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九门提督

风、雅、颂之辨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8 18: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11-18 13:24
九爷脱下外套露酮体,梅妖继续卖古董

诗从言,既有其音乐属性又有其文字属性,九门兄以音乐属性而否认其文字属性,方法上本身就可榷

点评

詩言意,歌長言。 这就是歌与诗的不同地方。 就《诗经》而言,本身所记就是歌之歌词。故也有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说法。这就是歌与诗的共同地方。 但归根到底是基于《诗》篇之异体“風、雅、頌”詩言意--上的脱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8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7-11-18 19: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8 18:00
诗从言,既有其音乐属性又有其文字属性,九门兄以音乐属性而否认其文字属性,方法上本身就可榷 ...

詩言意,歌長言。  这就是歌与诗的不同地方。

就《诗经》而言,本身所记就是歌之歌词。故也有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说法。这就是歌与诗的共同地方。

但归根到底是基于《诗》篇之异体“風、雅、頌”詩言意--上的脱离了“歌曲”的文字属性(词)的区分。
歌長言--《诗经》聲樂部分的 風、雅、頌的区分,到今依然是一无所知、一无所有。 聲樂部分的“風雅頌”是仅有名称,而无所论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11-18 23: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在贡献一点资料。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春,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访问,鲁国的“皇家乐团”为公子札演奏“风”,我以前将这一段翻译了一下,翻译是否精确,可以商榷。从公子札对各“风”的评价来看,似乎演奏的是乐曲,没有诗词。全文如下。也是一片漂亮的音乐欣赏。因此,“风”先是乐曲,后是文体,是实与虚的关系。同意老许之说。

公子札请求观赏周乐。于是叫乐工为公子札歌《周南》、《召南》,公子札曰:“美妙极了!这是歌颂文王建国初期,虽然还没有成功,但百姓勤勉而没有怨言”。又为公子扎歌《邶风》、《鄘风》、《卫风》,公子札曰:“美哉,深厚渊博!忧愁而不困惑。我听说卫康叔、卫武公之德就是这样,刚才所演的大概是《卫风》吧?”又为他歌《王风》,公子札曰:“美哉!百姓虽然怀念过去,但对未来充满希望,大概是周朝之东迁吧?”为之歌《郑风》,公子札曰:“好听!但都是男女之情,有关国家大事的很少,百姓当受罪了,郑国大概将最先灭亡吧?”为之歌《齐风》,公子札曰:“美哉!泱然浩泛!大风也哉!是东海诸侯的表率,这恐怕是姜太公的国家吧!国家的前途未可限量矣”。为之歌《豳风》,公子札曰:“美哉!坦荡无邪!乐而不淫,大概是周公封鲁的故事?”为之歌《秦风》,公子札曰:“这是夏声。夏声宏大,大到极点了,大约是周之旧地之声?”为之歌《魏风》,公子札曰:“美哉!沨沨乎!声音宏大而委婉,用以比政,险而易行,若辅以德行,则是明德君王了”。为之歌《唐风》,公子札曰:“思虑甚远!大概是陶唐氏遗民之声?不然,为什么思虑如此深沉呢?若不是继承陶唐氏的美德,谁能这样?”为之歌《陈风》,公子札曰:“听起来这个国家好像没有国君的样子,这个国家还能长久吗?”自《郐风》以下公子札没有评判。为之歌《小雅》,公子札曰:“美哉!深切地怀念文王、武王的德行,有怨恨而没有叛离之心,大概是述说周德之衰吧?但仍然是先王的遗民”。为之歌《大雅》,公子札曰:“意境宽广!盛大光明!委婉而刚劲,大概是在歌颂文王之德?”为之歌《颂》,公子札曰:“到达顶点了!正直而不倨傲,艰难而不卑下,局促而不逼迫,疏远而不离心,变革而不过头,自强而不厌倦,奋进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荒淫,用民而不竭尽,宽厚而不放纵,施民而不糜费,取民而不贪吝,好静但不固步自封,积极而不轻浮,五声和谐,八风平和,有节有度,职守有序,这是盛德之人所具有的美德”。

点评

所有的这些都是诗经中内容,只能证明诗经原有的音乐性,并不能证明其风雅颂非文体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9 11:54
《诗经.国风.周南》 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为周朝时期采集的诗篇,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见《小雅·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9 08:15
为之歌《郑风》,公子札曰:“好听!但都是男女之情,有关国家大事的很少,百姓当受罪了,郑国大概将最先灭亡吧?” 这一段潜台词很生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9 0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9 00:08: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童子 发表于 2017-11-18 23:53
我这里在贡献一点资料。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春,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访问,鲁国的“皇家乐团”为公子札演 ...

为之歌《郑风》,公子札曰:“好听!但都是男女之情,有关国家大事的很少,百姓当受罪了,郑国大概将最先灭亡吧?”

这一段潜台词很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7-11-19 08: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11-19 08:34 编辑
老童子 发表于 2017-11-18 23:53
我这里在贡献一点资料。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春,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访问,鲁国的“皇家乐团”为公子札演 ...

《诗经.国风.周南》  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为周朝时期采集的诗篇,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见《小雅·四月》、《大雅·嵩高》)等,所以诗的采集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以与其他十四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

“周南"由十一篇诗组成: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等)   (其他如《邶风》、《鄘风》、《卫风》等具同,略。   ---百度 )

   可见,《诗经》里的曲,都是依于诗。 诗是留传下来了,而曲,到今我们是一无所有。

   老童子 提到的” 从公子札对各“风”的评价来看,似乎演奏的是乐曲,没有诗词。“ ”。因此,“风”先是乐曲,后是文体,是实与虚的关系。“ 这点是否值得 商榷?

  1) ”似乎演奏的是乐曲,没有诗词。“这一点的推测,也仅是推测而已。同样也可以推测为“似乎演奏的是乐曲连唱诗词。”  
  2) 就《诗经》来说,没有资料能说 先是来自 纯乐曲,歌词是后来补上的。  
       反观,其他十四国风都是具有很强烈的地区特色,故认为是按 诗词 而谱曲是比较合乎常理。即 “詩言意,歌長言。” 是不是这样?
      这点,跟某国歌有点相似,在通常严肃的情况下,是“仅演奏的是乐曲,没有诗词”的时候多。 但无法说,因此,先是乐曲,后是文体,是实与虚的关系。  

      就《诗经》来说,其乐曲,是基于诗词而作,詩言意,歌長言,主要是为了表现了文体的感情和要说的内容。
      就算退一步,我们现在也只能就有实体的诗来论事,一无所有,一无所知的东西,何以论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11-19 08: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甲骨文象大钟,声音低沉而绵长,“喃喃然”,故将此钟叫做“南”。至于方位,天气长如“南”之长响,故将天气长的一方称之为南方。这也是老童子一家之说,当然值得商榷。
“周南”,是不是,鼓“南”(诸如编钟之类)和唱之乐曲?
以上观点,都是一种启发,并不一定是对的。供大家参考。

点评

这个南,在孔子的文论中,南方为生养之乡,北方为杀伐之地,故君子歌南风,商纣王喜北声而亡 原论有空再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9 10:16
啊,说的是有点道理。 再试释一下 先生文中的《卫风》 《鄘风》是如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9 0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7-11-19 08: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童子 发表于 2017-11-19 08:27
“南”,甲骨文象大钟,声音低沉而绵长,“喃喃然”,故将此钟叫做“南”。至于方位,天气长如“南”之长响 ...

啊,说的是有点道理。
再试释一下 先生文中的《卫风》 《鄘风》是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9 10: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童子 发表于 2017-11-19 08:27
“南”,甲骨文象大钟,声音低沉而绵长,“喃喃然”,故将此钟叫做“南”。至于方位,天气长如“南”之长响 ...

这个南,在孔子的文论中,南方为生养之乡,北方为杀伐之地,故君子歌南风,商纣王喜北声而亡

原论有空再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9 10: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辯樂解第三十五

  孔子學琴於師襄子.襄子曰:「吾雖以擊磬為官,然能於琴,今子於琴已習,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曰:「孔子有所謬然思焉,有所睪然高望而遠眺.」曰:「丘迨得其為人矣,近黮而黑,頎然長,曠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為此.」師襄子避席葉拱而對曰:「君子聖人也,其傳曰文王操.」

  子路鼓琴,孔子聞之,謂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以為節,流入於南,不歸於北.夫南者,生育之鄉,北者,殺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溫柔居中以養生育之氣,憂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厲之動,不在于體也.夫然者,乃所謂治安之風也.小人之音則不然,亢麗微末,以象殺伐之氣,中和之感,不載於心,溫和之動,不存于體,夫然者乃所以為亂之風.昔者舜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唯脩此化,故其興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殷紂好為北鄙之聲,其廢也忽焉,至于今王公大人舉以為誡.夫舜起布衣,積德含和而終以帝,紂為天子,荒淫暴亂而終以亡,非各所修之致乎.由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于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懼而自悔,靜思不食,以至骨立.夫子曰:「過而能改,其進矣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19 11: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童子 发表于 2017-11-18 23:53
我这里在贡献一点资料。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春,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访问,鲁国的“皇家乐团”为公子札演 ...

所有的这些都是诗经中内容,只能证明诗经原有的音乐性,并不能证明其风雅颂非文体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67
贡献
28967
金钱
357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22: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17 23:59
从以上记载来看,“风”多是乡土民歌,属于乡土乐调无疑。

---------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这是正宗的音乐理论。

点评

先问个九门兄好 我不是怀疑诗本身的音乐性,而是对你文中的结语部分提出商榷或者质疑,’三国时期吴人陆玑著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记载:“孔子删书授卜商,卜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03: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1-19 22:3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1-18 13:56
诗言志。歌永言。言其志谓之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以知得失。
-------------
王者,圣也。得者,颂也。失 ...

任务与主要任务,应该还是有些区别的。颂圣与歌颂,也是有区别的。实际上,如果不考虑任务这个似乎有些强制性的词,诗人写作,通常以从正面推广自己所支持推崇的,还是比从反方面抨击自己所反对的来的多而靠谱,相对比较容易让人接受。问好。

点评

任务不任务,看对谁而言,体制内的为位子为饭碗计应付任务是其生存之必须,于平头百姓而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扯大旗作虎皮是棍子们一贯的作派,百家时口口声声胡锦涛说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04: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11-20 00: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兄、山人的怀疑是正确的。
根据《乐理》,“北风”高亢激越,南风低沉舒缓。这样来理解“南风”、“北风”才对吧?“奏中聲以為節,流入於南,不歸於北”,就是节奏从中速到舒缓(流入于南)。
大钟音低沉而绵长,喃喃然。故用“南”表示天日之久。又用“南”表气象之和。在音乐则是舒缓之调。是否对?讨论。
总之,“南”,既是方位,又是气象,同时是节奏。
不过,都是闲聊,不一定

点评

本文拟文是对“风、雅、颂乃曲调之分,非后世之体裁之谓。” 论而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06: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20 03: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11-19 22:06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先问个九门兄好

我不是怀疑诗本身的音乐性,而是对你文中的结语部分提出商榷或者质疑,’三国时期吴人陆玑著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记载:“孔子删书授卜商,卜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孟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卿授鲁人毛亨,亨作《诂训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从上面所引用的文字中,九门兄是否清楚一点,毛大序是伴随着诗经一起产生的,即孔子删诗三百一十一首,卜商为之序,传之毛故谓之毛诗序,这可不是什么腐儒们的乱解

诗之音乐性与文体性并不是对立的,这一点还请兄多想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20 04: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11-20 05:10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11-19 22:30
任务与主要任务,应该还是有些区别的。颂圣与歌颂,也是有区别的。实际上,如果不考虑任务这个似乎有些强 ...

任务不任务,看对谁而言,体制内的为位子为饭碗计应付任务是其生存之必须,于平头百姓而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除了大陆的平头百姓,网上还有大批港澳台诗人和海外华侨华人,不考虑他们对政治任务的敏感性么

诗词论坛就是诗词论坛,诗词论坛强扯政治有百害而无一利,扯大旗作虎皮是棍子们一贯的作派,百家时口口声声胡锦涛说胡锦涛说,几个诗人接受了任务,又几首任务诗流传下来了,中华诗词百家论坛今又何在

诗言志,任务跟言志具有明显的冲突面,当政治强加在诗人们头上时,诗人们是不是还有写诗的兴趣,难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7-11-20 06: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11-20 06:23 编辑
老童子 发表于 2017-11-20 00:03
苏兄、山人的怀疑是正确的。
根据《乐理》,“北风”高亢激越,南风低沉舒缓。这样来理解“南风”、“北风 ...

本文拟文是对 九门 之《诗经》中风、雅、颂乃曲调之分,非后世之体裁之谓。” 论而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11-20 22: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在春秋时代的外交场合,常常赋诗抒意。这种时候,就没有“皇家乐团”伴奏了。这个“赋”,是唱、还是念?各位有知道的没有?现将《左传.襄公二十年》的一次宴会上,郑国大夫赋诗的一段,贡献给大家。《左传》原文所引之诗,只有篇名,没有诗词。译文中的诗词,是老童子根据诗意从《诗经》上抄录的。

郑简公在垂陇设宴招待赵武,郑国的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印段和公孙段跟从郑简公。赵武说:“七位大夫跟从君王作陪,这是赐予我赵武的荣光。请各位大夫都赋诗以助君王的恩赐,若何?我赵武也藉以了解各位的志向”。子展赋《草虫》:“草虫喓喓,阜螽跃跃。未见君子,忧心嘈嘈。既见君子,两情欢悦,我心荡漾。……”,赵武曰:“好!是百姓的主人。但可能是我赵武所不敢当的”;伯有赋《鹑之奔奔》:“……鹊以比翼,鹑也飞纷。其人无良,何以为知音!”,赵孟说:“枕头上的话不出寝门,况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中?这不是能让人听见的”;子西赋《黍苗》之四章:“谢邑筑城,召伯经营。军队威武,召伯建成”,暗示这次盟会依赖赵武之力而成功。赵武说:“有寡君在,我赵武有何能耐?”子产赋《隰桑》:“隰原有桑,其叶甚多。既见君子,其乐如何。……心中爱矣,何不说(yue)矣?中心藏之,永不忘之!”,赵孟说:“赵武请接受《隰桑》的卒章”;子大叔赋《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莹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邂逅相遇,两心好兮”。赵孟说:“托您的福啊!”;印段赋《蟋蟀》:“……蟋蟀鸣叫,役车暂休。今我不乐,日月易过。不可过度。职责是忧。娱而不纵,良士休休”。赵孟说:“好!你一定是一个能保有家族的主人,我对你寄予很大的希望了!”公孙段赋《桑扈》:“……兕觥弯弯,佳酿柔柔。不骄不傲,万福来求”,赵孟说:“‘不骄不傲’,福能跑到哪里去?如果能保持这样,想不要福禄能够吗?”
结束宴会。赵武对叔向说:“伯有将遭杀身之祸!诗以言志,而流露出对国君的怨恨,并向宾客夸耀,他能活得久吗?若有幸免于一死,也必然流亡国外”。叔向说:“是的,过分了!所谓不及五年者,大概就是说他了”。赵武说:“其余都是数世之主。子展会最后一个灭亡,在上位但不忘记谦逊自抑。印氏是第二个延续长远的家族,欢乐而有所节制。乐以安民,使百姓而不过分,在别人之后灭亡不也是当然的吗?”

点评

对于《诗》中每首作品,一般有两种音乐,一是为了“赋”,一是为了“歌”,这两种音乐是不同的。 赋,类似现在配乐诗朗诵,在宴会,或者盟会等场合,相礼之人曰:请奏《关雎》之乐。这时候音乐响起,相礼之人就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1 19:22
赋,诵读、吟咏 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个人认为这里的没有“皇家乐团”伴奏之赋为诵读或吟咏。 从老童子先生所举的几首诗经作品来看,章法上多为起兴,体类上则为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1 1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21 17: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童子 发表于 2017-11-20 22:42
各位,在春秋时代的外交场合,常常赋诗抒意。这种时候,就没有“皇家乐团”伴奏了。这个“赋”,是唱、还是 ...

赋,诵读、吟咏
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个人认为这里的没有“皇家乐团”伴奏之赋为诵读或吟咏。

从老童子先生所举的几首诗经作品来看,章法上多为起兴,体类上则为风

点评

对于《诗》中每首作品,一般有两种音乐,一是为了“赋”,一是为了“歌”,这两种音乐是不同的。 赋,类似现在配乐诗朗诵,在宴会,或者盟会等场合,相礼之人曰:请奏《关雎》之乐。这时候音乐响起,相礼之人就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1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67
贡献
28967
金钱
357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19: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1-21 17:46
赋,诵读、吟咏
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个人认为这里的没有“皇家乐团”伴奏之赋为诵读 ...

对于《诗》中每首作品,一般有两种音乐,一是为了“赋”,一是为了“歌”,这两种音乐是不同的。

赋,类似现在配乐诗朗诵,在宴会,或者盟会等场合,相礼之人曰:请奏《关雎》之乐。这时候音乐响起,相礼之人就诵《关雎》诗句。诵完,还要结合场合与诗句简单解释几句。

风作品,一般是徒歌,就是不需要乐器伴奏就可以歌唱,但是也有少部分入乐,如《关雎》等六首就是有伴奏音乐。因此,风主要是靠传唱。

雅、颂,一般都是有伴奏的。歌唱一般是由比较专业的音乐团队完成。

点评

音乐上的事还真不太懂,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1 1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67
贡献
28967
金钱
357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19: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童子 发表于 2017-11-20 22:42
各位,在春秋时代的外交场合,常常赋诗抒意。这种时候,就没有“皇家乐团”伴奏了。这个“赋”,是唱、还是 ...

对于《诗》中每首作品,一般有两种音乐,一是为了“赋”,一是为了“歌”,这两种音乐是不同的。

赋,类似现在配乐诗朗诵,在宴会,或者盟会等场合,相礼之人曰:请奏《关雎》之乐。这时候音乐响起,相礼之人就诵《关雎》诗句。诵完,还要结合场合与诗句简单解释几句。

风作品,一般是徒歌,就是不需要乐器伴奏就可以歌唱,但是也有少部分入乐,如《关雎》等六首就是有伴奏音乐。因此,风主要是靠传唱。

雅、颂,一般都是有伴奏的。歌唱一般是由比较专业的音乐团队完成。

点评

九门 的这个说法,大体上是赞同。 词,起初也保留了这种形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1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1-21 19: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11-21 19:21
对于《诗》中每首作品,一般有两种音乐,一是为了“赋”,一是为了“歌”,这两种音乐是不同的。

赋,类 ...

音乐上的事还真不太懂,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7-11-21 19: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11-21 19:51 编辑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11-21 19:22
对于《诗》中每首作品,一般有两种音乐,一是为了“赋”,一是为了“歌”,这两种音乐是不同的。

赋,类 ...

九门 的这个说法,大体上是赞同。
词,起初也保留了这种唱的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0 15: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