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4|回复: 9

[古风] 从《项王悲歌》看格律诗的起承转合 唐尧

[复制链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0 22: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项王悲歌》看格律诗的起承转合     唐尧

英雄举义指咸阳,逐鹿中原霸气狂。
破釜沉舟一战胜,灭侯始帝二朝亡。
鸿门止舞安天剑,虎口张开走汉王。
垓下別姬图再起,缘何自刎在乌江?


注:此诗使用普通话声韵。

格律诗的起承转合是格律诗的最根本的艺术法则。这个艺术法则决定了格律诗的艺术水平。〈格律规则和格律格式同诗的艺术水平无关〉
也是格律诗同其它诗体区别的最主要标志。能写好起承转合,才称得上入了格律诗的门。怎么写某篇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艺术功力问题,是很难的。主要靠悟性才能解决。同一个意境,各人写出的诗和诗的水平不同。起承转合越清晰越明显,则诗的艺术水平越高。诗的起承转合是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是一个圆。

《项王悲歌》这篇诗写了项羽从起兵到乌江自刎。其中间两联写了项羽一生的二个关键节点,破釜沉舟和鸿门宴。
起句首联写项羽江东起义反抗秦帝国暴政,义兵的攻击方向是秦都咸阳,项羽的军队是众多的反秦义兵里最強大的一支。
承联写项羽反秦战争里最关键的一战。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军队于死地而后生,一举击败秦军主力,,取得推翻秦朝的关键战役的胜利。
转联写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听谋士范增的建议杀了先入关的刘邦。这是一个千载难逢,万年不遇的机会,可以一剑定天下。这个机会没抓住,项羽从此不再有机会一统天下了。其主要原因是项羽没有战略眼光,没有秦始皇那样的气吞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还想回到周朝的分封诸侯制去。
结联写项羽在垓下别姬,突出重围南逃至乌江自刎。这是一个不合逻辑的问题?项羽突出重围南逃的目的就是为了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为虞姬报仇。否则在垓下同虞姬一起死就解脱了。为什么到了乌江有生路过江就是他起义兵的根据地,顶羽反而自杀了?这到底为什么?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1-10 22: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即可。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05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律诗绝句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926
贡献
35418
金钱
4477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11 09: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1 21: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1-11 23: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1 21:32
谢谢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95

帖子

10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243
金钱
391
发表于 2017-11-12 02: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欣赏。  起承转合是诗的基本法则。 但是好像也有不很遵守这个法则的,
比如杜甫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四句感觉都是写景,是个例外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09: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客车 发表于 2017-11-11 09:38
欣赏,学习。问好!

谢谢天涯客车首版欣赏鼓励!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09: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松云卧 发表于 2017-11-12 02:05
好文欣赏。  起承转合是诗的基本法则。 但是好像也有不很遵守这个法则的,
比如杜甫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 ...

谢谢松云卧诗友欣赏鼓励!问好!这个问题提的好!杜甫这首所谓的绝句是后人把两副对联拚在一起而成,不是绝句。还有一个可能是杜甫一首七律的中间两个对仗。而首联和结联没有写作完成?或者丢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09: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叩心首版欣赏鼓励!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27 01: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