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呼伦贝尔

起承转合如画个圆圈

[复制链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4 19: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19:22
杜甫的绝句不是绝句, 是两副对联,四个意境。怎么能用起承转合来解呢?一篇绝句一篇律诗只能一个意境。否 ...

既然承认二联,而且这二联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是互相独立的,这篇就不是绝句了。如果这二联是律诗中间的对仗是成立的,因为有首尾四句为其支撑和说明。我曾经为此二联设想过,地点在成都,在成都能否看到川西的雪山?如果看得到,其它三个景就不需要考证了。东吴船有西晋楼船下益州为证。

点评

成都有西岭雪山,再往西还有四姑娘雪山。有雪山是肯定的,即使在草堂看不见,诗里也可以写。比如“昆仑山”,在延安看得到吗?显然看不到。看不到就不可以写吗?王之涣在鹳雀楼能看见山和海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5 14:24
(杜甫的绝句)两联都是成都可以看到的景,怎么没有联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2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4 20: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19:22
杜甫的绝句不是绝句, 是两副对联,四个意境。怎么能用起承转合来解呢?一篇绝句一篇律诗只能一个意境。否 ...

这首是一个意境,描写边塞将士的战场生活情景,二联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杜甫诗各自独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1-14 20: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11-16 18:40 编辑

主贴作者的这个比喻非常好,世界是浑圆的,连光也是沿着曲线传播的。

我们的敦煌壁画也是反映出古人的智慧,在展现故事情节时是从左到右顺时针,依次展开的。最后的结局在整个画的正中央,用一幅大的画面来表现,突出结局。这对我们的诗歌创作也是有启发的。

小说也是主张扣题与首尾呼应,诗也应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21: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4 19:53
既然承认二联,而且这二联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是互相独立的,这篇就不是绝句了。如果这二联是律诗中间 ...

(杜甫的绝句)两联都是成都可以看到的景,怎么没有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4 21: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11-14 21:27 编辑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21:09
(杜甫的绝句)两联都是成都可以看到的景,怎么没有联系?

上联是写鸟,下联则应写在这个季节里同鸟有关联的事物。而下联仍然是流水式的描写?转到雪,合到船。莫名其妙?你在此诗又不讲起承转合了?

点评

这不是同时存在的一副完整的图画吗?蓝天下的西岭雪山,江边的柳树和帆船,连这点还有疑问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2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21: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4 21:24
上联是写鸟,下联则应写在这个季节里同鸟有关联的事物。而下联仍然是流水式的描写?转到雪,合到船。莫名 ...

这不是同时存在的一副完整的图画吗?蓝天下的西岭雪山,江边的柳树和帆船,连这点还有疑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21: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互相独立的景物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4 21: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21:27
这不是同时存在的一副完整的图画吗?蓝天下的西岭雪山,江边的柳树和帆船,连这点还有疑问吗? ...

这不是诗!这是照片。

点评

照片有诗意就是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2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21: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4 21:30
这不是诗!这是照片。

照片有诗意就是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21: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霜剑 于 2017-11-14 21:34 编辑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幅画,也是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4 21: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21:31
照片有诗意就是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个小孩在玩水,一辆客车往东开。门外群鸡忙觅食,天空飞机声如雷。一

点评

这是你与老杜绝句PK的作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2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2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霜剑 于 2017-11-14 21:58 编辑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4 21:42
二个小孩在玩水,一辆客车往东开。门外群鸡忙觅食,天空飞机声如雷。一 ...

这是你与老杜绝句PK的作品?你这四副画太拙劣。再看看这首,怎么评价?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22: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月有感     唐代: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该诗是结尾明显归于圆满的一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主题

916

帖子

57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7
贡献
1080
金钱
216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23: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呼伦贝尔 于 2017-11-15 00:00 编辑

登鹳雀楼
[ 唐·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很有浪漫色彩千古名篇。第一句的 起是 白日向下落,第二句承是黄河向下流,第三句观察者意念一转  ,思维膨胀起来 要统统看到千里之内景象,方向是不上不下地向外平行拓展,第四局结,给出下一步行动答案,就是向上,更上一层楼。这个圆不是像救生圈一样平放的,而是像摩天轮一样顶天立地转起来。弧线运行方向就是向下,再向下,平行,逆袭向上,最后是画了一个完美大圆,还留下笔断意连想象回味空间。这首诗景物与想象融合,思维与行动相随,意境中蕴含逆势而为正能量。 落日苍茫凄美景象中仍有强大内心向上奋进力量,毛泽东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意境 中蕴含强大气场跟这首能媲美,其他的还未见。换个角度看这首诗有禅意,也是精进修行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主题

916

帖子

57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7
贡献
1080
金钱
216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呼伦贝尔 于 2017-11-15 00:02 编辑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18:07
我是赞赏圆圈说的。如:

绝句    杜甫

霜剑高见。景物很多,但要一眼一眼看,看就是一个过程。而且挑有意思看,不然假如正看好看景物时候突然猛回头看我一眼,我还毛了呢。

点评

实话。看到的很多。而且对不同档次的人来说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鲁迅怎么说来着?看到的虽多,但博观而约取。能写入诗的极少,这就要有选择-----看出一个人的审美观和诗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5 2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5 08: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11-15 08:54 编辑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21:46
这是你与老杜绝句PK的作品?你这四副画太拙劣。再看看这首,怎么评价?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 ...

我的四句是仅仅罗列了现象的意思。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杜甫的绝句也不是杜甫取的题名?是后人加上去的。此诗独立看是二副对联。因为不能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放在律诗中二联是合理的。商山早行拿掉首尾两联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5 09: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11-15 09:12 编辑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21:33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幅画,也是诗。 ...

应该是联中有画,画中有联。放在整篇诗里就联变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5 09: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19:22
杜甫的绝句不是绝句, 是两副对联,四个意境。怎么能用起承转合来解呢?一篇绝句一篇律诗只能一个意境。否 ...

关于诗的起承转合和诗是一个圆的抽象形态,举的诗例最好是传世名作。好诗一般说来肯定合乎这二条。而差诗就很难讲的通?合则好,不合则差。

点评

那就不是一般规律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5 14: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5 14: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4 19:53
既然承认二联,而且这二联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是互相独立的,这篇就不是绝句了。如果这二联是律诗中间 ...

成都有西岭雪山,再往西还有四姑娘雪山。有雪山是肯定的,即使在草堂看不见,诗里也可以写。比如“昆仑山”,在延安看得到吗?显然看不到。看不到就不可以写吗?王之涣在鹳雀楼能看见山和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5 14: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5 09:32
关于诗的起承转合和诗是一个圆的抽象形态,举的诗例最好是传世名作。好诗一般说来肯定合乎这二条。而差诗 ...

那就不是一般规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5 14: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5 14:25
那就不是一般规律了!

就是格律诗的规则。合则是格律诗。不合则淘汰出局。

点评

起承转合式的结构,可以在大部分诗中找到它的影子。而不单在名诗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5 14: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5 14: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5 14:34
就是格律诗的规则。合则是格律诗。不合则淘汰出局。

起承转合式的结构,可以在大部分诗中找到它的影子。而不单在名诗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5 14: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5 14:36
起承转合式的结构,可以在大部分诗中找到它的影子。而不单在名诗中。

名诗之所以有名,是起承转合写得好而有名!前面说过,是要功力的!这才是诗写得好与不好的关键所在。

点评

你把诗的结构形式强调的过头了!名诗所以有名主要在意境,而非什么起承转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5 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5 14: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5 14:46
名诗之所以有名,是起承转合写得好而有名!前面说过,是要功力的!这才是诗写得好与不好的关键所在。 ...

你把诗的结构形式强调的过头了!名诗所以有名主要在意境,而非什么起承转合!老杜的绝句本身就是名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5 14: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的锦瑟是名诗吧?是因为起承转合?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5 14: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5 14:24
成都有西岭雪山,再往西还有四姑娘雪山。有雪山是肯定的,即使在草堂看不见,诗里也可以写。比如“昆仑山 ...

这就证明了我判断此绝句是律诗中的两个对仗,杜甫在成都所作。首尾两联不知何因没有?但在此联里必须要看得到真实的雪山,在成都地区任何地点都行。要实对实。不能无雪山对有东吴船。虚对实。

点评

前后两联就等你补齐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5 18: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5 18: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5 14:55
这就证明了我判断此绝句是律诗中的两个对仗,杜甫在成都所作。首尾两联不知何因没有?但在此联里必须要看 ...

前后两联就等你补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5 19: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5 18:46
前后两联就等你补齐了!

此话怎讲,在多年前我确实打算写前后两联,由于无法证实在成都能看到真实的千年不化的雪山而放弃。根据杜诗是在室内从窗户往外看得到雪山。我认为前后两联很可能存在于杜诗全集里,是由于历代传抄刊印而弄错乱了。

点评

有一种说法,是说老杜此首绝句写前两句与写后两句中间隔了十几年。记不太清了。 您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试图保持文人风度(虽然认真到近似纠缠),这点难能可贵。虽然与你观点不同,还是对你有一分敬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5 22:33
你就得相信老杜能看到雪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5 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5 20: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5 19:22
此话怎讲,在多年前我确实打算写前后两联,由于无法证实在成都能看到真实的千年不化的雪山而放弃。根据杜 ...

你就得相信老杜能看到雪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5 20: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呼伦贝尔 发表于 2017-11-14 23:42
霜剑高见。景物很多,但要一眼一眼看,看就是一个过程。而且挑有意思看,不然假如正看好看景物时候突然猛 ...

实话。看到的很多。而且对不同档次的人来说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鲁迅怎么说来着?看到的虽多,但博观而约取。能写入诗的极少,这就要有选择-----看出一个人的审美观和诗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0 13: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