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
正是春归却送归, 斜街长日见花飞(1)。 茶能破睡人终倦,诗与排愁事已微(2)。 三十不官宁有道(3), 一生负气恐全非(4)。 昨宵索共红裙醉, 酒泪无端欲满衣。
【题解】诗作于 1889 年(光绪十五年己丑),郑孝胥时年三十岁。郑孝胥于 1882年(光绪八年)以乡试第一名中举。1885 年(光绪十一年)赴天津投李鸿章幕,随办洋务。1889 年(光绪十五年)2 月 25 日由福州北上进京,欲考取内阁中书。3 月 8 日入都,19 日移寓王仁堪宅,即下斜街。考试终在 4 月 15 日。此前之 4 月 5 日,郑孝胥自王宅搬小寓,以便考试。此诗仍云下斜街,当在考前所作。具体日期,日记不载此诗,故不详。郑孝胥《海藏楼诗集》结集时未载少时所作诗,此为诗集第一首诗。 【注】 (1)斜街,时郑寓北京宣武门下斜街王仁堪宅。 (2)诗与句,写诗排解愁闷,是没什么大事、要紧的事可作。 (3)不官,未作官。宁,岂。道,学问、修行。 (4)负气,抱负意气,不肯屈居人下。《晋书·苻坚载记上》:“特进樊世,氐豪也,有大勋于苻氏,负气倨傲。”唐韦应物《赠旧识》诗:“少年游太学,负气蔑诸生。” 【附】一、此诗咏春归,龚鹏程所解甚为允当:“海藏尽删少作,而以《春归》为开卷第一首。古之伤春,自以义山为着;然海藏伤春,未必即与义山同。且其伤春每云惘惘,如……(举句略)等皆是。而此类篇什,又皆集中于前七卷,卷八以后仅两见,故此当为海藏壮岁时一特殊心境,所谓‘三十不官宁有道,一生负气恐全非’(《春归》)也。惧年华遽去,功名不就,虽曾宦于龙州、武汉,而‘少年心未尽,怅惘若有失’、‘沈思旋自哂,世味孰可悦?冰天雪窖中,何事忘余热!’名心萦怀,积为内热,乃有此伤春意识耳。……古今伤春诗之别调也。”(龚鹏程《晚清诗话》)
二、此诗中的五六句可为郑一生性格的写照,也为人所注意。负气作何解?时人多有议论。陈弢庵云:“太夷功名之士,仪、衍之流,一生为英气所误。”(见汪国垣《光选以来诗坛旁记》)
三、郑孝胥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乞罢归江南,当时孟森在其幕府,即指此诗的五六句问之曰:“今日之求去不得,与十余年前未出山时,语气相较何如?”郑则谓,“出处之故,情随境变,不可执着;独有负气,始终不改”。龚鹏程据此言评论说:“可谓深于知己。……负气之害,何尝不知?惜内热不止,遂自负‘客怀漫比官为业,物望谁云国有人’(《移居绵侠营》),而至‘名山谁信堪终隐’(《登摄山最高峰》)矣。”(同上。)
四、当代人也有学此二句者。陆维钊《庄徽室诗》有句云“四十无闻真老大,一生厌酒欠风流”、“三十无名真老大,一生负气习屠沽”、“四十称翁嫌媚老,一生为客类迁棋”、“四十无名真老大,一家为客阅星霜”。模仿不厌其繁,亦见郑孝胥此二句句法为人真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