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7|回复: 21

[理论] 古音韵大家纵论《切韵》音及其性质

 关闭 [复制链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发表于 2017-11-4 12: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音韵大家纵论《切韵》音及其性质
始转载者/二〇一九五四

与王力先生齐名的古音韵大家郑张尚芳先生在《上古音系》绪论第三节“上古音系的研究范围和音系性质”中谈及《切韵》及其性质,这是《上古音系》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和前提保证。郑张尚芳先生的相关阐述入情入理,启示多多,兹原文转录如下,提供新声韵倡导者借鉴参考,并提供死抱中古平水韵粗腿不放的案头诗者和案头诗词理论家咀嚼品味。
【郑张先生原文】
有人认为上古也有方言,反映在古文献中的语音可能不是同质的,尤其《切韵》系统不一定是直接继承《诗经》音韵系统的;因此,从《切韵》音系倒推上古音就是走了错误的道路。可是他们忽视了以下这一点,即汉语虽然方言众多,但是从未形成过真正的方言文学和方言书面语,自古以来都是依中州雅言为标准来记录语音的。这跟周人继承殷商文字从而接受殷人书面语的史实密切相关。学习汉字必须出于师授,老师的中州音自然成为标准,书面语也就取得了氏族共同语的地位而被尊为“雅言”。孔子尽管生活在东鲁,但是教学生《诗》、《书》也好,执礼也好,都是用雅言而不用齐鲁方言的。《切韵》音系的性质,其实著者之一的颜之推已经说得很明白,就是依据金陵及洛下氏族的语音;而且金陵音指的是东晋时南下的洛阳移民的南派洛音,而绝非当地土著庶民的吴语。《切韵》用同一种中州雅言的两派读音折合出来未分派之前的音韵系统,含有同一方言内部构拟的意味,足以代表南北朝的共同书面语读音,而绝不是像有些先生那样称之为杂糅、综合南北方言的音系,这样的音系在今天的条件下都还搞不出来,更不用谈当时了。从上古直到近代,汉语的书面语一直是以中州音为标准音的,这是存在着几千年的雅言传统,虽然不同的作者可能会在文中夹杂某些方言成分,不过为了保持交际功能,语言主体是不可能变的。直到今天,汉语各方言尽管分歧巨大,而其读书音的文读系统也总是靠拢中州雅言语音标准的。因此汉语史所研究的历代音系,除非特别选择,都是以中州雅言的书音音系为对象的,本书所研究的上古音系的性质当然也是如此。所以在排除上述误解和疑虑后,我们可以大胆地把上古音系视为内部统一的古雅言音系。

【谁知我心打油助兴
观平水韵正宗传人之争有寄
   闽赣吴湘粤客家,为争正统尽扒瞎。
   洛阳诗友如相问,试看匠人谁敢答。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2: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先生启示录:
启示一:
《切韵》乃是一套正音系统,是提供读书人和官场人士在教学场所和官场办公时交流使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2: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启示二:
与雅言类同,《切韵》音并非全民通语,而只是读书人在教学场所和官场办公场合使用的交流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2: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启示三:《切韵》音不独体现在字面上,太学、私塾教学和各级官场办公时也体现在口头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2: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启示四:
《切韵》音并非一个大杂烩,而是以洛阳音为主并且内部统一的一套正音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2: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启示五:
论定古今是非、南北通塞之后,最后厘定的《切韵》音是确切可读的,没读过书的文盲自然不会读,但读书人和官场人士都能通过舌间耳畔有效或基本有效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2: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启示六:
读书人和官场人士之间有效或基本有效交流的语音标准,就其实质而言,应是中州雅言,而绝非像现在的诗词界那样,大家都号称采用中古平水音,结果却是你用温州话、他用阳江话、她用闽南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2: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启示七:
就读书音的传承而言,晚清以来的读书人可谓败家子,连洛阳标准音都没能传承下来,在全国范围内、在通语层面奢谈今人对古音的传承岂非笑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2: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启示八:
洛阳读书音自古以来就作为汉民族读书人和官场人士共同的标准音,而今洛阳诗者和学者都没有争中古正音的正统传人,反倒是吴语区、粤语区乃至湘语区等其他一些地区的诗者和学者在争,其理由居然是所属方言的平仄与平水韵表多数暗合,岂非咄咄怪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2: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启示九:
历代雅言、正音、官话、国语乃至现在的普通话都是确切可读的,都有相应的哪怕是约定俗成的标准音,而今中古正音活的成系统的标准音不复存在了,有人居然拿着数学上的什么最大公约数说事,还有人居然认为是陆法言、颜之推等人有先见之明,刻意预留了不同地区后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按各自方言随意诵读的余地,以便承传千古。唉,这里毕竟是香港诗词论坛,也不怕香港同胞、海外侨胞以及老外们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2: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先生质疑】

“孔子尽管生活在东鲁,但是教学生《诗》、《书》也好,执礼也好,都是用雅言而不用齐鲁方言的。
……
春秋时期天下还没有统一,怎么会有各诸侯国共同的雅言?”


【二〇一九五四先生答疑】
春秋属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大周一统天下多少年?你们兄弟分家了,就连语音也改了吗?韩赵魏分晋,就各自另造一套语音吗?春秋战国还不是同样道理?孔子周游列国难道还要带个翻译不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3: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再问】
再说秦始皇统一天下才做到书同文,春秋时各国文字都不同,怎么有共同雅言?

【言哉先生反诘】
图图还得补名词解释的课?为什么叫雅言不知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4: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先生临帖交流】
郑张尚芳先生的这一观点,实际就是单一音系论。音韵学界对单一音系论存有三点质疑:一,《切韵》编者无一能讲长安话;二,当时的文化势力还不足以使长安音成为全国的标准音,即所谓“雅言”;三,经从文献上考证,其时长安方言音系统,比陆法言所编撰的《切韵》简单的多。


【言哉先生回复林金建】
切韵是传承潼关以东的上古洛阳音,不是潼关以西的长安音。隋朝的文化中心也不是长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91
贡献
24365
金钱
26850
发表于 2017-11-4 14:20: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花,尾巴早把你卖啦,还用什什马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7: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2017-11-4 14:20
花花,尾巴早把你卖啦,还用什什马甲。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假古人与假洋鬼子没什么本质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8: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回言哉】
有人提出是以洛阳,长安两地音系为主。

【言哉回林金建】
看看地理书吧,洛阳长安隔好多山脉呢,远不如洛阳跟山东密切。

【二〇一九五四回林金建】
高本汉认为主要是长安音,但包括陈寅烙、郑张尚芳等人在内的多数学者认为以洛阳音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8: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先生再度临帖交流】
我比较认同《切韵》是包容南北各地方言音系的观点。不少学者一直认为《切韵》是隋代长安或洛阳的方言记录。但这一观点很难解释得清《切韵》的语音系统为什么会那么庞杂。《诗经》的韵部只有31个,而《切韵》的韵部多至193个,对于单一的自然方言来说未免过于复杂了吧。

【言哉回林金建】
诗经时期主要是民间的,没有人专门归类,自然就宽了。切韵时期之后不但有人归类,而且语言也增多了。

【二〇一九五四回林金建】
1)《切韵》不是方言记录,而是太学里的读书音,起码是氏族达人比较规范的语音,绝非洛阳金陵长安等地土话。这与时下人们以五花八门的方言土语冒称中古平水音有着本质区别。
2)近体诗正格也不过只有30韵韵嘛。《诗经》中作品实际使用的韵部虽然不多,但当时读书音——雅言的固有韵部肯定也是多达一两百韵,入声消失后的普通话还有一百五十多韵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20: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先生再回言哉】
我们知道《诗经》的音系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语言为主。

【言哉先生回复林金建】
诗经有那么多的国风,何况那个时期东周首都是洛邑,多数诸侯国也在涵关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20: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中华不乏学者型诗者,哪位有胆量与郑张尚芳先生叫板,不妨亮明你的观点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20: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韵、唐韵、广韵一脉相承,所谓平水韵不过是依托其语音系统的一套押韵工具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平水韵诗者都应该有资格有能力发表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主题

1533

帖子

63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00
贡献
1285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11: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先生疑似业余古音韵学家,何不来此与郑张先生观点照个面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1 00: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我心? 发表于 2017-11-6 11:15
程溪钓叟先生疑似业余古音韵学家,何不来此与郑张先生观点照个面呢?

叫你个锤子,连雅言、雅音都分不清楚还叫个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 15: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