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戴河 于 2018-1-18 09:44 编辑
王安石考察苏轼,苏轼该如何应对?
8488 次点击
29 个回复
比雷更雷的人 于 2018/1/17 9:00:33 发布在
[size=1.35em]
王安石在书桌写下五个大字:“坡乃土之皮。”然后派人召来苏东坡,苏东坡进来一看,已然明白:“这个坡,就是我苏东坡。如果我肯违心支持伟大的变法事业,我就是一座山坡;如果我阳奉阴违,我就是一层随时可以揭掉的土皮。”
苏东坡心下愤恚,却不点破,轻描淡写的说:“然则滑乃水之骨乎?”
苏东坡意思说:“滑乃谁(水)之骨?当然不是我一腔正气的苏东坡!”
王安石暗暗生气,却没对苏东坡丧失信心,当下出了一个对联:“铁瓮城西,金银玉山三宝地。”苏东坡更不迟疑,答曰:“丞相脸上,耳鼻喉孔五窟窿。”
王安石以金银、美人(颜如玉)引诱,说只要加入自己的小圈子(铁瓮城),荣华富贵享受不尽。苏东坡说丞相挖窟窿的人手已经具备,我就不凑热闹了。
王安石佯装亲热,拉着苏东坡的手,抚着他的手背说:“我新得二句诗,写不下去,你给我续续。诗曰: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王安石两句诗,平仄严整,修辞合宜,他的意思是说:“我主导的变法也许会失败,如明日黄花一样枯萎,我的小圈子(园林)会颓废,但我的做法肯定是金,绝对正确,到那时,你苏轼是个什么态度?”
苏轼回答说:“秋花不如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轼这两句诗,虽没有文采甚至不合平仄,但完全直白地表明了自己立场:“我坚守自己的立场,宁可如残菊(黄花)一般凋落枝头,不会随波逐流。你的变法也许会像春花一样,凋落一塌糊涂后结出累累硕果,但实施前还是需要慎重考虑。”
王安石叹了一口气,说念你还算有一点良心,去基层锻炼吧,于是把苏轼贬为黄州团练使。后人以为黄州菊花,凋落时如春花一般飘零满地,是个不折不扣的误会,或者是故意曲解。黄州没有这个品种的菊花,世上也无秋风一吹就凋落的菊花,甚至现代科学也没培养出这个品种的菊花。
[size=1.35em] 世人潜意识里,不愿如苏轼一般面对真实。所以把苏轼编得很无知,大家都觉得很开心。开心就好,生活总要继续。 北宋王安石主持新政,力图满足宋神宗做绝代圣君的梦想。王安石变法最主要是二条:“一是促成宋神宗集权,以使政令通行;二是不遗余力抽税,以使朝廷有钱集中力量办大事。”
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变法阻力很大。为了新政顺利实施,王安石不得不大量招揽人才。才大气粗的苏轼,自然是王安石用人的首选,但此人仗着才华横溢,对变法每多诟病。无奈之下,王安石决定对苏东坡敲打一番。
|