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9|回复: 31

兩闋沁園春候砸...

[复制链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27 11: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沁园春・忆平湖秋夕》

东倚杭门,南靠钱塘,碧波杳溟。
看苏堤春艳,花飞鱼戏;荷风伞舞,柳浪鹒鸣。
桂魄秋心,虹桥映雪,晚响南屏三五声。
西湖美,尽山涵水养,毓秀钟灵。

清明,白璧盈莹;共良夜,千辉灯满城。
伴红绡翠袖,兰舟放棹;金樽檀板,曲舞相乘。
把酒临风,逍遥畅聚,月薄云峰犹未停。
逢佳节,自人生乐事,快意豪情。


《沁园春·西湖秋夜》

清夜平湖,淡妆西子,曼妙聘婷。
看月光临照,群洲熠熠;金风推浪,碎玉晶晶。
岸柳婆娑,苍峦黛影,塔阁亭台华练萦。
兰舟客,伴三千桂子,尽享岚馨。

频传雅乐声声,更添得、和谐园满情。
听笛箫悠远,吴歌漫漫;瑟琴委婉,越曲盈盈。
意醉音澄,心迷秋韵,律歇神回已五更。
姮娥去,望曾经盛景,旭日东升。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27 11: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进来看看,稍后再来评论了。看来此处一定会热闹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28 07: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支持,参与互动,读书快乐,祝福中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29 00: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中骈赋,很想与作者交流一下这个牌子。先拜读,容明后留字涂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29 00: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发现有个砸诗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97
贡献
13529
金钱
160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29 16: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禁言,啥都没了,很扫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主题

916

帖子

57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7
贡献
1080
金钱
216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29 2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学习,奉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13: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兩闋用同韻部、同題目,但水平有差落。望版主們費些時間細看。

点评

问好作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顺问 这第二首是你的旧作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6 0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6 00: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溪顽石 于 2017-10-6 00:32 编辑

《沁园春・忆平湖秋夕》           题目是 “”,主题是通过“平湖、秋夕”等一系列来表现。

东倚杭门,南靠钱塘,碧波杳溟。
平仄平 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

方位入题,对句起,同声相对当促,注意字义与字调关系。而后句上当较为平稳的句式来缓和气脉。但是这里依然采用了拗句式收,总体起拍句的语言与气韵不符。(领起  远观)

看苏堤春艳,        花飞鱼戏;      荷风伞舞,     柳浪鹒鸣。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平仄仄,     仄仄  平平
一般领字用去声,有递进,转折之意。意象:苏堤  花 鱼 荷风   柳   鹒  有动物,植物,有远、近、静态 动态。视觉触觉都有了。采用隔句对式,四个四言句,如果从意象上说,这一部分应该是继续前面开篇之后的延续,也为后面“西湖美”而开始造势。所以表现上当有更进一步,而不是通过单一层状模式来表现,以赋笔入词的沁园春,全篇亮彩部分就在这铺张排比夸张上。慢词调长,这里语言也须有很强的表现力:不止常规的远近物换表现,还可以用转折、跳跃、等方式将虚与实、今与昔、此与彼交织相间来承续,这把四句切实活动起来。另外本身在题目上就有个“忆”字(这一部分是建议,不过作者在这里采用的铺叙手法过于单一,没有很好体现沁园春的气势,个人认为,勿怪),使“西湖美的”表意更确切、更强烈。 通过处处体现 这个“美” 同时也说明了作者对于西湖的那种真切的热爱。

桂魄秋心,虹桥映雪,晚响南屏三五声。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果说前一字领对是粗笔勾勒,这里两四字句对就是对前面粗笔勾勒后的具体表现了,可惜我眼拙,看不出与前面的连续的四字句表现的区别,或者区别不大。有些原地踏步之嫌。而且情绪上似乎有所偏折??虽然要求这儿应该与前面有质的区别,但字调相反时却反映出相谐,所以气势上比起前面一连串的造势中有所缓和,你得让人缓缓,不是吗?在连续的短字句结束后,注意出现了一个七字句。七字句比较稳,在字数不等的所有句式中,七言句是比较稳的,也可视作上片的腰句,可以承前启后。所以若前篇都是采用一系列意象铺叙之后,这里笔锋转一下或议论入笔(建议)。句中用韵原本为断句而需,这里若用“屏”那么这个句式该怎么断呢?这是决不允许的。不过看沁园春笔法应该作者笔误了。

西湖美,尽山涵水养,毓秀钟灵。
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三字句表现有多种,这里起到了一个收束作用。点出中心“西湖美”,怎么美?通过前面的种种,作者为为我们一一展示出来。而后领字对更是再次补充体现这个“美”。且句式也比较温和,气势总体趋于缓和,达到暂时收笔目的。

清明,白璧盈莹;共良夜,千辉灯满城。
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换头继续表现晚景,不过上片有个桂魄,下片继续“清明的白璧盈莺”时间是继续停留在月色之下?若是这样应该有所递进比较好,或者不必在继续强调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而可以考虑延伸为 时间环境变化不同,或者其他。长调的铺排旋儿向上,在你上片费了如此笔墨,那么当有所言,不可能一味的 铺景,再铺。总有所托。你想说什么??上片景,下片怎么考虑?句式中间穿插如何,情绪如何?同时,二字短韵的使用,仅从字义上我认为接的不错,但是细观这三句,统共用韵字6个“清、明、盈、莹、灯、城”,虽然不反对有同韵字和韵字一起出现在韵句中,但是三句就用如此密集的韵字,首先给人急迫感。而通过上片一路走来,再加上这些字义看,情绪上似乎还不到如此急迫,或者参考后续,也是不到。同时“灯”字的使用也是同上片中 的“屏”一样,若是用作断句,那么就不符沁园春的句式了。这就需要作者给出解释。

伴红绡翠袖,兰舟放棹; 金樽檀板, 曲舞相乘。
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
和上片使用一样,这里一字领起四句,形式多种,常用扇对,但不绝对。去声震起,结构上与前句连接紧密,但是与上片问题一样,请注意意象表现,四句意并列,表现上并无多大起伏变化,赋笔的使用是在夸张的、连续的对句中意义是变化递进或者转折的,是立体的。而不是一味停留在这些表象上。虽然长调字数充盈,但是句间仍然要求结构紧凑,疏密有至。要让意境是更进一层,再进一步,四句之间递进互补。而且注意这四句字调匀称,节奏整齐,结构上环环相套还不能千篇一律。表现手法上可采用多种手法不一而论。
把酒临风,逍遥畅聚,月薄云峰犹未停。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再次的 2个四字句中。表现可以比前面在具体,前面粗笔勾勒,其后则细笔描摹。而后一个七字句稳和。而这里出现了”月薄云峰“,再一次出现了”月“的变化,时间变化。”犹未停“三字表现的比较好。至少这样的收束想法还是不错的 。其实上下片结构大致一样,至少叙述的角度,表现的手法不同而已,但主题是 不变的。

逢佳节,   自人生乐事,快意豪情。
平 平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到这里,前面所有的笔墨就该有个交代了,一泻千里后一把勒住让人回味。但是”人生的乐事,快意豪情“从哪里来的?说实话,我反复看全篇,在作者如此浓墨重笔之后,最后收笔处体现?或者作者想以后”人生乐事,快意豪情“等等世间所有无不可在此消磨?这句需要和作者沟通。


总说:意,还是比较明确的,上下片通过一系列的 景象来展现西湖的美,但是我们希望看到是作者能带我们进入这个美景,而不是大笔勾勒一下,告诉我们很美。布局可酌。词汇还可再凝练。意象堆积,表现过于松散,铺排气势不够,无法体现沁园春的大气,旷远的气势。而在上下的铺排上手法单一。煞尾构思不够,题目”忆“但内容没有体现,或换个题目,去掉这个”忆“。上片优于下片,下片在上片的景的基础上当有所体现,而不是继续铺景。以情入景,且以景入情 是个不错的想法。同时对于韵字的使用应注意,对于能创作沁园春这样的作者,能注意到其他格律方面要求,而单单对于韵字使用上出现问题最是不该的。

以上是我个人浅显的一点看法,因个人水平有限,说法有不当之处请作者及各位老师见谅,望能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6 00: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沁园春》在《全宋词》的欢迎度位列第9,词作428首, 其中祝贺 类166 首 ; 咏怀 70 首 ; 交游酬和56 首 ; 写景 只有18 首 ; 所以可以看出历史上对于这个词牌的使用范围认识。但是不是不能写。只是把握上需要多处考量。尤其他的 “处处用对”特点。而且上片的 第4 、5、 6 、7 、8 、9 、 10 、11 、12 、 13和下片的  4、 5 、6、 7 、8 、9 、10 、11、12 不仅字数相同,平仄也相同整齐。不过上片有13句,下片有12句 并不完全均衡,故词体呈现摇曳之态。领字,且有虚字。更是长调的一大特点。总之,这个词牌写的不少,能出上佳之作的 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6 00: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9-30 13:20
兩闋用同韻部、同題目,但水平有差落。望版主們費些時間細看。

问好作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顺问 这第二首是你的旧作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6 00: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溪顽石 于 2017-10-6 00:33 编辑

因最近线下时间有限,安排不开。本来说过“明后”涂鸦已在推迟是迟,见谅。第二首容后再涂,实在时间不够用。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6 08: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10-6 08:26 编辑
水溪顽石 发表于 2017-10-6 00:11
《沁园春・忆平湖秋夕》           题目是 “忆”,主题是通过“平湖、秋夕”等一系列来表现。

东倚杭门, ...



万分感谢 "水溪顽石" 先生肯抽出时间对拙作来个狠评,这是网络诗词中如凤毛麟角的由衷言论,万中无一。

当今网络的诗词评论,就只有 "CTLC" + "CTL V" 两组键,万篇一律的拜读欣赏,语言生动用笔细腻,语意深刻情景交融,描写真切感受才情,赞美学习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凝练入味,意蕴深厚等等的恭维说话,这等现象一是基于网络大方向的 "河蟹"政策,二是碍于网友之间的交情或发文者的"江湖地位"不宜月旦,三是大家抱团取暖互相抬举,嘻嘻哈哈的不亦乐乎!

两阕沁园春作于20138上贴相差两星期;次阕是其它人的作品,姑讳其名。若"水溪顽石" 先生有空, 請再拨冗评之。

点评

时间够就一定啰嗦下,另外也想听听你对这个词牌的想法,各个方面的。交流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6 14: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6 14: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10-6 08:24
万分感谢 "水溪顽石" [/bac ...

时间够就一定啰嗦下,另外也想听听你对这个词牌的想法,各个方面的。交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1: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10-7 12:09 编辑

查 "沁园春" 一词牌,为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始于北宋.张先,宋代诸家多有此词作。此调以"苏轼体" "贺铸体" 为正体,俱与诸家不同。现分列如下:

"苏轼体"

孤馆灯青 野店鸡号 旅枕梦残 
中中平平句中中中中句中中中平
渐月华收练 晨霜耿耿 云山摛锦 朝露漙漙 
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
世路无穷 劳生有限 似此区区长鲜欢 
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
微吟罢 凭征鞍无语 往事千端 
中平仄句中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

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 初来俱少年 
中平中仄平平 中中仄读中平中仄平
有笔头千字 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  
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袖手何妨闲处看 
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
身长健 但优游卒岁 且斗尊前 
中中仄句仄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

"贺铸体"

宫烛分烟 禁池开钥 凤城暮春 
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仄平仄平
向落花香里 澄波影外 笙歌迟日 罗绮芳尘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
载酒追游  联镳归晚 灯火平康寻梦云 
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逢迎处 最多才自负 巧笑相亲 
平平仄句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

离群 客宦漳滨 但惊见 来鸿归燕频 
平平 仄仄平平韵仄平仄读平平平仄平
念日边消耗 天涯怅望 楼台清晓 帘幕黄昏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
无限悲凉 不胜憔悴 断尽危肠销尽魂 
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平仄平
方年少 恨浮名误我 乐事输人 
平平仄句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

此与苏词同,惟换头句押短韵异,南北宋词如此填者亦多。另有 "陆游体",其過片跟句法跟 "苏轼体" 一样,但在第二字暗押一韵:

沁园春  孤鹤归飞......

零落如,又岂料如今余此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1: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10-7 12:10 编辑

此词的风格较豪迈、奔放,气势开张;但亦有个别作品写得阴柔婉约的,

《沁园春·丁巳重阳…》 清·纳兰性德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更赢得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沁园春·美人口 清末·易顺鼎 
 
豆蔻含芳,槟榔吐腻,天然俊生。
记轻吮鸾毫,修将眉史,细研鸡舌,诵罢心经。
樱小藏愁,葱尖掩笑,软语商量侬惯听。
相偎久,见红吟有韵,碧唾无声。

尊边低唱销凝。又艳曲新翻点绛唇。
正酒晕留涡,堤防客觑,脂香带沫,侥幸郎吞。
夜月吹箫,春风试茗,一点相思画未成。
难忘处,是轻盈唤马,宛转调莺。

(易还有多阕属同一风格, 不列了)

就是典型之作,大家多不会效法。若是大家坚持苏轼可用 "念奴娇" 咏赤壁、用"永遇乐"写关盼盼, 那就各师各法,悉从专便。

点评

曲子发展到后来,已经是 文学性 大于音乐性,甚至音乐性就已经消失了,再到我们现在只有文字留下了了。不过,其中从留下的宋词作品里还是可以分析出一些来的,这可不是猜测。以前我那边有人说 我这是 猜测。我只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8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1: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10-7 12:14 编辑

观乎 "苏体" 例子 那"起承转合" 于起片、接片、过片、合片中是分得明显的…

孤馆灯青 野店鸡号 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 晨霜耿耿 云山摛锦 朝露漙漙―― 起片 
世路无穷 劳生有限 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 凭征鞍无语 往事千端 ――――― ―― 接片 (承) 

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 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 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 过片 (转)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 但优游卒岁 且斗尊前 ―――――――― 结片 (合) 

但暗暗地,现在另一作法, 将 "起片" 及 "结片" 的句子减少, 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起片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接片 (承)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过片 (转)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结片 (合)

甚至乎, 您将上阕分成以下方式也可接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起片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接片 (承)

大家或許另有分析。

点评

词结构多种,具体用哪一种也是与作者题材,章法布局上需要而定,不一而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7 2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9: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10-7 19:47 编辑

回说本人拙作,全用 "九青" 的韵脚,以平仄较宽的 "苏轼体"当无问题。"起片" 首句 (指完整句子 complete sentence) 即咏及西湖地形和冲瀜沆瀁的水貌。次直接化了 "西湖十景" 其中四景;"接片" 首句继续咏及其它三景对西湖略为熟悉的人,萦思当有余未尽,其它三景又如何呢?但篇幅所限,"接片" 要由"" ""... 总而言之,"西湖的美,尽在那山涵水养,孕育出毓秀钟灵之气",上阕由此戛然而止。

"过片" 的首句,本人可依 "苏轼体" 的格式写成 "月儿洁白晶莹""月如白璧清莹" "月光今夜盈盈"…但这些句子太平凡了!是故改用 "柳永体" 写为 "清明",指中秋当夜天气甚佳,一遍 "风清景明";而且月亮是"白玉般晶莹剔透和丰满充盈"。再者,西湖周遭好比市场一样繁嚣喧杂,景区处处人潮,故此句密用几个同韵字 "清、明、盈、莹、城"吸引注意。至于那千 "" 是中秋必备的道具,也没犯韵这事儿,况且这字的粤音是dang1 (属十蒸韵),和韵脚 ""sing4 (九青韵) 的有分别。

"过片" 第三句四字排句与 "接片" 那样悠然漫舒不同,动作较剧烈,是咏及自己和一班猪朋狗友藉此良宵佳节登船游乐,饮酒唱歌、听曲跳舞。不作过多描述,点到即止。

"结片" 首句将景物拉开,说西湖那夜的歌舞行乐,人群都余兴未尽,直至月薄西山仍未终止。次句作全词总结,盖 "人逢佳节精神爽,酒到腹中胆自豪",畅也乐也。

至于为何本人使用 "" 作题目, 因填此词时已过中秋,一切都成往事,只在记忆之中。

点评

好的 已悉之创作目的。就是对于音韵使用 若你使用粤音标准,可以在附后标注,不标注我就以词林为准。另外对于取景也是个人建议,西湖之景再取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方面的是否可以增加一些作品内涵呢。不管哪个体式,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7 2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7 23: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10-7 11:44
观乎 "苏体" 例子 那"起承转合" 于起片、接片、过片、合片中是分得明显的…

孤馆灯青 野店鸡号 旅枕梦 ...

词结构多种,具体用哪一种也是与作者题材,章法布局上需要而定,不一而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7 23: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溪顽石 于 2017-10-8 00:29 编辑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10-7 19:46
回说本人拙作,全用 "九青" 的韵脚,以平仄较宽的 "苏轼体"当无问题。"起片" 首句 (指完整句子 complete se ...


好的 已悉之创作目的。就是对于音韵使用 若你使用粤音标准,可以在附后标注,不标注我就以词林为准。另外对于取景也是个人建议,西湖之景再取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方面的是否可以增加一些作品内涵呢。不管哪个体式,表现都是依据现作品需要,如果我需要,我会直接拿来用也未尝不可。至于这月亮,我认为作品中出现的次数过多了,虽然换用不同代词使用,但还是过多。至于结句,因与前面感觉有些突然,所谓借景抒情。而景,而情。我这也是个人看法。

换头韵密,急。但再急也不至于迫促到如此。沁园春全篇除了这里,都是隔韵较远,疏密有至的。

虽然内容是 回忆来的 ,不过 整体没有这个忆字,换个题好,没啥大不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8 00: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溪顽石 于 2017-10-8 00:24 编辑

《沁园春·西湖秋夜》

清夜平湖,淡妆西子,曼妙聘婷。
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起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对句起,虽形式不一,但意义可并或可转。都依个人对于全篇把握,但无论那种,都要注意谱上字调排列与声情协调(显然作者忽略了这一部分)。若拗句起、声震则已将情绪调起,然后用领字旋而向上打开,而若平起则需注意可在后绪制造一个表现的高潮部分,有起有落,有迭起部分,这才是长调的一大特点,所以也有开篇定调的说法。
看月光临照,  群洲熠熠;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金风推浪,   碎玉晶晶
    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
我把这四句重新编排了格式。这样隔句对就清楚点。这四句我曾经说过不能一味的平铺,四句之间要有递进转折,要有个延续。而沁园春的精彩也就这个位置上,所以实在是考验作者。显然作者注意到了格律上要求。于铺景上,采用立体交叉方式将空间放大,这样的构思确实不错。比较合题的篇幅要求。不过,在铺的时候还要注意这组对句的前后句之间“笔墨”浓淡比例。因你开篇已经是大笔勾勒,那么在展开的时候要承前起后(老调牙的话)。而后2个四字对于前面这4个对句的关系如何安排?四字句节奏分明,韵律十足,那情绪起伏呢?(你浓我淡,你远我近,,,,,,)若是有动图或许我能说清楚点。对于叠字的使用”熠熠、晶晶“都有闪光亮貌所谓叠字在人耳目,重形绘“闻之者动心,味之者察情”,’对 于 提高 语言表 现 力,增 强 文字表 达 效 果,另外:临照,推浪,这样的词汇问题应该注意下,古汉字的字意不仅仅是我们现在单独理解一个层面,月光之下,那种银辉俯洒之意,而你临照合用,我只能说有凑字之嫌,反而与此次画足。且这里用字不够贴切。“推”可酌,最好能体现那种 惬意的、自然的,款款而来的隐约的意味。
岸柳婆娑,苍峦黛影,塔阁亭台华练萦。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平仄平
四字句要求刚刚前面说过,现在看还是继续在平铺,再铺。后一个七字句我实在不明白作者想说什么,再从前面一字领起到现在七字句截止,已经用多少物像了,如果说前面是必须要用,而这里继续塔阁亭台?西湖那么多意象,历史的人文气息的、自然神话传说的等等,为什么就不能交叉选取一些有代表意义的能够在其他方面也能体现特色美呢?另外考虑一下合乐歌词虽然有时候有特殊划分,未必非要按照律句式划分,但“塔阁亭台//华练萦”??实在但是无法理解,而其他划分似乎也说不通。需要和作者沟通一下。暂时给出结论:太凑了。
兰舟客,伴三千桂子,尽享岚馨。
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收笔回来,情入。“看、待、系、任”三千桂子,百里风清。适合呈景,给读者自己去想吧。兰舟客在再前面种种如此美好之下,会有什么样感受,什么的情感?等等。这样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好比电视里导游说的再好,画面再美,坐沙发上是体会不到的,索性闭上眼睛自己体会),所以最好让读者自己感受,而不需要作者点明,一个去声字就已提请读者注意了,所以当有所保留,余味自回。“岚馨”这个词希望能再和作者再沟通下。

频传雅乐声声,更添得、和谐园满情。
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入  平平平仄平
换头六字是在前面连续的对句后有所缓和,可以看到句式也比较平稳,只是 雅乐声声 就有个“频传”的效果了,它是连续不断的一个声音传递,汉字使用不仅仅是一个单一字意存在,往往是多层面的,多方位的结合。所以“频传”二字的位置可考虑其他能体现雅乐特征的词汇。“和谐园满情”是“和谐/满/情,还是”和谐/满/情?

笛箫悠远,吴歌漫漫;瑟琴委婉,越曲盈盈。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去声字领起不论哪种体式都是如此,”听“作为去声时候是“笑貌”,名词。但是作者用在这里显然是作为动词使用,而且在韵,很遗憾会这样犯错。原本尝用“琴瑟”和之,这里为了谱“中平中仄”而颠倒为“瑟琴委婉”,这四个四字句都是在说乐器 乐曲。与上片相比差多了。对句作用就是造势渲染,如果单一层面的手法就会意义局限、放不开,而且16字的用量其实已经够纵深延展了,而且还要为下文承担情绪变化递转角色。

意醉音澄,心迷秋韵,律歇神回已五更。
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既然这里趋于缓和,那上下字调应该相反,这样就可以决定第2个四字句第三字的平仄了。七字句同样起着收束作用,前面放出去,到这里就要收回。“律歇神回”应该是约为’曲止人回到现实‘。只是这样的表述手法我个人还是不能接受。

姮娥去,望曾经盛景,旭日东升。
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总收:通过前面的一系列描述,这里应该为西湖画上句号了。但是”曾经盛景“怎么体现出的”盛景“,为什么要”曾经“,难道西湖的魅力只在夜晚?姮娥,就是月亮。代词的使用须得结合上下的语境。月亮去了,太阳出来了。这样的结尾手法太过仓促。而且 ”旭日 “本来就是冉冉升起的意思。

以上是我个人浅显的一点看法,因个人水平有限,说法有不当之处请作者及各位老师见谅,望能共同探讨。

点评

同意先生看法。 由起片四字排句起,至过片四字排句止,个人感觉是一路平铺直述,变化极微,使情景趑趄不前而沉闷。结片几句亦觉略为生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8 09: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8 00: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溪顽石 于 2017-10-8 01:37 编辑

这两首作品同韵同题,但是侧重不同。非要说个名次,那么我认为第一首优于第二首。这是从语言,从表现上说。但是第二首上片的 领字对 优于第一首。从意脉上说都基本做到了。可是整体来说表现还是比较散,也没有体现沁园春气势所在。同时领字对上没有很好把握,也没有注意调谱与表现的相协。且取景范围有限。鉴于大家都对于内容主题认识。作品不能完全体现主题主角的特点。就这些吧,个人对这个词牌认识有限,理解有限,说的不对,希望两作者见谅。 (抱拳)

点评

再一次多謝先生對二闋詞作評點。 Best regards!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8 09: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09: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溪顽石 发表于 2017-10-8 00:02
《沁园春·西湖秋夜》

清夜平湖,淡妆西子,曼妙聘婷。

同意先生看法。

由起片四字排句起,至过片四字排句止,个人感觉是一路平铺直述,变化极微,使情景趑趄不前而沉闷。结片几句亦觉略为生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09: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溪顽石 发表于 2017-10-8 00:18
这两首作品同韵同题,但是侧重不同。非要说个名次,那么我认为第一首优于第二首。这是从语言,从表现上说。 ...

再一次多謝先生對二闋詞作評點。

Best regard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8 09: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顺贴几闋,有关中秋的:



沁园春 其二十一 中秋约僚佐观击圆,登怀远,用前韵(宋·李曾伯)  
唤曲生来,与嫦娥约,从太守游。
把玉箫声寄,萧关短笛,霓裳曲换,清塞重裘。
桂影飘摇,桐阴立尽,多少征人霜满头。
油幢暇,不掀髯一笑,辜负中秋

斗杓矗处中州。还有解闻鸡起舞不。
看鸣弦中鹄,穿杨电激,飞球戏马,策棰星流。
绣帽归军,玳簪环客,薄晚同登庾亮楼。
浮生事,是几番玩月,何苦多愁。


沁园春 中秋后一日夜坐感作(清·刘琬怀)
才过中秋,几处砧敲,冰轮倍明。
忆桂花香满,浓侵庭院,梧桐阴碧,低覆轩楹。
无伴飞觞,何人击钵,总有新诗勉强成。
空阶畔,暗蛩相答,亦诉难平。

嫦娥苦爱长生。也耐尽、琼楼冷淡情。
望迢迢银汉,初更已报,茫茫玉宇,万籁无声。
枚乘观涛,谢庄赋月,各抱幽怀天地清。
沉吟久,正露华如水,斗转参横。


沁园春 中秋即席用迦陵韵同二弟作(清·杨芳灿)  
今夕何年,皓月当头,停杯问之。
记隐囊麈尾,曾陪庾亮,皋禽朔管,曾伴陈思。
清宴西楼,冶游北里,多少骚人绝妙辞。
今何处,只琼宫无恙,环佩袿徽。

晴空雾敛烟霏。算此景、年来见亦稀。
尽掀髯老我,音情顿挫,随肩爱弟,才调恢奇。
兰席平铺,螺窗尽拓,觚爵齐腾逸兴飞。
烧高烛,擘蛮笺十样,醉墨分题。


沁园春 中秋(清·陈闻)  
隐隐星河,遥隔数峰,斗转星沉。
算事常八九,不如人意,月当三五,雅会吾心。
云母屏开,琉璃镜滑,桂子飘香天外寻。
闲坐久,正露凝碧砌,月淡疏林。

酒酣因自长吟。谁共对、姮娥此夜深。
料青天碧海,凄凉自古,琼楼玉宇,憔悴如今。
罗袖惊寒,清尊送夜,徒觉秋风两鬓侵。
萦怀处,但千家羌管,一叶疏砧。


沁园春 二十三年中秋,北事书叹(近现代·王陆一)  
绝代山川,一望莹然,沉碎未收。
正朝衣无策,苍茫民命,长城如芥,取拾通侯。
度我阴山,岂惟胡马,何处筹边更有楼。
金城柳,问围腰依旧,换了兜牟。

盘秋呜咽横流。尚泱莽西风兵气稠。
怅兰陵破阵,此声长绝,澶渊飞盖,孤注无由。
累卵他年,低头此日,都做文章风节忧。
铜仙泪,莫中原明月,侨置杭州。


沁园春 送杨伯可(宋末元初·陆文圭)  
雨足江皋,月满中秋,使客将归。
看扁舟空载,贫无长物,破囊收贮,富有新诗。
清白传家,怀金不受,洁已从来畏四知。
民何幸,尽相安南里,乐业熙熙。

谁知经界良规。是三代相传古法遗。
要讲明有素,施行不扰,宽严相济,表里无私。
惭愧偏州,久淹老子,却怪朝家选用迟。
公子去,定致身鹓序,接武龙墀。


沁园春 依韵和香儿词(当代·崔荣江) 
天蔽苍云,月隐重霄,淡淡欲穷。
中秋夜澈,桂儿殷实,花儿肥硕,赠我香浓。
欲裂重帷,还澄阆苑,展袖拘来万里风。
酬知己,月明三千里,相照银盅。

婵娟黄菊红枫,愿海角天涯共此同。
赋柔肠九曲,系成心字,腾挪山外,寄与江东。
莫憾孤楼,当知梦枕,人面桃花两映红。
情长久,任是容颜老,不改初衷。


沁园春·八月初,与王秋上同寓郡城,秋上遇寒疾死,孟冬十日词以哭之(清·陆震)  
客舍芜城,汝病危时,夜火相依。
恨延龄续命,都无大药,敛形裹足,更少完衣。
只说中秋,故园同返,讵料先还是衬归。
亲朋送,共生徒一哭,声彻郊扉。

家贫活计原稀。更殁后、慈亲苦岁饥。
念丧明孤子,无方可疗,析薪弱弟,甚日能肥。
我对霜风,哀吟至此,黯黯寒云日不辉。
重烧纸,并乌丝写就,齐化灰飞。


沁园春 寿长斋友人(宋·无名氏)  
眼底高年,如老曾仙,斗南一人。
能持斋守戒,香山居士,乐天知命,康节先生。
满眼儿孙,满堂金玉,多宝如来现后身。
真堪羡,有许多福力,越见精神。

庆公今日生申。喜渐近中秋对月明。
这平生积善,三千功行,前程享福,八百椿龄。
见说寿筵,大开佛事,煮鹤炮龙烙凤麟。
从今后,愿年年长健,事事如心。


沁园春 泛舟明湖,访仲愚留饮即事,有李道思、刘伯叙继至(清·曹贞吉)  
所谓伊人,一水盈盈,欲往从焉。
见雁影萧条,烟波上下,渔歌欸乃,笭箵便娟。
雨笠烟蓑,瘿瓢竹杖,衰柳残荷望渺然。
橹声断、恰门横短港,巷面青山。

一觞一咏流连。殊不似、扁舟雪夜还。
况高议云生,尊同北海,胜流狎集,客比西园。
鸿爪遭逢,萍踪聚散,绝胜他人交十年。
拼沉醉、问中秋好月,可照湖干。


《沁园春☆中秋 》今.清扬居士
红酒甘醇,月饼松酥,绿茗浓香。
醉街头巷尾,霓虹溢彩;城郊市内,玉魄流光。
赏舞悠然,轻歌惬意,曲罢凝神望北方。
千程外,有桑田果木,别院楼房。

秋风一阵微凉,叹漂泊、凭栏思故乡。
忆围墙戏耍,池塘追逐;桂花馥郁,菊蕊芬芳。
右舍相帮,左邻互助,固是清贫笑满堂。
今佳节,愿家家和睦,户户安康。

《沁园春☆中秋》今.清扬居士
明月中秋,盛世神州,素魄点装。
望万家欢聚,高堂溢喜;千门相守,庭院呈祥。
桂酒倾杯,青茶把盏,凤绕圆盘酥饼香。
蟾宫对,醉嫦娥玉兔,袂袖舒扬。

星河瑞霭云光,令我愧、低头思故乡。
又信游花海,栖身绿野;寄怀芳影,送上情长。
酩酊临风,良宵怎寐?运目凝神浮彩妆。
灵台现,再挥书锦字,雅赋词章。



点评

长调与慢词还是有区别的,沁园春是长调中的慢词。而题材选择上,428首中祝贺类的比例最大三分之一,166。而写景只有18首。所以,看到的 祝贺类 交游酬和类 比较多。明清以来的作品 我也就看过 纳兰的 ,其他真没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8 1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8 19: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10-7 11:34
此词的风格较豪迈、奔放,气势开张;但亦有个别作品写得阴柔婉约的, 如
《沁园春·丁巳重阳…》 清·纳兰 ...

曲子发展到后来,已经是 文学性 大于音乐性,甚至音乐性就已经消失了,再到我们现在只有文字留下了了。不过,其中从留下的宋词作品里还是可以分析出一些来的,这可不是猜测。以前我那边有人说  我这是 猜测。我只能笑一下。因为至今 我还没有胆子靠猜测教人。若没有可靠的完整的科学依据,谁敢论著于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8 1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10-8 09:08
再一次多謝先生對二闋詞作評點。

Best regard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0-8 19: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10-8 09:13
顺贴几闋,有关中秋的:

长调与慢词还是有区别的,沁园春是长调中的慢词。而题材选择上,428首中祝贺类的比例最大三分之一,166。而写景只有18首。所以,看到的  祝贺类 交游酬和类 比较多。明清以来的作品 我也就看过 纳兰的 ,其他真没细看过,不是看不上人家,确实那个时候没时间。只能重点关注两宋时期的没办法。。以后这一课一定要补上,不然掉队太厉害了。谢谢你提供了这些佳酿。一定拜读,同时谢谢不计较以上个人偏颇之辞。

而对于城市题材篇,莫过于 柳永。和你选的这个题材, 可以参考一下  《望海潮》 。

点评

柳的 "望海潮" 是名篇。本人曾效柳的筆法填了一闋,今還是,藏拙了。 舊堆中發現了一首葛長庚的詞作,上有 "音" 字重韻及 "鄰" 字借韻... 沁园春 其十 题桃源万寿宫(宋·葛长庚)   黄鹤楼前,吹笛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9 2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0-9 08: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支持,谢谢你参与互动,读书快乐,祝福秋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20: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溪顽石 发表于 2017-10-8 19:54
长调与慢词还是有区别的,沁园春是长调中的慢词。而题材选择上,428首中祝贺类的比例最大三分之一,166。 ...

柳的 "望海潮" 是名篇。本人曾效柳的筆法填了一闋,今還是,藏拙了。

舊堆中發現了一首葛長庚的詞作,上有 "音" 字重韻及 "鄰" 字借韻...

沁园春 其十 题桃源万寿宫(宋·葛长庚  

黄鹤楼前,吹笛之时,先生朗吟。
想剑光飞过,朝游南岳,墨篮放下,夜醉东
铛煮山川,粟藏世界,有明月清风知此
呵呵笑,笑酿成白酒,散尽黄金。

。自有相寻。休踏破葫芦折断琴。
唱白蘋红蓼,庐山日暮,西风黄叶,渭水秋深。
三入岳阳,再游湓浦,自一去优游直至今。
桃源路,尽不妨来往,时共登临。



先生可否加以評述此況?

点评

邻 从读音上看很接近,但不在一个韵部里,这是由于历史时间顺序,我们现在看到的韵书成立时间与之前作者所处年代相隔,而且认知的使用范围有不同的,这不是新鲜事,多了。这也与音律发展有关。至于你说到的 重韵,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1 16: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0 05: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