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并不科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意思是鼓励人学习要持之以恒,据说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大诗人李白,被写在小学课本上,但任真想想。这个篇文章逻辑混乱,很不靠谱。 第一,铁棒磨成针,是极大的浪费,好不容易练成的大铁棒,99.9%的材料磨耗掉,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要用铁棒的材料造针,应该先把粗的的铁棒拉细,再把拉细的铁丝截成小段,再通过锻压进一步制造成针,通过锻压才能够提高铁的密度的质量,光磨耗不能增加强度,可见铁棒磨成针的方案很不科学,没有可行性。 第二,这种事根本不可能发生,或者发生的概率极低,用概率极小的事件,来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是严重的逻辑错误。只要刻苦学习,就可以成为像李白一样的大诗人,也不可靠。诗人主要靠天分气质。李白那样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不可复制,用铁棒磨成针的方式只能培养工匠,不能打造出天才的诗人,与其枯燥无味的磨针,不如到处游历。 第三,这个故事的来源需要考究,最早出自何处。出处是《黄绣球》,清·颐琐《黄绣球》第十回,另:老妪自言姓武,今有“武氏岩”。 据宋.祝穆《 方舆胜览》载:李白听后受到极大感触,于是由此发奋读收,终于成为一代诗仙。但是纵观李白的一生,我未见在他的行为和诗句中有符合于这个典故的精神导向的东西。由此我怀疑他从来没见过磨铁棒的老婆婆,而且在他的无数诗作中还随时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悲观情绪,这更是离磨铁棒的精神大相径庭,毫不相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