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48|回复: 76

讨论格律声韵都是工匠作风

[复制链接]

317

主题

916

帖子

57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7
贡献
1080
金钱
216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2-29 09: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呼伦贝尔 于 2017-12-29 09:36 编辑

      关于诗词一些理论 有密切相关和不密切相关说法。功夫在诗外,国学就不密切相关,知道多些但对提高诗词欣赏和写作水平不能说是无益的。与诗词密切相关就是两个问题,写什么问题和怎么写问题。写什么问题是关于自己观点和取材,这里面有一部分是不能写的,有一部分是不应该写的,有一部分是随便写的。怎么写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基本形式方面的,如格律音韵等基本要求的,这个是可以量化的 是最基本形式东西,而且是老生常谈车轱辘话,等于水帖,也是最好谈论却最难统一思想话题。属于闲嗑瓜子磨牙无聊话题,属于工匠层面东西。一个笔法方面的,如是结构、层次、意境、语言风格等。这是有深度,难探讨,难找出规律性话题,所以大家回避不谈。或故作高深乱说一气。
   
      讨论格律声韵都是工匠作风,是避难就易。写诗是艺术不是技术,发水贴反嚼格律声韵就是很无聊的,看了索然无味。而天马行空说些于诗词无啥相关所谓国学话题如自言自语,有些犄角旮旯东西谁知道 ,知道有什么用处。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12-29 09:49: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的不谈律,谈律的不写诗,律诗,由律与诗组成,有人喜研究律,有人喜研究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97
贡献
13529
金钱
160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2-29 09: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律声韵,属于基础知识,入门后就无须再谈。钻某些牛角尖,意义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12-29 09: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结构、层次、意境、语言风格等。这是有深度,难探讨,难找出规律性话题,所以大家回避不谈。------是这么回事,但也不能说反嚼格律声韵就是很无聊的,倡新知古,倡新不难,知古不易,研究这些问题是有意义的,但是,在三两个话题上转圈圈就有点无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12-29 10:0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7-12-29 09:57
格律声韵,属于基础知识,入门后就无须再谈。钻某些牛角尖,意义不大。

专门研究诗律演变史,也是博士的一个专题,葛晓音,杜晓勤,邝健行等专家都在研究,是当前诗词理论的一个领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8
贡献
5536
金钱
1013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12-29 11: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格律音韵的题目,不能占的版面比例太大,但没他们的参与,发帖量有限,只能适度控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9 14: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谈律能写诗吗?“功夫在诗外,”得有基础,无基础,功在哪里,夫在何方?不能随便抄一句话胡扯吧?工匠就在于一丝不苟,不能别出心裁改变原意。否则无韵也是诗,你叫诗的脸面往哪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9 14: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7-12-29 11:15
研究格律音韵的题目,不能占的版面比例太大,但没他们的参与,发帖量有限,只能适度控制。 ...

不在版面的多少,而在于含金量,原来的理论版帖子多吧,有多少金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9 14: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7-12-29 09:57
格律声韵,属于基础知识,入门后就无须再谈。钻某些牛角尖,意义不大。

格律声韵,说来简单,其实有几个人真正懂得?我到此就是来补课的,近一年也才懂得皮毛而已。世上最大胆的是不懂者,越不懂越说这个东西太简单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9 14: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12-29 09:49
写诗的不谈律,谈律的不写诗,律诗,由律与诗组成,有人喜研究律,有人喜研究诗。 ...

写诗的不谈律,往往出律而不自知。谈律的不写诗,最少也是个马谡,比马前卒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9 14: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12-29 09:58
如是结构、层次、意境、语言风格等。这是有深度,难探讨,难找出规律性话题,所以大家回避不谈。------是这 ...

回避声律,是回避浅显的,深层次的,多层次的,大家回避是因为自己太浅薄,接受不了。其实声律古人今人后人都是永远的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主题

35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9
贡献
4178
金钱
6053
发表于 2017-12-29 15: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 这一观点: 讨论格律声韵都是工匠作风,是避难就易。写诗是艺术不是技。——小儿女 纠缠 格律 不放,那是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舍本逐末的 勾当,鄙视 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9 17: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12-29 18:51 编辑

讨论格律声韵确实都是工匠作风,但不是避难就易。而是科学,是一丝不苟,没有工匠精神,写诗者就是没头的苍蝇。敬重他们。
可能论者是说工匠的另一方面吧,保守不敢迈出圈圈一步吧。那就另做别论,不抬杠了。
也就是说对工匠要一分为二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9 19: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诗词大赛专家的诗,即谈诗的写不来诗。是诗义不通吗?否!平仄不谐也。夸夸其谈者,还是先做做工匠吧,看看能否出师!?不要为天下人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29 19: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究平仄,谈何写诗?
此诗指格律诗。不研平仄就去写点有境界的顺口溜吧。
诗词理论版的有些专家连平仄都搞不懂,不普及谈何写诗!是亵渎国粹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29 2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即四声,只对某一地域的方音发生听感,对所有人来说,从一开始它就只是书面的规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420
贡献
17102
金钱
19003
发表于 2017-12-29 21:33: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这么热闹,不如写一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17-12-30 08: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无平仄,洋人说中国话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12-30 09:0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不懂平仄律,自然读不出抑扬顿挫感,就如同头一次听某音乐而难以感受其美,听久了就有感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7-12-30 09: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12-30 09:14 编辑

   这是多年前我测定的 普通话的 四声波形图, 标本声音是电台 普通话 教学用的女声。
四声实测图B.jpg
这张是自己的发音,是一张试测 声音图,不如电台的发音标准。
四声实测图.jpg

其中,马麻 外形很相近,但综合频率 麻 的发音比较低,细节部掺进了低频,使声音在开始时的综合频率比较低,在听觉上造成一种从低到高的效果(第一张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2-30 09: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12-30 09:38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12-30 09:05
这是多年前我测定的 普通话的 四声波形图, 标本声音是电台 普通话 教学用的女声。

这张是自己的发音, ...

马麻 外形很相近,古代本就都是平声。
可见平仄的区别很大,更主要是四声(尤其古四声)区别很大。所以格老也说法是无根据的。
“居然也无一人有平仄感。既然连大中学生都普遍感觉不到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说它存在呢?”----你没学过的东西或没有印象的东西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你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正如我没见过格老也,我就感到他不存在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420
贡献
17102
金钱
19003
发表于 2017-12-30 12:3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12-30 09:34
马麻 外形很相近,古代本就都是平声。
可见平仄的区别很大,更主要是四声(尤其古四声)区别很大。所以格 ...

你这个在哲学上叫“存在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1-2 08: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2 07:21
你都没搞懂别人在说什么!O(∩_∩)O哈哈~
汉语是声调语言,谁能否定这个常识?这也太小儿科了,不值一提 ...

东拉西扯。人家说平仄限定在格律,而且是正格。缺少前提,你若把古风打油变式格律拉到一起来谈,谁谈的过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1-2 08: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2 07:55
原始汉语是无声调的,无声调就是无平仄。现在一般认为大概到《诗经》时有声调,即有平仄。那么《诗经》之前 ...

你怎知道原始汉语是无声调的?学者说的长平长上长入之类不就是声调?长言短言不也存在声调?无声调就是无平仄?
有声调就一定有平仄?
说话缺逻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8-1-2 10: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8-1-2 10:27 编辑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2 09:06
I have to go eat now.把平仄标出来看看?

这倒是个很有趣的提问。以前倒没有想过。 趁此机会,仅对此问,谈谈我的不成熟的看法。

现代英语的发音有两声,抑、扬。所谓抑,就是轻声读;扬则是重音读。这与一个词的重音节有关系,一般来说,重音节应该用扬声。

I have to go eat now.
Ah, distinctly Iremember it was in the bleakDecember;      (粗体表示重音

是不是可以这么想?英文有抑扬,汉语有平仄,那不是容易了吗?

但到底 抑等于平,扬等于仄?或反过来?这倒是没有研究过。   请方家发表一下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8-1-2 12: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2 12:11
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这个平仄?
英语是以轻重音来分别的,分辨重音的是音 ...

谢 格老也 的指教!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表现不明显,”   
(至于英语,)我们常说的重音其实是指语法重音,不是词重音,这个要分清楚,要不就会混在一起。  

说得多好!   

现在是明白了,英语不是声调语言,故不能配与平仄来 描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 16: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2 16:23
决定汉语节律的因素有停延、节奏、重音、声调、语调、调型等,也就是说,停延、节奏、重音、声调、语调、调 ...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这样写,也可以不这样写,如果这四句用于律诗的中两联,就不能这样写,因为这样写四句节奏一样,就犯了句式合掌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 16: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会闲扯,不着边际,以显示学问(??),好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1-2 19:36: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乐记》云:“凡音之起,从人心生也。”固当以穆耳协心为音律之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不可恃为典要。“昔闻洞庭水”,“闻”、“庭”二字俱平,正尔振起。若“今上岳阳楼”易第三字为 平声,云“今上巴陵楼”,则语蹇而戾于听矣。“八月湖水平”,“月”、“水”二字皆仄,自可;若“涵虚混太清”易作“混虚涵太清”,为泥声土鼓而已。又如“太清上初日”,音律自可;若云“太清初上日”,以求合于粘,则情文索然,不复能成佳句。又如杨用修警句云:“谁起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烽烟?”若谓“安”字失粘,更云“谁起东山谢太传”,拖沓便不成响。足见凡言法者,皆非法也。释氏有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艺文家知此,思过半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 20: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2 19:36
清朝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乐记》云:“凡音之起,从人心生也。”固当以穆耳协心为音律之准。“一三五不 ...

此段话意思是并非135不论246分明不好,而是不要死守,要灵活,当不能用正格表达,不妨就用变格。何必孜孜以求“合法”,同样,引申一下,拗体救不救也是顺其自然,不要孜孜求救。但这不是说不要平仄不要声调不要相间相对相粘,否定一切是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0 1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