评

这太笼统,概念不清,诗经句也是古诗句,汉魏诗句也是古诗句,永明体诗句也是古诗句,齐梁调诗体诗句也是古诗句,近体诗句也是古诗句,如果讲声律的诗就叫律诗的话,全部都讲声律,但此声律与彼声律则是大相径庭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9-11 22: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22:38
这样定义拗恐怕不妥吧,首先古诗句是什么样的古又得定义、划分,其次这样的延长会导致近体跟古体混在一起 ...

只要排除正格句,小拗,及大拗句,其它均为古诗句。

点评

首先你得把诗体进行一个界定,诗体都无法界定的话,哪么讨论也好,争论也罢就会变得无意义 纯属个见,不喜勿怪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3: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9-11 23: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大家认可不为律诗所接受的句子为古诗句,三仄尾已脱离苦海,三平尾所望所归,难逃厄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3: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22:54
古诗句和古风是两回事。古诗句是律诗认为应该避的诗句。而古是什么句子都不避。 ...

这太笼统,概念不清,诗经句也是古诗句,汉魏诗句也是古诗句,永明体诗句也是古诗句,齐梁调诗体诗句也是古诗句,近体诗句也是古诗句,如果讲声律的诗就叫律诗的话,全部都讲声律,但此声律与彼声律则是大相径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9-11 23: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梦认为这些句子属古诗句
平平平平平
仄平平平平
仄仄平平平
平仄平平平
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
平平平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1 23: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22:58
只要排除正格句,小拗,及大拗句,其它均为古诗句。

首先你得把诗体进行一个界定,诗体都无法界定的话,哪么讨论也好,争论也罢就会变得无意义

纯属个见,不喜勿怪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5 1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