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16 13: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老师您好!很高兴到贵空间做客。
我是12日刚刚注册进此论坛的,以前上网浏览过,特别喜爱读您的大作《 陈智会长赋》、《松江赋》等,功底深厚、意象纷呈、引人入胜。现在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太高兴了。
我是1968年10月安徽省铜陵市第一批下放的知青。现在, “知识青年”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了,在年轻人眼里,上山下乡运动如同古时候的事;可是对于亲历者来说,那可是走不出的方圆、品不够的酸甜,忆不尽的故事、道不完的昨天。
如同红军老战士爱讲长征,解放军老兵爱讲三大战役一样,老知青们永远讲着插队的故事。这是对一个时代精神的回顾,对集体青春意识的解读,对自身价值的审视,也是一代人的自我认定。将知青上山下乡的真实历史告诉后人,是我们这些亲历者的义务和责任。
2018年是我们插队务农50周年纪念日,我想为这个日子献上一份礼物,写一点诗词(以七律为主),以达到“著知青史诗、记人生历程、抒审美情怀”的目的,进而表达广大知青丰富复杂的世路途径和心路历程。
写作过程中,深感才疏学浅,诗不达意,一直在寻找一个老师,既是老知青又是大诗人,对我有直接的指导作用。看到您的批语,我仿佛看到了光明,看到我心目中的老师。
杨老师,如不嫌弃,请您以后多多关心我的习作《知青百味》,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知青生活的。
《知青百味》中,有学生味、农民味、工人味、教师味,有喜怒哀乐味、酸甜苦辣味,总归是凡人味、草根味。受绘画的影响,我将知青生活的丰富内容和漫长过程,分为点、线、面这三个部分来表现:
一、上山下乡部分,一个个人物和群体以点状形式展示,分布广,时间长,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二、诗意人生部分,将本人经历按年、月以线状形式编写,尽管曲折,但无中断,有序而且有连续性;
三、审美情怀部分,分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三个面展开,这是知青(也包括常人)眼中的纷繁世界。
当然,这些点、线、面都是由诗篇构成。我通过这些点线面的排列组合,使此书能兼具社会认识作用、艺术欣赏作用和审美鉴别作用,达到“著知青史诗、记人生历程、抒审美情怀”的目的,进而表达广大知青丰富复杂的世路途径和心路历程。
此体例无先例,可行与否,还请您通过习作给予品鉴。
冒昧相求,请老师不要推辞,期待您的首肯。谢谢!敬礼!
学生:朱文培即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