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12-30
威望210
金钱1937
贡献1578
金牌会员
 
威望- 210 点
贡献- 1578 次
金钱- 1937 枚
|
本帖最后由 吟者归来 于 2018-1-15 14:23 编辑
新声旧韵之争的实质及缘由
笔者早就说过,新声旧韵之争的实质乃是有声与无声之争。认不清这一点,便是从根本上不懂韵。遗憾的是,这一实质性问题一直未能引起有关方面和有关人员应有的重视。笔者还曾不只一次地说过,旧韵其实不旧,新韵早已不新。话说得比较委婉,有关方面有关人员便装聋作哑,我行我素。回顾几年来倡导现代读书音入诗的坎坷历程,是时候就新声旧韵之争的深层次原因归纳一二了。
首先,根本而言,新声旧韵之争乃是公心与私心之争。尽管并非每个新声韵倡导者都是出以公心,也并非每个旧韵守护者都是私心在作怪,但是,谁也无法否认,问题的症结、关键之关键正在于此。如果说我等同仁祭出民族诗词文化大义、试图站到历史的高度、进入各大论坛立论之前,旧韵与新韵之争尚能维持实质性的平衡甚至略处上风的话,那么义旗一矗,这种平衡就立时从根本上被打破了,对于旧韵阵营而言,哪怕是表面上的动态平衡也成奢望了,多少人封的自诩的所谓大家都落个灰头土脸啊!
其次,进而言之,新声旧韵之争源于民主与官本位之争。自晚清被列强残暴地打开国门之后,这种争斗已有一个世纪之久了,在诸多领域,民主至今未能取得哪怕是形式上的胜利,诗词界亦然。几个能耍耍花拳绣腿、舞舞文弄弄墨的过气官僚,便可左右全国诗词用韵大势。上行下效,有些论坛的站长、高管、首版、常管乃至一些混混级别的小小版主如法炮制,勉力撑持,直至今日。这无疑是旧韵阵营的优势所在,又何尝不是丑陋所在呢?
第三,泛而言之,新声旧韵之争源于科学与盲从之争。众所周知,当今所谓诗词学术,大多是唯书、唯上的产物,真正拿得出手并且属于作者自己的独家心得几乎没有。以金宋末年才成书的中古平水韵而言,元明清有人用,民国乃至建国以后仍有人用,他也便跟着用了,他祖师用了,他师爷用了,他师父用了,他也便顺理成章地跟着用了,并因业已用了上千年而感到高贵和自豪。一旦在圈内混出些许名堂,就更不得了了,营造蜃楼、故弄玄虚、开门收徒、招摇撞骗,什么都不再话下了。
有谁曾经认真想过,对于中古平水韵,元朝士子为什么要用,明朝士子为什么要用,晚清官话推出后广大汉族士子为什么还要用?难道仅仅是科举制度强推那么简单吗?那康熙大帝亲自下诏禁止缠足缘何禁不了呢?很显然,时下诗词界的一些当权派们根本就是心无家国,当然无法理解彼时祖师爷们的民族情结。还是因为心无家国,有资深诗友居然在五十六个民族早已天下一家亲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煞有介事地污指国家业已法定多年的现代普通话为胡语,仍然有意无意地制造族群分裂。这些人或许不知,早在一百年前,孙中山一经提倡共和,就断然摒弃了驱除鞑虏等不合时宜的革命口号,彼等却至今仍然不合时宜,其迂腐之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知书而不达理,读史不知兴替,居官不懂为民,办坛只为挣钱,正是这样一些各大诗词中央要员与诗词企业家们相互利用、上下其手、联袂导演了当代中国诗词界的闹剧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