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诗人得出的三个结论 诗人相轻,诗人不可靠,诗人无用, 诗人之间的关系以相轻为主,即俗话说的,上层社会人捧人,互相吹捧,相互利用。下层社会人帮人,因为下层人比较穷,家里的用具不全,常常相互借用,所以,下层人比较讲交情。中层社会人挤人,从下层到上层,路很窄,通道不畅,所以,中层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诗人大约处于中层偏下的位置,所以,诗人相轻是一种常规现象,一团和气的情况比较少见,各种争论此起彼伏,各种社团经常分化瓦解,一些热心于搞社团组织的人会发现结果都是出力不讨好的。例如,北京有个王功权,搞房地产起家,也写得一手好词,资产过亿,投资几百万,搞诗词研究会,诗词评奖活动,结果出事了,被指控资助持不同政见者,关进派出所几个月,于是,他旗下的诗人组织都作鸟兽散,平常热衷于自由民主的诗人,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呼吁人权了。诗人是不会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一看大事不好,跑的比兔子还快。诗人只能作为食客,无车弹铗,有人出钱开会,诗人以明星的身份被请去助阵。有名的诗人也不那么容易能请的动,现在社会条件普遍提高了,吃饭喝酒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名诗人的真实写照。所以这种请诗人开会吃饭的事也没有可持续性。汉诗学会副会长李小明一次开会花了五十多万,然后几年就沉寂了,诗人们吃完喝完就走了,只是一阵的欢乐,从此很少再有人想起这个出巨资赞助开会的人。所以,有一些有钱人当了一届二届诗词学会会长以后,就不愿意继续再当了。诗人都是一些自命清高不凡的人,斤斤计较,十分敏感,感到自己受怠慢了,被压低了名头,就会不辞而别。诗人多数不会挣钱,所以在社会上也是无用的,只会花钱,不会挣钱,不懂得可行性研究,不懂得投资回报率,敏感性分析。没人资助了。也就归于沉寂了,一些在全国诗词大赛中得奖的天才,在现实的事业竞争中,多数效果不佳,有的常年吃素,靠给富人讲解诗词做法勉强糊口,收入还不如干门卫的多,他们又不愿意和引车卖浆者流为伍,于是过着半失业状态的生活,所谓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得到一笔钱以后就不干了,过起游山玩水的文人的自在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