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王力关于【上声字和去声字通押】的说法

[复制链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8 13: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8 12:56
网传电子版不知咋回事太乱,无法抄,可下载王力的汉语语音史查阅

我还以为是王力汉语史稿,此书我有。但汉语语音史没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3: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8 13:01
跟你说得够清楚了,四声说是六朝末期之事,故不含于魏晋南北朝而含于隋至中唐时期,这是王力以时而论的大 ...

六朝(222—589)
永明(483—493)

依照你的逻辑或王力的说法,永明体声律理论的也要【六朝末期】了!
你怎么解释如下史书的说法呢?
萧子显(489--537)《齐书》云:“沈约、谢朓、王融,以气类相推,文用宫商,平上去入为四声,世呼为永明体。”

沈氏《答甄公论》云:“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四象既立,万象生焉;四声既周,群声类焉。经典史籍,唯有五声,而无四声。然则四声之用,何伤五声也。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上下相应,则乐声和矣;君臣民事物,五者相得,则国家治矣。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明各有所施,不相妨废。昔周、孔所以不论四声者,正以春为阳中,德泽不偏,即平声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炽如火,即上声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离本,即去声之象;冬天地闭藏,万物尽收,即入声之象:以其四时之中,合有其义,故不标出之耳。是以《中庸》云:“圣人有所不知,匹夫匹妇,犹有所知焉。斯之谓也。”

点评

请参考92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8 1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8 13: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12-28 13:32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8 12:55
更有意思了。那就是说只有三个声调,那与五音更不搭架,三个声调怎么去配五音 ...


不知是我看错了还是王力搞乱了,王力在论及魏晋南北朝的声调时又说,魏晋南北朝的声调和切韵是一致的,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同时举出了段玉裁的观点,古四声不同今韵,犹古本音不同今韵也,考周秦汉初之文,有平上入而无去,泊乎魏晋,上入声多转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于是乎四声大备而于古不侔。王力认为段玉裁的考证是正确的,同时指出上古也有四声,那是平、上、长入、短入,魏晋以后则平上去入,魏晋时代产生去声,大致而言,阴声韵的去声字多为长入转化,少数由平上声转化,阳声韵的去声由平上声转来

上面这段话是比较准确的,再查了一下,王力认为汉代无去声并为错看了上古音调为魏晋南北朝音调致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8 13: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8 10:02
不是领教是否永明体的事儿,
《南史•陆厥传》有载:“(厥)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脁、琅琊王融 ...

请参考92楼,可能我看错了,应是汉代无去声,致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8 13: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8 13:18
六朝(222—589)
永明(483—493)

请参考92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3: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8 13:31
请参考92楼,可能我看错了,应是汉代无去声,致歉

王力《汉语语音史》
http://www.hksc888.com/thread-769510-4-1.html
三羊找到一个可以复制、粘贴的博客!

点评

能否全文复制过来,我一复制表格就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8 13: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8 13: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8 13:49
王力《汉语语音史》
http://www.hksc888.com/thread-769510-4-1.html
三羊找到一个可以复制、粘贴的博客 ...

能否全文复制过来,我一复制表格就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3: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8 13:50
能否全文复制过来,我一复制表格就乱

可以复制、粘贴!
三羊另开一个主贴吧!
稍等片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5: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8 13:50
能否全文复制过来,我一复制表格就乱

【一复制表格就乱】,三羊也无好办法!
截图,可能搞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5: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8 13:29
不知是我看错了还是王力搞乱了,王力在论及魏晋南北朝的声调时又说,魏晋南北朝的声调和切韵是一致的,即 ...

(三)魏晋南北朝的声调
魏晋南北朝的声调和《切韵》的声调是一致的,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段玉裁说:“古四声不同今韵,犹古本音不同今韵也。

考周秦汉初之文,有平上入而无去,洎乎魏齊,入声多转而为去声,平鳥多转为仄芦,于是乎四声大备,而与占不阵々_’段 玉裁的考证是正确的。上古也有四个声调,那是平、上、长入、短入,魏晋以后的四声则是平、上、去、入。魏晋时代产生去 声。阴声韵的去声字,多由长入字转来(去声产生后不再存在长 入声),少数由平上声转来;阳声韵的去声字由平上声转来《南史■陆厥传》载,周顒以平上去入为四声,沈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同入累千载而不悟。他们不知道,汉代以前,根本没有平上去入四声之分,在昔词人怎能“悟”得出来呢?下而举出魏晋南北朝诗人用去声韵的诗为证。

点评

此段文太乱,请校对下载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8 1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8 15: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8 15:41
(三)魏晋南北朝的声调
魏晋南北朝的声调和《切韵》的声调是一致的,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段玉裁说:“古 ...

此段文太乱,请校对下载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5: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的很多说法太随意!依据收录字数多少排序:平声是冠军,去声是亚军,上声是季军,入声是殿军。

25.10这里我们附带谈一谈上去通押。在四声当中,上声韵和去声韵字数最少,因此,诗人们偶然把上声字和去声字通押。又因这两个声调的字本来就有点儿流动不居,有些字本有上去两读,有些字大约在晚唐(或最早)已④混入了去声,所以更容易造成上去通押的情形。但是,这种情形在盛唐以前几乎没有,直到中晚唐以后才比较多些。

搜韵新版《平水韵字表》总韵数 26456 字
平声10804/26456====41%
上声 5037/26456====19%
去声 5789/26456====22%
入声 4826/26456====18%

传统旧版《平水韵字表》总韵数 6276 字
平韵2555/6276======41%
上声1178/6276======19%
去声1419/6276======23%
入声1124/6276======18%

点评

搜韵新版的《平水韵字表》收字比较复杂,除了收录了僻字外还收入了集韵等韵书的字音,集韵是个大杂烩,俗读音什么的都收录,个见以广韵下载版本为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8 16: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5: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疑为第四句与第五句错位: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芙蓉如面柳如眉。
太液芙蓉未央柳。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一首,比较明显的是句子错位!

点评

223  发表于 2017-12-28 16:18
却,这是长恨歌中的转韵现象,别随意以己意怀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8 1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8 16: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8 15:56
王力的很多说法太随意!依据收录字数多少排序:平声是冠军,去声是亚军,上声是季军,入声是殿军。

25.10 ...

搜韵新版的《平水韵字表》收字比较复杂,除了收录了僻字外还收入了集韵等韵书的字音,集韵是个大杂烩,俗读音什么的都收录,个见以广韵下载版本为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8 16: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8 15:58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 ...

却,这是长恨歌中的转韵现象,别随意以己意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6: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12-28 16:27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7 11:51
难不成按你的随意对调才成立,真是搞笑
水边小邱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筒。
一径蛇蟠不容脚,平处乃可十客坐。
袅袅共看风枝舞,蔌蔌时听春箍堕。
古佛不妆香火冷,瘦僧如腊袈裟破。(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此诗又怎么调呢
这首不用对调句子,《康熙字典》:墮,又與惰通。【惰】字,有【个韵去声】

水边小邱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筒。【个韵去声】
一径蛇蟠不容脚,平处乃可十客坐。【个韵去声】
袅袅共看风枝舞,蔌蔌时听春箍堕。【个韵去声】
古佛不妆香火冷,瘦僧如腊袈裟破。【个韵去声】

点评

筒,此是筒,不是繁体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8 19: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6: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8 16:10
却,这是长恨歌中的转韵现象,别随意以己意怀疑

【长恨歌中的转韵】,是何种现象呢?

点评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此一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又一组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又一组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8 18: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6: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8 16:04
搜韵新版的《平水韵字表》收字比较复杂,除了收录了僻字外还收入了集韵等韵书的字音,集韵是个大杂烩,俗 ...

在下三羊,不同意你对《集韵》的看法!
《集韵》,是所有韵书的集大成者,很多多音多调的字,非得依据《集韵》而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8 18: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8 16:38
【长恨歌中的转韵】,是何种现象呢?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此一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又一组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又一组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又一组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又一组

点评

对。100分  发表于 2017-12-28 1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8: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8 18:28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此一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 ...

没有什么特出啊:


天旋地转回龙驭【六御/去声】,
到此踌躇不能去【六御/去声】。
马嵬坡下泥土中【白脚】,
不见玉颜空死处【六御/去声】。------此一组


君臣相顾尽沾衣【五微/平声】,
东望都门信马归【五微/平声】。------又一组


归来池苑皆依旧【有韵/上声】,
太液芙蓉未央柳【有韵/上声】。------又一组


芙蓉如面柳如眉【四支/平声】,
对此如何不泪垂【四支/平声】。
春风桃李花开日【白脚】
秋雨梧桐叶落时【四支/平声】。------又一组


西宫南内多秋草【皓韵/上声】,
落叶满阶红不扫【皓韵/上声】。
梨园弟子白发新【白脚】,
椒房阿监青娥老【皓韵/上声】。------又一组

点评

旧咋又成了上声,又拿明朝韵书音校音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8 19: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8 19: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8 18:45
没有什么特出啊:

旧咋又成了上声,又拿明朝韵书音校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8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12-28 19:13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8 16:26
这首不用对调句子,《康熙字典》:墮,又與惰通。【惰】字,有【个韵去声】

水边小邱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 ...

筒,此是筒,不是繁体箇,此字错抄倒有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9: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8 19:12
筒,此是筒,不是繁体箇,此字错抄倒有可能

的确是,忘记打字【筒,疑为箇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8 19: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8 19:02
旧咋又成了上声,又拿明朝韵书音校音吧

元朝,不是明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9 06: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12-29 06:08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8 19:02
旧咋又成了上声,又拿明朝韵书音校音吧

诗经的校音,难道不用韵书吗?
唐诗的校音,使用宋朝韵书,难道还是错误吗?

点评

那个不同,诗经的音是上古音,从汉朝就有诗经音义,后世也只有音韵学家们的校音才比较可靠,如王力就专校过诗经音 以后世韵书校前代诗音本身是错误的,但因切韵、唐韵已失,用宋广韵也是无奈,不过,你要是看过董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9 0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9 09: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9 06:04
诗经的校音,难道不用韵书吗?
唐诗的校音,使用宋朝韵书,难道还是错误吗?

那个不同,诗经的音是上古音,从汉朝就有诗经音义,后世也只有音韵学家们的校音才比较可靠,如王力就专校过诗经音

以后世韵书校前代诗音本身是错误的,但因切韵、唐韵已失,用宋广韵也是无奈,不过,你要是看过董同龢的音韵学的话你就会明白,切韵有唐写本残卷遗世,研究音韵学校对过广韵和唐写本残卷相类同,说明广韵是承唐韵、切韵的,而正韵、韵会等是不承切韵的,故不足以采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9 10: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12-29 10:42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9 09:48
那个不同,诗经的音是上古音,从汉朝就有诗经音义,后世也只有音韵学家们的校音才比较可靠,如王力就专校过诗经音
以后世韵书校前代诗音本身是错误的,但因切韵、唐韵已失,用宋广韵也是无奈,不过,你要是看过董同龢的音韵学的话你就会明白,切韵有唐写本残卷遗世,研究音韵学校对过广韵和唐写本残卷相类同,说明广韵是承唐韵、切韵的,而正韵、韵会等是不承切韵的,故不足以采信

你说的这些,只是老传统的说法!广韵与集韵,都是宋朝韵书,为何用广韵,不可用集韵?有为何宋朝韵书,而不能用元朝或明朝的韵书?

点评

说得够清楚了,还不明白我只能怀疑你的领会能力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9 1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9 10: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9 10:39
你说的这些,只是老传统的说法!广韵与集韵,都是宋朝韵书,为何用广韵,不可用集韵?有为何宋朝韵书,而 ...

说得够清楚了,还不明白我只能怀疑你的领会能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9 10: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9 10:46
说得够清楚了,还不明白我只能怀疑你的领会能力了

也不一定,你可以百度以下,人们对《集韵》的创新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9 10: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12-29 11:07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9 10:46
说得够清楚了,还不明白我只能怀疑你的领会能力了

也不一定,你可以百度以下,看看人们对《集韵》的创新认识
考证古音,凡是分别四声平上去入的韵书,都可用。不必再分唐宋元明清!
在简单的说就是,凡是《康熙字典》所记载的韵书资料皆可用!

点评

你要是抱这种思想你会永远都出不了成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9 17: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0 13: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