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饱之忖 莽原 尚无饮食之匮忧者,逢餐最宜半饱。亦即前贤“食无求饱”之谓也。 何谓半饱?其摹半充胃脘,半空肚肠之状焉。若调谐得此,岂止饶富满足,且余浓兴味,诚属健体强身之要也。凡无节制者,多深患饥饱,自欲恶痛不复欺身之意甚切。故一餐狼吞,呃而不思;再餐鸡啄,厌而弗食。如此吃相,皆过饥贪饱之弊症也。 盖摄食之因,无外三焉:一由温饱,二由享用,三由疗医。由温饱时,盈则胀,亏则瘪;由享用时,疏则淡,频则腻;由医疗时,偏则缓,过则猛。或忍饥不食,或纵食不节,又患于极端也。 缘何半饱?既非匮而缺食,亦非简而缩食,实为惜而善食矣。 人性多欲,切食之举繁焉。主食粮,次食蔬,辅食肉,更兼静而食茶,喧而食酒,职而食禄,情而食色……类此不可偏废之事,或大或小,或强或弱,或前或后,随傍人之生命。羡山或慕水者,梦林或幻鸟者,因欲而求得。旧灭新生,此消彼长。先其一,后其二,再其三……绝非一饱所能终却。惟循序渐进,不悖定律,方入永恒而无绝之佳境也。 听绝而无闻,视绝而无影,嗅绝而无香,舌绝而无味,心绝而无思,志绝而无恒,情绝而无恋…… 至于饕餮成习者,其无论因财或物,则均入珍惜不自之流也,非但害人,尤其损己耶。 安于半饱已难,乐于半饱甚难。 腐文于丁酉暮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