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8-21
威望521
金钱7432
贡献6693
金牌会员
- 威望
- 521 点
- 贡献
- 6693 次
- 金钱
- 7432 枚
|
王力大师声律理论一团糟,缘由臆断分裂三字团!
字步、音步、字顿、音顿、拍子、字拍等节奏名称,叫法虽然不同,内涵却是相同的。
五言诗句的两个节奏单位,已经成为定论。这定论,就是声律鼻祖沈约的【五言诗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古人两句的【句】,也即今人的【字步、音步、字顿、音顿、拍子、字拍】等。不管是【25四声律】的格律诗,不管是【24平仄律】的格律诗,五言格律诗句的【上二下三】两个节奏,是永恒不变的。
【24平仄律】的格律诗,两个【步】节奏的节点在,在24俩字。即:〇⊙——〇⊙〇
大凡五言诗句,只要【24平仄分明】了,必定就是一个五言律句!
五言的第5字,是【句】节点,而不是【步】节点。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节奏,是声律理论的基础;声律,是节奏理论的伴奏。没有正确的节奏理论,便没有正确的声律理论。
对于【上二下三】两个节奏的五言诗句来说,不管是划分为单用的【221】,不管是划分为单用的【212】,也不管划分为混用【221】和【212】。切分句尾三字团,是节奏理论的陷阱;切分句尾三字团,是声律理论的泥潭。
不管是平起句,还是仄起句,45两字声点,其声调总是【一个相同,一个不同】!如,
平起句: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海/流,仄/平;里/目,仄/仄。
仄起句:
白日—依山尽,更上—一层楼。山/尽,平/仄;层/楼,平/平。
依据王之涣《鹳雀楼》的平仄谱来说,
〇仄平平仄,〇平仄仄平。三羊命名为:句尾单声道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三羊命名为:句尾双声道
首联,划为221仨节奏,其节点45分明;划为212仨节奏,其节点35分明。
尾联,划为221仨节奏,其节点45不明;划为212仨节奏,其节点45不明。
王力由于切分【三字团】,导致声律理论一团糟。对于句中平仄交替来说,王力瞒过颔联说颈联,就其原有便是:王力有力解释【单声道】,王力无力解释【双声道】。见王力《诗词格律》: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
明朝【135不论,246分明】的律句规则,大道至简,完美无缺,任何附加条件,都是多余的!【135不论,不能都不论;246分明,不能都分明】的说法,则成了违反逻辑同一律的非马非驴骡子论!
【135不论,不能都不论;246分明,不能都分明】的出笼,盖因拿【24分明律】,硬套【25四声律】的唐朝时期近体诗。套来套去套不准,继而有纠结大拗句〇平仄平仄和特拗句〇仄〇仄仄等烂鱼,来以假乱真。
大清不大清的拗救理论,可谓【功之于拗,过之于救】。所谓【功之于拗】,是因为看到了唐近体的律句不是【24分明】,所谓【过之于救】,是因为臆想臆测杜撰了【张三有病,李四吃药】的医救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