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0|回复: 40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复制链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3 09: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1-3 09:07 编辑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有个人发表了咄咄逼人的几段话:“原始汉语是无声调的,无声调就是无平仄。现在一般认为大概到《诗经》时有声调,即有平仄。那么《诗经》之前咋办?人家不写诗啦?没有诗歌啦?英语无平仄,英国佬不写诗啦?平仄有那么重要?”
       “声调都没有会有平仄?连这个常识也不懂?怎么读书的?平仄概念都没整懂!就这种水平也敢在这里大言不惭?”
       “I have to go eat now.把平仄标出来看看?”
      这个人自以为是,以想当然当论据进行推理,显得十分幼稚,可又咄咄逼人,显得十分天真烂漫。
我采取倒推上去来分析他的可笑。
      先说“I have to go eat now.把平仄标出来看看?”英语没有平仄,怎么叫人标出平仄?多么可笑。英语等外语与汉语是两个系列,英语俄语等大部分西方语言都是拼音文字,它们不靠声调达意,有的以词为单位,有的靠词缀分词类,有的靠语法的尾缀或前缀,各国有自己某些表达规律。中国不是用词做单位来表意,而是独有的单音节的字,由字与字组,靠音和音调组成不同的合成词和句子。中外二者没有可比性,就如要狮子与老虎结合生出狮虎来,可能么?凭着“I have to go eat now.把平仄标出来看看?”是可唬倒人,也可蒙倒人。但外语老师往往第一节课就会对我们说清外语与汉语的区别,因此可唬倒的也只是没有接触到外语的人,可蒙倒的是不识字的人。
       “声调都没有会有平仄?连这个常识也不懂?怎么读书的?平仄概念都没整懂!就这种水平也敢在这里大言不惭?”对,声调都没有当然没有平仄,对外语来说是真理。但针对汉语来说,原始汉语有没有声调?最客观的说法也应该是说还搞不清。凭什么你认定就一定没有?以想当然当大前提,能推出正确的结论么?天方夜谈罢了。因此“连这个常识也不懂?怎么读书的?”“就这种水平也敢在这里大言不惭?”完全可以奉还给他自己,说得好听点是不懂,难听点是不懂装懂,更难听点就是胡说八道。
       “原始汉语是无声调的,无声调就是无平仄”,对,如果无声调当然无平仄,其实我还可以帮你说,即使有声调,也未必有平仄。有了反切,可以明确地说,已有了声调了,但又过了几百年,哪来的平仄?平仄到现在也只一千多年,还有三千多年都没有平仄呢。“现在一般认为大概到《诗经》时有声调,即有平仄。”概念不清吧,就算诗经有了声调,又哪来的平仄?就这种概念都不清的人还偏要呶呶不休,别人一批评,就说别人耍流氓,你说好笑不好笑?
        “那么《诗经》之前咋办?人家不写诗啦?没有诗歌啦?”人家照样写诗,照样有诗歌,就是因为有汉语在,就有诗歌在,当然有的是汉语的诗歌,而不是外国的诗歌。你的怀疑就是想当然说“原始汉语是无声调”,因此要说的是《诗经》前的人们写的是没有声调的诗歌。
      一、诗经虽然是春秋时期的,但是里面有春秋以前的诗,有专家学者考证为证。由此证明诗经前人们就是用有声调写的诗歌。当然你可以否定,因为你有发言的自由。
      二、古籍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有部分是春秋以前的,凡是谈诗歌来源的书和文章都指出过例子,说明有文字记载的诗歌都有声调。
      三、甲骨文中保存了一些原始诗歌,谁能证明它是无声调的诗歌?
      四、从造字法来看。文字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就是甲骨文也有四千多年。我们说形声字占85%以上,其实文字初期形声字没有这么大的比例,但50%还是靠谱的,那么《说文》就有四千多字的形声字。假如原始汉语没有声调,能造出这么多的文字么?按平均算,除于四,有千字足够。按音节算有五百足够(古人音节比今多)。而文字,在甲骨中已有4100多个,若无声调,无论如何也造不出这么多。
      五、从现代拼音看只有390个左右的音节,四声共有1500多音节。1500多音节若全能两两组合,得词90万以上。如果不要声调,那就有390个字就可以了。假如全部能组合,也只能组出32000个词,请用够用吗?字少频率高,能听得懂吗?
      六、民国曾试过拉丁化、拼音化,有声调,作者本人还读不懂,没有声调,念给古人听,或古人念给今人听,能听得懂吗?
      七、就算“原始汉语是无声调”,这个原始是什么时代?神农以前,还是女娲伏羲时代?
      那么原始汉语有没有声调呢?应该是有的。古人把四声没出现以前的音叫“长言”“短言”,什么叫“长言”“短言”?按段玉裁和王力说,“长言”就是“长平长上长入”三种,“短言”就是入声。那么这就明显的提出汉语是有声调的。如果你认为没有声调,请拿出你的研究成果来。靠糊弄人是不行的。
      最后还应该指出此人第一段最后一句偷换了概念:“平仄有那么重要?”开头是谈声调的,声调是声调,平仄是平仄,古风的声调与格律的平仄是两码事,不要偷偷置换。即使到现在,平仄也不是“那么重要”的,它只管到格律诗词和个律赋等几个品种,管不到古风、打油、杂体和一般的赋。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3 09: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作为汉语的声,主要是以单音表达一义的。当有了某个声,这个声就又可分出四个调,叫平上去入(有的只有三个调,没有入声)。即这个声是由声母和韵母拼出来的音,因这个声又具备平上去入这四个不同的音,古人就把这四个声叫做声调,简称调。汉人从会说话起,这话音应该就具备四声的特点,只不过不会用四声论平仄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20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8
贡献
5536
金钱
1013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3 09: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声和调应该是两个问题,声有四声六声八声,调有升调降调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09: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8-1-3 09:38
声和调应该是两个问题,声有四声六声八声,调有升调降调等。

合起来谈,他说“原始汉语是无声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09: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声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声调又叫字调。
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
调值,又称调形,指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形式,一个音如果又高又平,就是由5度到5度,简称为55,是个高平调;如果从最低升到最高,就是由1度到5度,简称为15,是个低升调;如果由最高降到最低,就是由5度降到1度,简称为51,是个全降调。
调类指声调的类别,就是把调值相同的音归纳在一起建立起来的声调的类别。例如普通话的“去、替、废、动、恨”调值相同,都是由5度到1度,就属于同一个调类。古代汉语的声调有四个调类,古人叫做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合起来叫做四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10: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3 10:14
从目前通行的构拟上来说,上声、去声几乎与 /*-?/ /*-s/ 一一对应。从原则上来讲,既可以视声调为主、/*-?/ ...

一般所说的「上古汉语」指的是谐声、《诗经》时期的汉语,而这个时候 /*-s/ 的具体地位是存疑的。从诗经用韵来看,收喉韵部(包括?(k), u(k), a(k), o(k), iu(k), au(k), eu(k))上声、去声、入声与次入声偶尔通押(收舌各部则不然),去声与次入声甚至完全混用(统计结果)。----说了等于白说,还是承认上声、去声、入声与次入声,是有声调的。你恐怕连什么叫通押都不懂,通押是临时的,乖乖,不是说通押就是一样的。而且他们说的通押,理解未必正确。因为那时是长言短言时代,根本不需要通押的概念,长平长上长入可以混押,不需要用四声时代的理论去解说。我说你多高明,原来也就是添屁腚的本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10: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3 10:43
你不是在和我争论,知道吧,是和专家们争论,你懂吗?
自奥德里古尔(Haudricourt)提出汉语去声与汉越语锐 ...

专家又怎么样?你不是总批评别人东抄西抄吗,露馅了吧,原来自己就是抄抄摘摘充内行。我们起码还有自己的看法,你呢?老老实实自己思考问题吧。不要到处卖弄。还听不进批评,人家批评你就是耍流氓,你到处挖苦讽刺谩骂别人,那叫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10: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1-3 10:55 编辑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3 10:48
看你转移话题到哪里了?你就知道个平仄,并认为平仄万古不易,平仄决定一切,我不过是否定你的无知。而你 ...

你就知道歪曲,恐怕连别人是怎么说的你根本不知道,大概老糊涂了吧。你说的这些明显就是胡说八道,你去看看我是怎么说的吧。人老了应该获得尊敬,但不能犟,不能充老大,不能不服老。这里的人当然不笨,他们怎么评论你,你自己应该清清楚楚。我懒得说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10: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3 10:54
这些基础性问题都答不上来,奢谈什么平仄?

你不感到无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11: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必要问那么复杂,你只要能回答“乱”为什么解“治”,就说明你很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11: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老承认声调观点是专家的,总算诚实了。
那这个问题也好办了。我不针对你了,针对专家吧。
一、研究的方法错了,错误的方法怎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诗经时代是长言短言时代,因此押韵是以长言为一组,短言为一组进行的,研究诗经的人很多人都犯同样的错误,用四声时代的理论来研究诗经,于是拼命在“通押”上做文章,虽然书写得多,误人误己。其实很简单,长言混押而已。
因此用通押来怀疑诗经的声调是大错特错的。
二、既然要研究的是诗经以前的汉语,那么用诗经怎能说明问题?这就好像研究四声,却拿现代语音去研究一样。
三、拟音问题。专家们都知道难得很,只是一个实验摸索。其中路子对不对、方法好不好都是先决条件。用通押来研究诗经的声调是不可能拟出音来的。
用正在摸索中的东西来做大前提,一看也是大错特错。
所以“原始汉语没有声调”纯粹是搞笑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12: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8-1-4 12:36
格那丁的观点是音韵学者们的观点。“古汉语本无声调,声调的产生源于韵尾的转化和消变。”(丁邦新语);“ ...

如果把原始汉语用于猿人直立时,当然没有问题。但有了正式的语言,这种情况还存在吗?“由于声母和韵尾的大量简化,声调作为补偿手段应运而生,首先是清浊的对立转化为高低调的对立,随后韵母舒促的区别又进一步导致高低调再分平降。“(胡坦语)这是已承认声调了。但这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所以在时限不能定下的前提下,这些推理都是无稽之谈。用诗经来拟音就更是笑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13: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8-1-4 13:14
时间分段应是:原始、上古、中古阶段。

你这个分段是可以的,但“原始汉语”是什么时期?

点评

在塞伦盖蒂大草原上还在广泛使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4 1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13: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8-1-4 13:16
丁邦新、胡坦、严学宭等学者是值得尊重的。

不存在这个问题,我对做学问的一向尊重。是怕这个格老拉虎皮当大旗,没有尊重原作而在乱发挥,显示自己。我相信专家学者是不会出现格老这种逻辑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420
贡献
17102
金钱
19003
发表于 2018-1-4 13:3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1-4 13:29
你这个分段是可以的,但“原始汉语”是什么时期?

在塞伦盖蒂大草原上还在广泛使用……

点评

???  发表于 2018-1-4 1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13: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12楼是针对格老说专家怎样用诗经拟音说明无声调的。后来他把发在这里的十多个帖子全删了,所以你已经看不到针对性了,以为我在攻击专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6
贡献
22227
金钱
291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5 21: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胡乔木的提问试论汉语的声调和节奏》(节选)

汉语声调的产生,由于在古文献中有梁代沈约撰《四声谱》、又同周顒 等研讨四声、世称《永明体》的记载,每被后人误解为语言 的声调是从那时开始的。其实汉语早已有了声调。为什么会 有不同的声调,周代《礼记》的《乐记》篇,就有一段叙述:凡音之起①,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②,及干戚羽旄③,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④,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声调描述的文献。此文的三个“音”和一个“声”,是同义还是歧义,就不太清楚。如按文理、 第一句的“音”和“形于声”的“声”应该都是指语音;而 后面的两个“音”,又应该是指“声调”。“物”指事物;“变” 指高低变化;“方”指规律或等级;“比音”指声调组合;“乐” 指音乐与旋律;“干戚羽旄”指舞蹈。这就是说:语音是由 人的思维产生的。思维反映万物用语音来表达;语音相应(连 续)而产生高低变化,有了规律,成为声调;声调组合而成 为音乐和舞蹈,总名之为“乐”。它虽然没有调值的描写, 但已说明语言的声调是有高低类别,而且声调的变化和音乐 的旋律是有关系的。  不过关于“声”与“音”有无分别,照《乐记》的这段 话理解,声与音的定义就有时同、有时异。据汉许慎《说文 解字》“音”部:“音:声也”,似是同义。但下文又说:“宫、 音也。”这就有了明确的区别:“声”是声调而“音”是音质。沈约等把四个声调叫做“四声”而不是“四音”,可能也是 这个原故。  一个声调语言集体中的口语,由于每个音节可说成几个 声调,就可以用少数音节表达多数意义,于是声调的区别也 具有音系的《区别特征》的功能,它就比“非声调语言”要 用多数音节的拼合来表达意义经济得多。这是世界上所有 “声调语言”的共同特点(但因此也产生了“异字同音”的 缺点,这是另一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0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