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10-30 16:51 编辑
此话题曾在中辞网引起轩然大波,今天旧话重提不是与某教授过不去,而是因为以前只从实例上论证。今天我已可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了,所以重新提出这个赋的用韵问题。 文章分三部分,一是旧文,用实例说明赋的平仄混押问题,二是从理论上说明平仄混押的存在,三是无韵之赋的问题。 第一篇 赋能不能平仄混压 这位作者(注 指古道教授)说,李某某“犯有最低级的两个错误”,其中一个是“押韵不区分声调”,按现在常说的就是平仄混押。平仄混押已不是作者所说的“最低级”错误,现在演变成能不能混押的问题,因为初期的赋界已经出现过一次平仄混押的论战,我那时是赞成平仄混押的。 “绝无平仄声调可混押之说。如李某某先生不相信,可去自隋唐至清代的辞赋作品中查找看看,如能找出平仄混韵的至10篇,便可算你高明。”“绝无”,那是最权威的说法,就是说一个例子都没有的。假如作者说“一般没有”或者“原则上应该”怎样,这种说法便是无缝的鸡蛋。假若冒充权威喊“绝无”,就必然会自打耳光。就是因为“绝无”二字,引起我的深思,让我去搜罗根据,说句实在话,是在为这个权威找根据呢,希望他真的是个权威,并不存在什么恶意,问题是寻出的结果太出人意料。 “汉文字的声韵调部分乃小学知识,传承千年。非是你说如此便如此的。”现在我要借用他的话反驳了,平仄不能混押“非是你说如此便如此的” 。甚至也不是某本教科书“非是你说如此便如此的”了。因为一切都得以事实为根据,而不是以权威的话为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至于要“找出平仄混韵的至10篇”,这个“例不十,法不立”的原则,本是专家学者的事,这位教授是可以这样去做的。业余研究者用的是“例不三不立”的原则。用10篇来衡量“高明”,此“高明”对李某某而言是可能拿不到的,教授这一手有些毒呢,可谓万无一失。可惜,挂一漏万,一个“绝无”引得全盘皆输。正如破阵,你只要破了,就不必去考虑歼敌多少了。因此我的第一步就是先破阵——破“绝无”的恐吓。 诗词赋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虽不懂赋,但说出来还是头头是道,会有人赞同的,那就是因为它们有共性,从这点说,我对赋就不算外行了,我只是说不参与门派之争,并没说不参与赋的研究,何况杂体赋研究,赋中的专家也没比我更行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我若按某人“规劝”:“守中”不论赋,说不定下次又不知哪里冒出一个人说:“刚刚,我要和你论赋,你写两篇给我看。” 还是仍从我最擅长的诗词说起吧。因为评论文章的教授提醒了我们:“赋随诗”(其实只说出了一半,完整的应该是赋从诗,诗也从赋,它们是互相影响的。我曾有专文论述过),因此先从诗中找根据。分四点来谈,一是转韵,二是特殊的韵,三是词,四是新诗。后两点大家都清楚,因此主要谈前面两点。 一、转韵 较长的古风和词中常用转韵,可以都用平声韵,也可以都用仄声韵。但也有平转仄或仄转平的,只要韵母不相同,大家不认为是平仄混压。 韵母相同平仄不同的转韵才被称为平仄混压。 有人议论诗中平仄转韵: 音乐里所谓同主音转调,是指前后调式的主音仍然相同。诗歌旋律中韵代替了主音的作用,韵部相同,平仄互换,也有转韵效果;所以“同韵部平仄转韵”也大致与之相当。 在平仄通押的古风中,实际上是同韵部平仄韵脚在不断互转,如果无规律且互转频繁,便会让人感觉不出转韵的效果;倘若在段落之间有明显的平仄对比,这种转韵效果就凸现出来,如: 换巢鸾凤·春情 史达祖 人若梅娇●, 正愁横断坞 ,梦绕溪桥●。 倚风融汉粉,坐月怨秦箫●。 相思因什到纤腰●。 定知我今、无魂可销●。 佳期晚,谩几度、泪痕相照▲。
人悄▲, 天渺渺▲! 花外语香,时透郎怀抱▲。 暗握荑苗,乍尝樱颗,犹恨侵阶芳草▲。 天念王昌忒多情,换巢鸾凤教偕老▲。 温柔乡,醉芙蓉、一帐春晓▲。 按:这首属于双韵。第一段末句提前出现了同韵部仄韵作为过渡,第二段接着全部转仄韵。这种方式是音乐转调常用的手法:“在调式交替过程中,先出现过渡的音调。接着确立新的的音调,再走向结束。”同韵部平仄转韵既有转韵的效果,又可以保持全诗统一的基本格调。 这种平仄混压的情况多不多?答,多,尤其是词。 双韵诗中常有平仄混压的。
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因作双韵声 唐•温庭筠 栖息消心象,檐楹溢艳阳。 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 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冈。 潭庐同淡荡,仿佛复芬芳。 韵为 阳凉冈芳/象荡。
长安古意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双韵的如 第一组:下平一先/去声十七霰,第二组:入声四质/上平八齐/上声四纸。
故人张諲工诗善卜易兼能丹青 王维 不逐城东游侠儿。隐囊纱帽坐弹棋。 蜀中夫子时开卦。洛下书生解咏诗。 药阑花径衡门里。时复据梧聊隐几。 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 故园高枕度三春。永日垂帷绝四邻。 自想蔡邕今已老。更将书籍与何人。 上平四支/上声四纸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下平五歌/入声十药 2.特殊的韵 1) 间韵 句句都押韵中有一种间韵诗,又称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属于双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平仄两个韵,奇句押仄韵,偶句押平韵,韵母相同。因此它读出来的就是一句仄声韵,一句平声韵。我们常批评当代赋出现的平仄混押情况,可见古已有之。
变体诗 唐·章碣 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 鸥鹭不嫌斜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 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 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 奇句 去声十五翰 / 偶句 下平一先
姜伯约墓 清·李调元 平襄怒气凛生祠,犹见灵风日满旗。 百战自能撑巨敌,三分谁使堕巫师。 沓中种麦余残陇,关上披榛觅断碑。 斫石投戈定何处,荒山绝涧水凘凘。 12468上平四支,3入声十二锡
纱窗恨 唐·毛文锡 双双蝶翅涂铅粉, (A) 咂花心。 (B) 绮窗绣户飞来稳, (A) 画堂阴。 (B)
2)交锁韵 与间韵诗近似,也是平仄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abab式。但间韵诗是平仄通韵,交锁韵则平仄异韵。又叫“交韵体”、“双交韵”,也属于“双韵体”(交锁韵与间韵都叫“双韵”)。这种押韵方式虽然运用不广,但可造成诗歌回环美的格式,读起来很爽口。 这种平仄混压,历史可早呢,早在诗经中就运用了这种交锁韵方法。 诗经中《静女》中的一章 自牡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句尾交韵式:一三句一个韵:荑(平)、美(仄);二四句另一个韵:异(仄)、贻(平)。 教授不是精通上古音韵吗?那么这个平仄混押怎么解释?由这种方法后来还发展为一种体呢。这是最典型的平仄混押,而且是多个韵转换。
3.词的平仄混压 西江月有抱韵一格,不需同部切换的,且后段首句作七字句,或名壶天晓。 西江月 壶天晓 五代·欧阳炯 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 浅沙河上白云多△,雪散几丛芦苇●。 扁舟倒影寒潭里●,烟光远罩轻波△。 笛声何处响渔歌△,两岸频香暗起●。 水上鸳鸯比翼●,巧将绣作罗衣△。 镜中重画远山眉△,春睡起来无力●。 细雀稳簪云髻●,含羞时想佳期△。 脸边红艳对花枝△,犹占凤楼春色●。 由四组抱韵组成。在词中入声十三职的翼、力;上声四纸的起;八霁的髻相通。平声五微的衣;四支的枝眉期相通。这样出现平仄混押。
菩萨蛮·双韵赋摘阮 宋·辛弃疾 阮琴斜挂香罗绶。玉纤初试琵琶手。桐叶雨声干。真珠落玉盘。 朱弦调未惯。笑倩春风伴。莫作别离声。且听双凤鸣。 上片为两个韵,下片也是两个韵。四个韵中第二个韵为十四寒的干盘。第三个韵为十六谏的惯;十五翰的伴,它们相通。第二第三两韵平仄混压。
4.新诗
薅秧歌 杨汝 中国的稻田向往着大机器的嗡鸣●, 眼前却只听到姑娘们薅秧的歌声● “不是我们安于原始落后的水平●, 明天的繁花要在繁忙的今天扎根●。” 中国的稻田终会满足自己的渴望, 简陋的薅秧终会被扔得无踪无影▲。 〔转仄韵〕 但是我确信姑娘们的声音会留下, 象留下一个明丽诱人的春光的足印▲。 鸣声平/影;根/印。 有些平仄通押的新诗里,内容有色彩对比的两大部分,一部分以平韵为主,另一部分以仄韵为主,也有同韵部平仄转韵的效果。如:
枪口 熊光 为了记载那些疯狂的多事之秋●, 历史忍痛拍摄了这样一个镜头●: 一枝“无产阶级专政”牌号的枪, 对准了一个女*员的胸口▲。 ……忠诚。被绑赴刑场, 耿直,被尼龙绳卡住了咽喉●, 纯洁,套上了肮脏的囚服, 真、善、美啊,已折磨得肉绽血流● 人的灵魂决不能当商品出售▲, 思想也不是供权贵们玩耍的皮球●。 哥白尼的“日心说”不怕宗教的审判, 为真理,决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以上以平韵为主〕 啊!死神在狞笑-- 〔以下以仄韵为主〕 是谁?是谁?伸出了罪恶的黑手▲? 惨绝人寰地,割断了她正直的喉管, 割断了对光明、对真理的呼吼▲! 一颗黑色的冷酷的子弹, 穿透了我们姐妹的血肉▲, 千度烈焰啊,万顷冤仇, 刹那间,统统压抑在中国的胸口▲ 大地啊,在淌血,在颤抖▲, 人民啊,在沉默,在诅咒▲。 中国的良心啊,岂能忍受这种奇耻大辱▲。 清明雨,洗不净清明的时候▲ 野火取代了良心●, 〔暂转〕 兽性代替了人性▲。 权力枪毙了法律, 暴政绞杀了自由●。 〔转回本韵〕 ……啊,当祖国从苦难中渐渐醒来, 追思失去的儿女啊,怎不痛心疾首▲, 抚摸身上的伤口▲,太深太大, 弥合它,需要很久▲、很久▲…… 这首诗的前三段为沉痛的叙述,主要用的是平韵。从“啊!死神在狞笑”起,进而变成悲愤的呐喊和控诉,韵脚也随之变成了仄韵为主的韵式了。这样,全诗有首尾一致的基调,又达到了韵随情转的效果。 以上例子是平仄“绝无”混押的吗?其实一个例子就破了你了,12个例子符合你教授“例不十,法不立”的标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