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28 13:13 编辑
年轻时曾想编一本《合音字字典》终因才气不足而终止,今把以前写的几篇小文献给大家 . 合音字,将两个字的音拼合在一起,只念成一个音,写成一个字,表达同样的意思。 一、合音字现象 杨伯峻说:“现代汉语中有一种合音词,譬如北京口语的‘俩’和‘仨’,读为liǎ和sā,实是‘两个’和‘三个’的合音;又如‘甭’,不但字是‘不用’两字的结合,音也是由‘不用’两音拼成的。”(杨伯峻《文言文法·第一章词法概述-----四、兼词》) 杨氏所举的是两个词结合而用一个字的形式表达,所以称之为合音词。这种合音词古今都存在,古代很多,现代较少。除了 两个词结合成一个字的形式外,古代还有双音词用一个字的形式表示,如“蒺藜”为“茨”,“不律”为“笔”。我们把这两种情况统称为合音字。 由杨氏的话中可以看出合音字的结构方式,采用形声兼会意的方法。一种是留一个字,在这个字上添个形符代表原来的两个字,如“俩”和“仨”,一种是两个字直接拼合,如“甭”“孬”“朆”,这些是现代的合音字,兼有音形义。古代的合音字只兼义和音,并不管形,如“茨”。 . 合音词大体有以下三类:
(1)甭(不用)
(2)诸(之乎)盍(何不)消(需要)
(3)孔(窟窿)浑(囫囵)飙(扶摇)
第(1)组"甭"为"不用"的合音合体,作为两个语素人们比较好接受. 第(2)组的字只是两个音节的合音,从字形上找不出与记录这两个音节的汉字的关系,不是合体,作为两个语素看待似乎不如"甭"字理由充足.即使撇开语音的因素,把语素理解为"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朱德熙《语法讲义》第9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将第(2)组的字都看成一个语素也是有困难的.因为第(2)组的字作为有意义的成分不是"最小的",最小的是"之乎"(诸),"何不"(盍),"需要"(消)等.比较起来,还是看成两个语素更好些.在英语中,Itis 也可以合成 It`s ,That is 也可以读写成"That`s.操英语的人也都是把这些合音词看成两个语素的. 第(3)组的合音词都是一个双音节的联绵词的凝合,只是一个词由于急读缓读的差异,而在音节上有所增减罢了,与前两组词的性质不同,应看作一个语素. . 1. 合音词与兼词 许多古代汉语书上都会谈到一个“兼词”问题,也就是上面的第(2)组,还是以杨氏的话来说吧:“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两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那么,这一‘诸/字便同时既起代词作用,又起介词作用,‘一身二任’了。因此,我管它叫‘兼词’,因为它表面上只是一个字,却兼任两种词。” 朱星的《古代汉语》(下册)也有这么一段话:“兼词,又称兼性词,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两种词性。兼词一般是合音词,即两个不同性质的词,经常连用并快读而造成的。但其中也有个别兼词,如‘焉’,和所兼两个此的语音没有关系。古代汉语中兼词并不多。” 由此我们知道“兼词”和“合音词”是一组交叉关系的概念。双音词变成的“合音词”不是“兼词”,两个词变成“合音词”则可称“兼词”;“兼词”如果又兼音就是“合音词”,如果只兼两个词的词性不兼两个词的语音,就不是“合音词”。但是绝大部分兼词都是合音词。另外,兼词不要和会意字相混,比如“歪”,不正为“歪”,但它已是一个词,不是“不”和“正”两个词,所以它只是会意字。会意字中不是合二为一的,而是各保存本义的,才属于兼词,如瓩,就是千瓦。 有的人不了解合音词或兼词的道理,因此写文章就容易出病句。有个作家在小说中写下了“却一直未能见诸于报端”的句子,诸=之于,“诸”后加“于”,床上架床,“我们俩人”之类的错误更是常见。所以,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 2. 合音词与合体词 因此有时改用合体词的概念来说明它们的关系:兼有两个单音词的意义和作用的特殊的单音词就是“合体词”。“合体词”可分为合音词和合义词两种。合义词就是不兼声的兼词 合音字与合体字的区别。甲骨文中已大量出现合体字。形声字与会意字都是合体字。会意字只管义不管声,与合音字无关,一般的形声字中,形旁与声无关,声旁与义无关,因此与合音字是两回事。形声字中有一种兼义兼声字,但形旁仍与声无关,所以也不是合音字。合音字可以是合体字,但必须符合兼有两个字的声,所以合音字和合体字的概念有时是交叉的。 3.合音合体字与复音合体字的区别。 “羟”,由“氢”、“氧”二字的声符组成,音也是它们的合音,读成qiáng,“羟基”也就是“氢氧基”。必须说明,“羟”这个字形,古已有之。《说文解字》四卷羊部“羟,羊名,从羊。但无论音、义,与现代的化学用字毫不相干,原来是个形声字,义为“羊名”,“羊”是表义的形旁。现代造的化学用字“羟”并不是形声字,而是个合音字,它们都是拼合字音的声素,意义上都代表原来他们作声旁的字(氧、氢)发挥作用。所以化学上用字“羟”,与《说文解字》中的“羟”,完全是两回事,音义都不同,不过形体相同而已。 “巯”由“氢”、“硫”两字的声旁合成,读音为qiǘ,化学上“巯基”就是“氢硫基”,音、义都是“氢”、“硫”的拼合,而形体只是它们声符的拼合。 “羰”,由“碳”、“氧”二字的声符合成,读音是“碳”“氧”的拼合tāng,化学上“羰基”就是“碳氧基”,意思也是“碳、氧”的组合。 复音合体字,如“【瓦千】”字形是“瓦”、“千”的结合,语音上不拼合,仍读为“千瓦”,还有“呎”、“唡”等,都是一个音chǐ、līǎng,又可读两个音:英尺、英两。《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收了一个特别的字:“【】”,从音、义上它都是“图书馆”合成的,是个三字合体字。 因此合音合体字与复音合体字的区别在于合音合体字既合体又合音,复音合体字则只合体不合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