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句子的平仄 潭州雨梦的《孤调词析》花了大量功夫研究词中的孤调情况,给大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孤調即【禦定詞譜】成書之日,根據當時資料收集情況,僅有一首的詞。孤調由於無他首可校,故全詞無一字標可平可仄。那么如何来填这种谱呢,当然一个平仄不动是一种方法;雨梦提出也可灵活,那就是13不论上做文章。这个提法很新颖,值得探讨。他说;“用这种孤调孤調詞析,洋洋灑灑二萬余言,一言以蔽之曰:詞句一三處可依詩法,平仄不必拘譜。 (此說亦適應于非孤調詞)”他的分析归纳为“分析如下:1.清末以前詞絕少完全遵譜者。2.五七言句多遵詩法于一三處平仄置換,故詞譜凡例雲:‘至詞中句法如詩中五言、七言者,其第一字、第三字類多可平可仄,似不必拘’,非浪言也。”因为牵涉到“此說亦適應于非孤調詞”,讨论中苏星空先生提出“ ‘ 一三處可依詩法,平仄不必拘譜。’这种看法是从广为人知的135不论而来, 以为现在在网上流行的几个单律句也是135不论的。 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在词里的出现的多数是类单律句,都不能应用‘詞句一三處可依詩法,平仄不必拘譜’的做法。应该是认认真真按词谱,除了少数是律诗绝句所构成的似是例外。 这才是正确的填词方法。”这个看法是很正确的。我们找出大批例子证明13处不随意,有时偏偏246处反而不分明的例子。讨论无法继续下去。 后来我在教学员填词的教学中,受雨梦和苏先生的启发,对词的句式做了研究,发现如果把雨梦和苏先生的看法综合起来归纳,规律就出来了。 例子在讨论中已经很多,这里不列举,纯粹的归纳说明。 讨论的类型,当句式整齐的几个句子在一起时,平仄使用的规律。 1.平仄依五七言诗的,13或5可不论,就是雨梦说到的,内容情意多平缓。原因是格律诗的因平仄协调,因此情绪显得和缓中庸,大部分所谓婉约词可用之。 2.词以“怪以怒”的,“怪”更多地表现在遣词造句用韵等方面不守常法而显拗峭,“怒”则指其诗文中富有一股少见之牢骚抑郁不平之气,而气“怒”又以其文“怪”而显。这种写法来自杜甫的吴体,吴体的“怪以怒”是以拗句来表现的,因为只有拗句,才能打破格律句的平缓,而显出“怒”。于是在词中也用拗的方法来打破平缓,在几个整齐的句子中,用平仄不协调的拗句来显出“怒”。这种写法,适合豪气冲云和怨气冲天的内容。 这样,我把雨梦和苏先生统战了,请二位用例子来检查,是不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