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绝谷野樵

古风转韵定律——完善版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08: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壕吏(唐·杜甫)  
題注:陝縣有石壕鎮
暮投石壕邨,有吏夜捉人①。老翁踰牆走,老婦出門看②。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致(一作到),二男新戰死。存(一作在)者且(一作是)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一作所)有乳下孫。有孫(一作孫有)母未去,出入(一作更)無完帬③。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④,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按:① 如延切,見《烈女頌》 ② 一作看門,一作首 ③ 一作孫母未便出,見吏無完裙 ④ 李光弼與郭子儀相繼守河陽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08: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7 01:05
是的,古风的用韵本来就宽,转韵也无严格性的要求,能达其基本就行了,所以我认为楼主的所谓古风转韵定律 ...

转韵毫无律可言。
我们在此讨论其实指古诗押韵的规则。并非转韵定律
古风转韵依王力说,也就是平转仄,仄转平,平转平,仄转仄四种型式,也是所有形式。
多少句子才转,从两句到N句,毫无规律

点评

同声相转一般为换韵,但也有不换韵的 我说两句及以上,包括单数句都可以转,不过古人转韵多为偶句转。 综上所说,你韵乱转都不违律。(除了单句不成韵谈不上,因古无先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7 2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08: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12-27 08:55 编辑

古風轉韻定律//
何謂定律
基本解釋
客觀規律的概括,它體現事物之間在一定環境中的必然的關係 。
古风转韵无规则可言,它除了转存在所有形式之外,还可以不转。无必然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09: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1)轉平韻定律
古風詩轉平韻處,平轉韻聯起腳可平可仄,當起腳為平時,應與對腳同韻。//
1.既然可平可仄,则非必然关系.
2.當起腳為平時,應與對腳同韻.//这仅实用近体押韵规则.也是从高要求.而平韵古风虽也有此要求,当多不严格遵守.包括此论创始人沈约诗中犹屡犯.属韵病,非转韵耍求.

点评

对  发表于 2017-12-27 1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09: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12-27 09:13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2-27 08:39
转韵毫无律可言。
我们在此讨论其实指古诗押韵的规则。并非转韵定律
古风转韵依王力说,也就是平转仄,仄转平,平转平,仄转仄四种型式,也是所有形式。
多少句子才转,从两句到N句,毫无规律
从两句到2N句,这是规律。不存在【从两句到1、3、5句】

点评

古诗中有一句诗,因不合押韵一条,故免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7 10:19
2到N句,怎么会含1句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7 10:17
错,是N句,非2N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7 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09: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12-27 09:22 编辑

轉仄韻定律
古風詩轉仄韻處,仄轉韻聯起腳可平可仄,當起腳為仄時,應與對腳同韻。
1.見上所述
2.當起腳為仄時,應與對腳同韻。 這是一個原則上的錯誤.
2.1首先此屬押韻的要求,四聲八病中上尾病論
2.2其次樓主不明白什麼叫上尾病.上尾病是指單句腳不能與偶句腳同聲.這裡聲不是指平仄,而是指四聲.即不能同平,同上,同去,同入. (首句連韻除外)
因為樓主不知上尾病,故在回帖時去扯上鄰韻.而古詩是允許鄰韻通押的.
如唐詩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url=]松下[/url]問童子,言師採藥去。[url=]只在[/url]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子上声也,去处去声韵也,虽然三字同仄,但子与去处不同声且不同韵,未犯上尾病也.
这种现象在律诗中都不犯忌,更莫说古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0: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外
    古风转韵定律概括了古风转韵的一般规律,但也存在例外情况,如李白的《妾薄命》一诗: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押入声【一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押入声【二沃】)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押上平声【六鱼】)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押上平声【六鱼】)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押下平声【十一尤】)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押下平声【十一尤】)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押去声【十九皓】)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押去声【十九皓】)

    第四联“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转韵到第五联“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属于平韵转平韵,而平转韵联起脚“天”为平,按理应与对脚“收”同韵,但“天”是下平声【一先】韵,与“收”并不同韵。
此种例外情况在古风转韵中是很少见的,只是个案,绝大多数古风转韵仍是遵循转韵定律的。//
。。。。
此论错误更多
1.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押入声【一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押入声【二沃】)
楼主不知古诗可以邻韵通押。但然邻韵通押是后来的观念,唐以前是同甲的观念。唐及以前的诗非止平水106韵,是190多韵到200多韵部。平水韵平均近两韵合为一部。故现在同一韵部在当时也可能不在一部。而唐人常有将数部当一部押。如上例即是。
王力先生认为古诗可邻韵通押,其诗论列出可通韵的就包括屋沃两韵部。实非例外,不然一韵也可了。
韵,每个字都属韵字。但诗论韵不是指韵字的声和音,而是指押韵。押韵是指韵字与上句(二字句组,三句组及以上则应有句尾同韵字)同一个韵部。故单韵字不能称押韵,它和谁押呢?
2.同平必押韵是高标准,但不押并非个例。此属押韵韵病问题,实非转韵定律。

楼主此文论转韵从题到内容多有舛误,但由此引发讨论,及梅花山人大量资料的引用却是大好事。古人云:理不辨不明,不明者可从中有所了解,为楼主的辛勤,及诗友的参与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0: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7 09:11
从两句到2N句,这是规律。不存在【从两句到1、3、5句】

错,是N句,非2N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97
贡献
13529
金钱
160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2-27 10: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所谓单韵,实际上就是没押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0: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7 09:11
从两句到2N句,这是规律。不存在【从两句到1、3、5句】

2到N句,怎么会含1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0: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7 09:11
从两句到2N句,这是规律。不存在【从两句到1、3、5句】

古诗中有一句诗,因不合押韵一条,故免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12-27 10: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2-27 10:17
2到N句,怎么会含1句呢

有2n句转换的,没有1、3、5、7句换韵的!

点评

莫诬人,我哪里谈到1句换韵的!纯属瞎扯,和不懂数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7 1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0: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三句之歌高祖大风歌是也。古华山畿二十五首,多三句之词,
其他古人诗多如此者。
 
 
 
 
有两句之歌荆聊易水歌是也。又古诗青骢、白马、共戏乐、女儿
子之类,皆两句之词。
 
 
 
 
有一句之歌汉书

枹鼓不鸣董少平

,一句之歌也,又汉童谣


乘万骑上北邙

,梁童谣

青丝白马寿阳来

,皆一句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0: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奇句组可参看古诗为焦仲卿所作(孔雀东南飞)一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0: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12-27 10:24
有2n句转换的,没有1、3、5、7句换韵的!

莫诬人,我哪里谈到1句换韵的!纯属瞎扯,和不懂数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7 10: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2-27 08:39
转韵毫无律可言。
我们在此讨论其实指古诗押韵的规则。并非转韵定律
古风转韵依王力说,也就是平转仄,仄 ...

转韵毫无律可言。------原来是这样。但唐古风向格律靠拢,于是转韵出现一些规律。见王力说,有些可信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7 10: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12-27 11:03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2-27 09:16
轉仄韻定律
古風詩轉仄韻處,仄轉韻聯起腳可平可仄,當起腳為仄時,應與對腳同韻。
1.見上所述

所论似乎不当。人家说的是转韵,不是谈上尾,因此转韵时不该出现上尾情况。诗例中“天”属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7 11: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2-27 10:12
例外
    古风转韵定律概括了古风转韵的一般规律,但也存在例外情况,如李白的《妾薄命》一诗:

问题这是唐朝的诗。“唐及以前的诗非止平水106韵,是190多韵到200多韵部。平水韵平均近两韵合为一部。故现在同一韵部在当时也可能不在一部。而唐人常有将数部当一部押。如上例即是。”----可信度?《切韵》以前的诗我相信你的说法

点评

唐韻指的是唐朝時所通用的韻律和韻部表,也指一本名為《唐韻》的韻書。 《唐韻》由唐人孫愐著,時間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西元732年)之後,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但原書已佚失。 據清代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7 12: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1: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12-27 12:23 编辑

兵車行(唐·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荆杞。
縱有健婦把鋤犂,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转韵首句不能与韵脚同声,其理论根据源自四声八病。
定律有唯一性,可平可仄就不是唯一性。而同声有押有不押的例证,则证明古人不大理睬它,岜能成定律。上列兵车行可证


转平韵首句平声不入韵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转仄韵首句仄声不入韵(此句未犯上尾病,恶入声,好草上声。但楼主指不能同仄,在他眼中,即是违律)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2: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7 11:01
问题这是唐朝的诗。“唐及以前的诗非止平水106韵,是190多韵到200多韵部。平水韵平均近两韵合为一部。故 ...

唐韻指的是唐朝時所通用的韻律和韻部表,也指一本名為《唐韻》的韻書。  《唐韻》由唐人孫愐著,時間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西元732年)之後,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但原書已佚失。 據清代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所錄唐元和年間《唐韻》寫本的序文和各卷韻數的記載,全書5卷,共195韻,與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同,其上、去二聲都比陸法言《切韻》多一韻。 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也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較《唐韻》更早。 但孫愐曾利用朝廷擴大《唐韻》的影響,所以《唐韻》雖是孫愐的私人著述,命名卻帶有官方的性質,比起較它早出的《刊謬補缺切韻》更有名氣。 《東齋記事》上說:「自孫愐集為《唐韻》,諸書遂廢」。 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和孫愐的《唐韻》,都對韻字加入注釋,並且引文都有出處,於是韻書便同時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

点评

二书区别不大,没有大惊小怪处,不足说明你的观点  发表于 2017-12-27 1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2: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隋代陸法言著。 書成于隋文帝仁壽元年(601)。 共5卷,收1.15萬字。 分193韻:平聲54韻,上聲51韻,去聲56韻,入聲32韻。 唐代初年被定為官韻。 增訂本甚多。 《切韻》原書已失傳,其所反映的語音系統因《廣韻》等增訂本而得以完整地流傳下來。 現存最完整的增訂本有兩個,一為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一為北宋陳彭年等編的《大宋重修廣韻》。 《切韻》原本已佚,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藏有敦煌唐寫本切韻殘卷三種,是目前所存最古的、與陸法言編撰《切韻》最相近的版本。

点评

不知敦煌唐寫本切韻殘卷三種,有没有同用独用等注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7 14: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7 14: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2-27 12:51
隋代陸法言著。 書成于隋文帝仁壽元年(601)。 共5卷,收1.15萬字。 分193韻:平聲54韻,上聲51韻,去聲56韻 ...

不知敦煌唐寫本切韻殘卷三種,有没有同用独用等注字?

点评

《廣韻》「獨用」、「同用」使用年代考——以唐代科舉考試詩賦用韻為例 王兆鵬 【摘要】:《廣韻》卷首和每卷下所標的"同用"與"獨用"使用於何時?音韻學界有的認為是許敬宗奏議之時,有的因其與唐代文人用韻不合而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7 1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7 15: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12-27 11:38
兵車行(唐·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 ...

转韵首句不能与韵脚同声,其理论根据源自四声八病。
定律有唯一性,可平可仄就不是唯一性。而同声有押有不押的例证,则证明古人不大理睬它,岜能成定律。上列兵车行可证————
同平声不同韵为犯上尾,
同仄声又同上或同去为犯上尾,
如果上去不同,不为犯病。
如果同平又同韵部则为转韵字。
如果同仄又同韵部则为转韵字。

点评

对,这属韵病常识,非转韵定律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7 1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6: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27 15:38
转韵首句不能与韵脚同声,其理论根据源自四声八病。
定律有唯一性,可平可仄就不是唯一性。而同声有押有 ...

对,这属韵病常识,非转韵定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7: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同平又同韻部則為轉韻字。
如果同仄又同韻部則為轉韻字。
这应该是第二句组未换韵也,不应为转韵

点评

你是指转韵句组首句联韵吗? 唐人诗中转韵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在诗中找到例证,证明转韵无必然性,即谈不上定律 1.可平转平,可仄转仄,可平转仄,可仄转平=乱转都可 2.首句可平可仄,以同声押韵为多,同声不押韵也非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7 21:45
这些是指换韵时出现的几种情况  发表于 2017-12-27 2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7: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3句句组)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
11真,13元通押
摘自【孔雀东南飞】

点评

人在古代可能与言同韵。日本的“人”就有两个音(从中国传过去的)。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发表于 2017-12-27 2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7: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23段.(5句句组)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 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舉! 」
摘自【孔雀东南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7: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头换韵法
东坡作太白赞云: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挥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
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得矧肯求!
东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涴吾足矧敢嗔。作诗一笑君应闻!

一韵七句,方换韵,又是平声,其法不得双杀,双杀者不得此
法也。禁脔

上摘自【诗人玉屑】七连韵后方平转平韵。又七连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7: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古风转韵有律可循吗?

点评

参看王力论唐古风的  发表于 2017-12-27 2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7 18: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12-27 14:38
不知敦煌唐寫本切韻殘卷三種,有没有同用独用等注字?

《廣韻》「獨用」、「同用」使用年代考——以唐代科舉考試詩賦用韻為例
王兆鵬
【摘要】:《廣韻》卷首和每卷下所標的"同用"與"獨用"使用於何時?音韻學界有的認為是許敬宗奏議之時,有的因其與唐代文人用韻不合而認為出於北宋。 本文通過逐一考查唐代開元年間進士科考試的詩賦用韻,推斷《廣韻》所標的"同用"與"獨用",乃沿襲唐人舊制,其最早的使用年代在開元五年(7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0 1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